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北師大教授在西北縣城進行教改試驗 取得成績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20多所中小學校的師生們知道,有一個叫何克抗的北京師範大學的大教授一直關注著他們。自從何克抗的團隊來到永寧,這個小縣城裏的老師和學生們都覺得自己一天天地發生著變化。

  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年輕的老師穿行在課桌之間,學生們入神地看著動畫課件,一邊拍著手,一邊用字正腔圓的英語和老師交流互動。這是記者在寧夏永寧勝利中心小學三年級英語課上看到的真實場景。

  近日,“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場演示會在寧夏永寧縣召開,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寧夏大學的專家以及河北、甘肅、寧夏等地的教育工作者濟濟一堂,現場觀摩永寧的課堂教學。

  這兩天也是永寧縣教育局副局長王旭忠最興奮的日子,因為,傾其心力培育的“跨越式教學”産生了明顯效益,在永寧獲得普遍認可。而就在3年前,王旭忠還經常聽人説他在給北師大打工,以謀取個人利益。

  如果不改變課堂教學 城鄉教育差距會越拉越大

  從普通教師,到中學校長,到教育局領導,在永寧教育界,王旭忠是名副其實的資深元老,也對當地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得最清楚。

  “師資結構老化,知識更新不足。”永寧縣的中小學師資隊伍中,40歲以上的佔58%,30歲以下的只佔到8%。年輕的老師進不來,年老的老師吃老本,面對新課改確定的教學目標,永寧的師資力量首先不過關。

  王旭忠發現,不過關的不僅僅是能力,更主要是觀念。從傳統教育模式看,很多老教師的確優秀,教材爛熟於心,課堂把控自如,應試成績良好,但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素養、價值觀念等方面欠缺很多。“上了一輩子的課,還要他們學習,觀念一時難以轉變”。

  王旭忠明白,如不改變現狀,永寧教育很難適應新課改的目標要求,同發達地區的差距不但不會縮小,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他更明白,在師資和生源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惟一能改變的就是課堂,用專業術語説就是發掘課堂內在動力,充分激活課堂活力。

  而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道路上,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已經默默耕耘了10多年。這位中國第一個教育技術學博導一直在探究通過教育教學模式革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是很大的命題,它包括起點均衡、過程均衡和結果均衡,現在我們更多致力於起點均衡,但實際上如果課堂效果不能保證,學校修得再好,硬體再優越,也不能保證結果的均衡。”何克抗認為,近年來,國家大力解決教育均衡的問題,主要還是在解決教育起點的均衡,如農村孩子上學機會、農村學校的硬軟體配置,諸如此類。這固然很重要,但起點均衡實際上並不能保證過程和結果均衡,而從教育教學實踐來講,教育的活力更多來自教與學雙方內在動力的充分發揮。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農村課堂教學更重要

  反復試驗後,何克抗探索出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創立了課堂教學的“211模式”和“111模式”。

  “211模式”適用於語文教學,是指一節課前20分鐘由教師來講解,餘下10分鐘由學生來擴展閱讀,最後10分鐘由學生寫話;“111模式”適用於英語教學,它以交際為中心,為全英文授課,將課堂分為師生交際、鄰座同學交際和拓展聽讀3個板塊。

  “這種模式可以把教與學有機調動起來,一方面老師要精心準備怎麼教,講什麼,還得準備學生擴展閱讀的材料和對學生對話、寫話的點評和互動;同時,學生也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還得在課堂上擴展閱讀並動腦寫話和表達,聽説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為能讓學生在綜合能力、情感素養、價值觀等方面有全面提升,所以何克抗稱之為“跨越式教學”。

  “農村的課堂教育更重要,因為農村不像城市,家庭教育嚴重缺失。”何克抗認為,農村的學校更應該注重課堂,把老師和學生充分地調動起來,向40分鐘要效益。

  10多年來,這個年過7旬的老人從書齋走向田野,相繼建立起了100多個農村試驗基地。這些基地涵蓋了教育資源優、良、中、差不同檔次,每個檔次有20多所學校在同時推進。結果發現,不論是在哪個地區,何種檔次的學校,參加試驗的學生不但應試成績提高了,而且識字量、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自信心等也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藝術也有了顯著提高,85%的試驗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在2008年河北豐寧的“跨越式教學”現場會上,一直在尋找初級教育突破口的王旭忠和何克抗相遇,“一下看到了希望”。自那時起,何克抗就踏上了永寧的土地,王旭忠也開始了給北師大“打工”的生涯。

  3年前家長不敢把孩子送進來 現在擠破頭往裏鑽

  永寧開始實施跨越式教學試驗時,許多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都不明白。“多少年這樣下來了,突然又搞出新的一套。”閩寧中心小學的陳志鵑剛參與試驗時,覺得工作量一下加大了,備課不再是看教輔材料就能搞定,還需在網上查找合適的擴展材料;上課很少用到粉筆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課件。那時候她還不太會做課件,“做一個課件,就得花3個小時”。

  白天上課,晚上查資料、做課件,週六還得參加教育局組織的集中培訓,自參加試驗以來,陳志鵑感覺忙碌多了,“經常會聽到老公的抱怨”。

  王旭忠也坦言,在永寧推行跨越式教學試驗過程中,遭到了部分學校和老師的不理解和抵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永寧一方面加大了項目的培訓,讓思想還沒轉變的儘快轉變,一方面幫助已經進入狀態的精益求精,早出成果。

  試驗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跨越式教學需要一定的網絡信息和多媒體資源,為此,3年來,永寧縣專門拿出460多萬元資金,給試驗學校建多媒體教室、購置電腦、拉寬帶網絡,還給每個參加試驗的老師購置了筆記本電腦。另外,每年的教師節,永寧還拿出百萬獎金重獎參加試驗的優秀教師。

  永寧的全力配合,也讓何克抗下定決心做好試驗。為此,他每年都要來永寧1~2次,深入課堂,現場觀摩試驗效果並作指導;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他的博士生們都會從北京趕來,行走在永寧的城鎮、鄉村,在課堂聽課,在辦公室研討,一邊為試驗把脈問症,一邊探討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後來,寧夏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和學生也參加進來。

  各方的努力很快有了回報。

  年輕父親常保利欣喜地發現,孩子一天天發生著變化。他上一年級的女兒能用全拼輸入的方式在電腦上輸入背誦的古詩和課文,而且還喜歡上了帶有故事情節的小片斷和小文章,女兒還把自己的小作文通過電子郵件發給老師,請老師指導。永寧三小試驗班的成績明顯好于非試驗班,3年前,家長們都不敢把孩子送進試驗班,如今,想辦法擠破頭往試驗班裏鑽。

  通過教學改革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

  農村的孩子應該接受優質教育,也完全有可能接受優質教育。何克抗認為,“國家花成百上千個億搞教育均衡,跨越式教學只需幾個億就可以做,它不需要太多,只要給每個學校配置一些網絡和多媒體設備,再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就可以實施。甚至農村的地方如果沒有網絡,也可以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實施跨越式教學。”

  經過跨越式教學10多年的探索和試驗,何克抗堅信,通過教學模式的革新,能充分挖掘和培育課堂的內在活力,把教師和學生的動力與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加上國家近年來對農村學校建設投入力度的加大,農村孩子接受優質教育不再遙遠。

  永寧的跨越式教學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王旭忠還是覺得“缺很多東西”。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僅把課堂教學改變了,還不足以完全適應跨越式教學的理念。”王旭忠説,現在學校的管理、評價體系、校園文化諸方面還是傳統的一套,而跨越式教學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多元的評價體系,開放活躍的校園文化,當前,永寧中小學校園亟待營造順應教育規律、激發內在活力的校園文化,並將這種文化內化到師生的言行中,不斷傳承下去。

  “不能讓跨越式教學成為一棵獨苗,而要為它的蓬勃發展提供厚實的土壤。”王旭忠認為,跨越式教學的獨特魅力在於激發起了師生的內在動力,課堂教學有了內涵和活力,但目前的校園文化還沒能為跨越式教學提供相適應的土壤和氛圍。

熱詞:

  • 北師大
  • 新課改
  • 動畫課件
  • 教育均衡發展
  • 試驗效果
  • 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