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年味從全味蕾轉入全媒體 “流汗”過年成時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4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羊城新年新氣象,“織圍脖”拜年、“流汗”過年漸成時尚

  年味從“全味蕾”轉入“全媒體”

  時尚 1

  發短信織圍脖宅家

  “年初一,要吃齋,走家串門不掃地……”昨日是龍年正月初一,記者特地走訪了一些家庭,發現不少年輕一代已經不興走家串門地拜年,而是宅在家裏涮短信、織“圍脖”;父母一輩的老廣州則感嘆,年味已進入了“全媒體”時代。

  舊時串門油角蛋散吃個飽

  “現在過年什麼都是買的,油角、蛋散什麼的,廿年前都是自己做的。”退休教師黃杏珠一家住在西關,她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利是就是一張紅紙,主要是有很多東西吃。”

  黃杏珠回憶,每年春節前一個禮拜就要開始在廚房裏幫忙,捍麵皮、擂芝麻、包油角、折蛋散,“看著自己的成果落到油鍋裏炸成金黃色最興奮”,“常常忍不住嘴,一起鍋就吃”,她説,到了年廿八開始,左鄰右里之間就會互相“試下手藝”,到了大年初一,大家就會提著自己親手做的食品,再帶些水果就串門拜年。

  “小孩子最興奮的了!”如今已為人父的李斌回憶,一般年初一就是“去給父親那邊的親戚拜年”,從伯爺到叔父、到姑姑,走一家,是一家,吃一家,油角、蛋散、笑口棗、煮熟的花生,基本可以吃個飽。

  “如果剛好到吃飯時間,也不特別炒菜,就是煎糕,一來不吃葷的,二來寓意步步高升。”李斌説,即使是蘿蔔糕、馬蹄糕、年糕,都是各家自己做的,不用買,“就是看誰的手藝好”!

  黃杏珠感嘆説,現在社會節奏快了,後生的都基本不做了,什麼都是到超市買,“再過幾年可能就沒有人懂得做這些廣式年貨了”。

  移動時代BP機拜年也風靡一時

  對於年味的變遷,上世紀70年代末出生的劉嘉有個很深的印象。

  “那時我剛讀大二,在北方讀書,與廣州的男朋友是異地戀。”劉嘉説,那時電話早就普及,但BP機(尋呼機)卻不怎麼多見。“寒假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和男朋友一起逛街,他老是説要去廁所,搞到我‘勃然大怒’。”她挽著現在已經貴為“老公”的初戀男友幸福地説,沒想到,平日木訥的他原來跑去“搗鼓”一台BP機,不僅在海印電器城買了一個淺綠色的BP機給她,還跑到公共電話留言“一輩子都CALL(注:廣州人稱BP機為CALL機)你‘老婆仔’,節日快樂!”這份新年禮物,劉嘉一直留到今天。

  90年代中後期的廣州,大街小巷拜年都有了此起彼伏的BB聲,很多老廣至今還記得代碼“976869”就是“節日快樂”,後來中文尋呼機隨著一則感人的廣告而紅遍了大江南北。

  “紅不了多久,就出現了手提電話了。”“老東山”張姨説,自己一開始還不大會發短信,反而是讀中學的兒子教著她,“第一條短信發出去後,以後每年春節都是群發短信了”,年紀也慢慢大起來了,串門式的拜年也慢慢只局限在到長輩家坐坐。

  張姨説,老人家過世後,即使是兄弟姐妹也只是年初一中午到外面喝茶見面,其他朋友之間更是“串少見少”,“都是靠手機短信”。

  “以前是‘年紀大、機器壞’”,今年63歲的番禺區朱先生笑著説,現在拜年是“年紀大,靠機器”了。“見到一些好‘段子’都存起來,然後轉發給親朋好友,大家圖個開心,像今年汪書記説的‘龍馬精神、龍顏大悅、龍年大吉’,轉發率就很高啊,我也用了!”

  全媒體控親,織條圍脖吧!

  2010年底,“微博”顛覆了手機短信一媒獨霸近10年的局面。衍生發展了兩年,這股由名人、達人掀起的時尚迅速蔓延至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普通老百姓之間。如廣東省公安廳“@平安南粵”昨日在發佈廣州焰火晚會的交通出行提醒信息之外,也發微博祝福博友們“龍年安康、萬事如意”;微博女王“@姚晨”也是大年初一下午就給全體親們拜年。

  “今年我看最時髦的就是‘織圍脖’。”“@南方日報”的粉絲“阿虎哥兒”也在兒子的“教導”下,成為了一個“圍脖控”,從大年三十開始就在“圍脖”上和博友們織起了“春晚圍脖”。這位廣州長大的老教授告訴記者:“年卅的微博,像是都湊到一間溫暖大屋裏,集體看一台節目,吃著,喝著,大快朵頤地點評春晚;年初一的微博,像是都跑到大街上去串門,叫著、笑著,去你家看看,到我家瞧瞧,其樂融融。”

  有的單位領導不僅玩微博,還玩起了“飛信”、“微信”,甚至是新興的“米聊”。“我們大老闆一大早就發飛信給全集團員工了!”某國企退休員工張先生説,“老企業也搞起了新意思,現在的社會真的是全媒體了!”

  “不管怎樣,我更願意帶著孩子走家串門,像30年前那樣,大夥兒見個面會更有人情味。”看到兒子、兒媳,還有本該來上門拜年的晚輩都宅在家裏刷屏、刷微博,這位小學老校長還是希望年味能更為傳統。“起碼,不要忘記廣州人的絕活兒。”(記者 謝苗楓)

  時尚 2

  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

  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流汗過年”漸成羊城新時尚。放風箏,踢毽子,逛花市……儘管冷空氣入粵,但仍阻擋不住羊城市民運動的腳步,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過年期間運動鍛鍊筋骨、放鬆心情,過一個健康快樂的春節。

  昨日在天河體育中心內的大世界保齡球館,人潮涌涌。記者上前諮詢預訂場位,前臺告知須拿號排位,要等上半個小時才能排到位。據安保人員介紹,昨日有數萬人前來鍛鍊和休閒。(記者 楊大正)

熱詞:

  • 流汗
  • 微博
  • 圍脖
  • 味蕾
  • 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