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醫生除夕夜帶降壓藥上崗 吁限未成年人放爆竹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4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同仁醫院醫生救治炸傷患者。

  除夕夜帶著降壓藥上崗

  出鏡人物:同仁醫院眼外傷科主任盧海

  除夕夜,本該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度過,可是北京同仁醫院眼外傷科主任盧海卻連續七年放棄了在這樣的夜晚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樣的夜晚,伴隨著窗外一浪高過一浪持續不斷的爆竹聲,盧海所要面對的卻是一撥又一撥送來的炸傷病人。“很多人聽到煙花爆竹聲都覺得很喜慶、很有年味兒,但作為眼外傷科的醫生,感受卻完全不同,因為在劈裏啪啦聲音背後可能會有人被炸得血淋淋,會覺得很揪心。”盧海説。

  沒想到一堅持就七年

  除夕,下午5點半,這個時間應該是全家團聚準備年夜飯的時間,而盧海這個時間卻已經匆匆忙忙地吃完了自己的年夜飯趕到了醫院。換上白大褂,6點不到,他已經提前“上崗”。從2006年當上眼外傷科的主任,他已經連續七年在醫院裏過除夕。

  2006年,在禁放煙花爆竹之後第13個春節,北京市區再次被允許燃放花炮,那一年,盧海第一次在除夕夜值守在眼科急診,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七年。七年間,他也曾開玩笑地跟同事們説“明年我可不值班了啊”,但一到除夕,不用人提醒,下午6點他一準兒已經換好白大褂出現在眼科急診。

  對於不能陪家人過年,他表示家裏人都能理解。“我父母和妻子都是醫生,所以他們都能理解而且很支持我的工作。”説話間,盧海收到了妻子發來的短信:“記得抽空休息一下,注意血壓,祝你今晚工作順利!”看到短信內容,記者才知道盧主任患有血壓高,每年值班他都得帶著降壓藥。“今天吃藥了嗎?”“哎喲,光顧忙著往急診趕,藥落在東區辦公室了。”盧海笑了。

  上百驚心之照作警醒

  從下午6點上班到深夜,記者跟隨著盧海在二樓的眼科急診室和三樓的重症室之間上上下下跑了20多趟。記者注意到,他的衣服口袋裏一直揣著一台小數碼相機。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臺小數碼相機,從2006年至今,已經跟隨了他七年。每年除夕夜值班,他都不忘帶上自己的這臺小相機。插上存儲卡,打開相機,裏面記錄的不是與親朋歡聚的場景,一張一張的相片翻過,記者幾乎不敢細看,每一張上面都是一雙又一雙相似的被炸傷的肉眼。

  在除夕夜每接到一個被爆竹炸傷的患者,第一時間檢查了傷情作出處置決定後,盧主任都會用這臺小數碼相機為患者拍一張照片,沒有人硬性要求他這麼做。“拍照片一方面是為日後留下一份資料,在做教學案例時也許會用到。另一方面,也是一份記錄,看著這些觸目驚心的照片,也是一份警醒。”盧主任告訴記者,從2006年至今,相機中記錄的照片少説也有上百張了,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是一段令人痛心而又惋惜的故事。

  呼籲限未成年人放爆竹

  由於職業的關係,他親眼見證了太多因燃放爆竹而造成的人間悲劇。因此,對於爆竹燃放,他有著一份超乎常人的感觸。“我絕對不允許我的孩子燃放爆竹,同時我們也呼籲國家能夠考慮通過立法規範和限制未成年人燃放爆竹”。

  在這個除夕夜,除了接診患者,盧海還要負責在工作間隙接待媒體記者。雖然除夕的夜班一直要忙到初一早上8點,但是下班了他仍然走不了,還要把急診室、手術室、病房巡查一遍;彙報當天的接診情況,上報病例等。每年初一,回到家裏最早也得下午1點了。

  在採訪的最後,他再次呼籲,希望通過媒體提醒市民,一定要選擇小規格、質量合格的煙花爆竹。他也呼籲,商家在製作煙花爆竹的時候,政府應要求其在外包裝上寫上“燃放煙花爆竹會造成嚴重傷害”等字樣,同時註明燃放方式和注意事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心聲

  要摘破碎眼球

  不忍心説出口

  在除夕夜接診的間隙,盧海給記者講述了一段令他刻骨銘心的接診案例。2006年,他值守急診的第一年,一名剛滿19歲的青年被別人燃放的爆竹誤傷,在爸媽的陪伴下來到醫院。經檢查,這個孩子的眼球已經嚴重破裂。“眼球就好像一個西瓜摔在地上,全碎了,已經沒辦法縫合,醫生根本無從下手,最後只能摘除眼球”。聽到這個消息,孩子的母親身體一僵仰摔在地,孩子的父親咕咚一聲跪在了盧海的腳邊,而那名19歲的青年則是一臉木然,完全呆住了。“當那種好像電視劇裏的場景真實地發生在眼前時,那一刻,我比病人還難受。”時隔六年,講到這一段,盧海仍是備感艱難。

  雖然任職多年眼外傷科,但當每一次需要跟患者及家屬講出“摘除眼球”的時候,仍是盧海認為最艱難、最不願面對的時刻。“在措辭上,我會儘量小心地避免説不行了、保不住了這樣的話,而改用傷得的確很重,似乎、可能、不得不這樣的字眼。作為一名醫生,在那樣的時刻,我感到自己很無能,很不甘心。”盧海動情地説。

熱詞:

  • 盧海
  • 醫生
  • 上崗
  • 降壓藥
  • 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