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調查稱七成人成春節“恐歸族” 什麼淡化了鄉愁?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3: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到春節,有人就不顧一切地往家奔,什麼也阻隔不斷,卻也有人在猶疑恐歸,不願意回家的原因則千奇百狀。最近,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有人説在外面混得不好,回家沒面子;有人説回家人情消費壓力大,撐不起那麼大開銷;有人説假期太短,花在路上的時間多於在家呆的時間;有人説車票難買;還有人説回家不適應,城裏媳婦受不了鄉下的簡陋衞生條件……估計調查訪問得越多,各種理由還會層出不窮。

  戀愛中的男女,挂在嘴邊的一句名言就是“愛不需要理由”。其實,鄉情也不需要理由。不是説這愛那情總那麼順風順水沒有阻隔,而是説縱有千難萬險也擋不住一顆執着的心。而很多時候,越是有這諸多阻隔,越顯示這愛那情的堅定。説白了就是,真要想回家,那點困難算什麼?

  對於一些人説來,讓路遙山隔的游子“望斷南歸雁”的,是買不到車票。“爬也要爬回去”頂多只是一種信念的宣誓,除此類自己所不能左右的客觀情況之外,其他不能不願不敢回家的理由則頂多只是一種藉口。誠然,這些藉口也都是很實際的,但歸根到底則是鄉情淡了。由是,鄉情與回家阻隔的天秤發生反向傾斜,諸多藉口便生了。

  是什麼淡化了鄉愁呢?

  家是每個人出發的地方,又是每個人靈魂歸依的港灣。然而,在許多人離開家之後,自身的各方麵條件情況都發生了變化,在外面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立足的新“家”。彼家便成為故鄉,此新家才為家。每個人在第一次離開家的那一刻,家在他的心理情感中是充塞天地的。然而,在外立新家之後,故鄉在心理情感中頂多只能充塞一角。有了新的歸處,故鄉就只是成為了一種念想,往往就會在選擇權衡之中被犧牲被捨棄。若果真的在異鄉漂泊流浪無溫馨歸處,在外混得再怎麼不好,家還是要回的。

  然而,這又是人世繁衍的必然。家總是要變成故鄉的,這不是人的薄情。故鄉也並不奢望你總回來,但總得要回來看看。春節便是一個機緣。為什麼億萬中國人在春節都要回家,為什麼雨雪冰凍之類的災害也阻不斷歸鄉路?説到底,這是一種文化情結,是一种家與根的文化基因深種於中國人的血脈,在其他時候可以隱藏,但一到春節就被激發。相反,春節如果激發不起歸心,可能就是自己忘了“從哪來”的開始。

  鄉愁不可以淡的,只要有機會,只要有可能,就不妨回故鄉看一看。在老父老母眼裏,不看你混得好不好,只要平安就好。不要你陪上十天半個月,吃一頓團圓飯哪怕看一眼就好。在親人眼裏,有錢多花,沒錢少花,適當就好。在鄉人眼裏,鄉下各方麵條件不如城裏,不指望城裏媳婦在這裡長期生活下去,在春節期間克服一下就好。

  許多人感受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總有淚在眼底涌。今世的鄉愁,卻不會有那不可連接的阻隔。要解鄉愁,比余先生當年容易得多,何妨就把那些藉口甩掉?張愛玲説“成名要趁早”,想回故鄉更要趁早。

  一次幾位同鄉得着機會到得縣城,一者半夜也要回山裏陪媽媽住一晚,一者不想回説父母都已不在,回家我看誰?!那一刻,淚如注。(陳家興)

熱詞:

  • 調查訪問
  • 張愛玲
  • 南歸
  • 千奇
  • 文化情結
  •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