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69歲老人北漂蹭課清華 每學期旁聽筆記20萬字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1日 21: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方網-每日新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老人在聽課

老人參與討論

69歲 將學習進行到底

  59歲參加高考,64歲起多次考研失敗,68歲從貴州跑到北京旁聽博士課程,今年69歲的李文超,是清華園中一道“另類”的風景。他給自己編寫課表,從經濟學原理到哲學研究,一週10門課,每天都排得滿滿的。課上認真聽講做筆記,課下和老師交流跟同學探討,他從來不拿自己當“外人”。他説,“為了學習,我還住在地下室裏面,這看起來很‘瘋狂’,但我不覺得困苦,學習讓我快樂。”

  花甲狀元 “瘋狂”老頭

  聽課不怕路遠花費高

  一天不學習就不自在

  記者撥通李文超的電話時,他剛從江蘇錄完節目回到北京。這個過年回家都捨不得買一張臥鋪的老人,為了趕回來聽一節古典哲學課,愣花了400多塊錢乘坐高鐵。“當時真是豁出去了,現在我聽完課覺得渾身熱血沸騰,這錢花得值!”

  李文超出生於重慶豐都縣,是貴陽鐵路部門的一名退休員工。他每個月有2230元退休金,兩個兒子很懂事,妻子被他形容為善良美麗,如果不來北京“求學”,他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而現在,他花350塊錢租下地下室的一個床位,自己洗衣服,每天到食堂吃5塊錢一份的米粉或者炒飯。但李文超説,退休後的這10年,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10年。“要是讓我每天遛鳥、打麻將、吃了這頓想那頓,那才痛苦呢!”

  採訪中,李文超一直在強調父親李明星和母親秦曉蘭的名字,他告訴記者,父母都是沒有上過學的農民,卻教育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學習。“父母的話在我的心裏面埋下了一顆種子,他們的教育是我孜孜不倦求學的最本源的動力。”腿被砸傷差點截肢;患過致命惡疾;蹬三輪被汽車撞飛了……李文超説,自己經歷過“十四死一生”,而且母親告訴過他,“讀書比種莊稼還要苦,你不要怕苦。”現在,有一張能睡覺的床就很好,他珍惜的,唯有精神世界的豐足。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李文超的學習成績都是名列前茅。22歲的李文超參加高考,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念大學。但他沒有自暴自棄,參加工作後,也在不斷地讀書、看報,“一天不學習就不自在。”

  2000年5月,教育部公佈高考改革新舉措,首次允許25周歲以上的考生參加高考。這讓剛剛退休回家的李文超欣喜若狂。高考那天,李文超在88歲的老母親的目光護送下走進考場,與小他40多歲的年輕人同場答題。最終,他以286分在當年全國高齡考生中名列首位,被稱為“花甲狀元”。“我都沒怎麼復習,全憑腦子和平時的積累!”對於當年的“裸考”經歷,李文超至今都很得意。

  同年,他被貴州師範大學錄取,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李文超在學習上很拼命,成為同學們眼中的“瘋狂老頭”。2004年7月畢業時,他的成績已由最後一名上升到全班第19名。

  大學畢業 困惑深造

  四處投信要求繼續考學 旁聽筆記每學期20萬字

  四年大學生活,讓李文超“重煥新生”,他覺得自己的求學之路剛剛開始,想接著讀碩士。於是,他一邊旁聽研究生課程,一邊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5年中,他考了5次,每次成績他都記得很清楚,最好的一次考了313分,但因英語成績不夠沒被錄取。這5年他旁聽了24門課,比學校規定的研究生課程多一倍。

  李文超説,考研失敗的那幾年,他幾乎年年都會給相關部門寫信,但沒有人能耐心地聽他説完情況,幫他反映解決。“我們國家提倡終身學習,我就是踐行者,可是我感覺很多制度並沒有為想要學習的老年人而完善,老年人學習不是只能去讀老年大學,我有知識積澱,精力允許,為什麼不能念研究生、念博士?”2010年,李文超又做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決定——進京“讀博”。他給北京多所高校的招生部門寫信,希望成為博士課程的旁聽生。清華大學的工作人員勸他在家學習遠程課程。李文超不喜歡那樣的方式,“沒有交流感、對話感”。與家人商量後,他隻身一人進京,開始了在清華、北大的“北漂”生活。

  李文超旁聽的都是博士生課程,每次去上課,他都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黑色揹包,裏面裝著墨水瓶和A4紙。一堂課下來,李文超能記錄70%至80%的內容,一學期大約有15萬到20萬字的筆記,所以他從來不用本,買紙一買就是10斤。沒有借閱證不能去圖書館,他就借同學們的書和資料閱讀、摘錄。下課時同學提問,李文超會立即跟過去,斜著身子,豎起耳朵聽。李文超表示,憑藉自己4年本科、5年研究生的知識積累,不僅可以理解老師傳授的理論,還能將這些理論融匯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進行“二次消化”。

  “所以,學習這件事情,是一直與我相伴的。”李文超説,“學習對於我來説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我住的地方雖然狹小,但是心靈卻是廣闊的。”

  感謝妻子寬容 將來或出國留學

  他説 學習是為社會作貢獻

  與李文超同住的“北漂”青年,很難理解他為什麼一大把年紀了還跑到這裡來和年輕人一樣吃這種苦。李文超笑答:“你們是來追夢的,我也是。”

  在李文超的觀念裏,教育不分年輕年老。“很多人説我,這麼老了,學習還有什麼用?”李文超曾就此與同學展開過辯論,“誰説學習的目的就一定是考公務員、進國企、給外企打工?學習讓我延緩衰老,知識的世界讓我感到無限寬廣,獨立的思想讓我享受公平與自由。這麼多年來我去上課,課堂上總是有空位置,我不來上學才是浪費教育資源呢。”電話裏,李文超聲如洪鐘,他説,是學習讓他精神好身體好,也讓他思維更開闊,心態更包容。他可以對百家講壇裏的學者提出質疑,也會聽取兩歲小孩説的有道理的建議。對於最近熱門的“狼爸”故事,他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那三個孩子,兩個從中國香港考北大,一個以美籍身份,都是很容易的,要是比比看,説不定我更勝一籌呢!”

  李文超認為,現在很多學生厭學是因為壓力太大,“我學習就是為了豐富內心,不為名利,這樣我就輕鬆、快樂。”曾和李文超一起上課的清華大學國學院博士後方麟評價李文超是個“純學習的精神貴族”。

  這次去江蘇錄節目,電視臺也把李文超的妻子徐長紅請了去。李文超甚至“慫恿”妻子也來北京求學。他説希望妻子也能來感受一下“大師”風采,並不是因為自己孤獨。李文超很感激妻子這麼多年一直支持自己。在他的帶動下,徐長紅不僅後補了高中課程,48歲時還拿下了省黨校的經濟管理學文憑。大兒子有3個大學文憑,二兒子有兩個大學文憑。李文超説,學習也是為國家作貢獻的一種方式,只有每個個體的素質都提高了,整個國民的素質才會有提升。

  年關將至,李文超還沒想好要不要回家過年。他説自己很忙,平時要聽課、學習,節假日要復習、理解、思考,還有很多單位和個人看了他的故事,邀請他去交流,他都很樂意和大家一起探討學術,神侃時政熱點。三年的博士課程,李文超已經旁聽了一半,關於未來的打算,他告訴記者有三種選擇。一是在物質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出國留學,二是繼續留在北京讀博士後課程,三是念文史哲之外的博士課程,比如經濟、金融等。“不管怎麼選擇,都不會放棄學習。”李文超説。

   大爺上學 少年創業

  追尋夢想

  與年齡無關

  從高考到讀研,再到旁聽博士課程,從59歲一直延續到69歲,李文超“十年寒窗”的“無用”生涯,看上去似乎就像個笑話。一個本該享受天倫之樂年屆古稀的老人,為了追求所謂精神世界的豐足,為了踐行所謂終身學習,毅然背井離鄉,無懼非議和白眼,即便只能租住地下室的一張床位也“在所不辭”。這樣的舉動的確堪稱“瘋狂”。

  李文超的經歷不禁讓人想起古人顏回。顏回當年“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李文超先生復如是。但若考慮年齡的因素,李文超似乎更勝一籌。孔夫子如果在世,大約也要對李文超的好學不厭加以誇讚吧?學習可以延緩衰老,可以感受世界的無限寬廣,可以圓“大學夢”。“這麼老了,學習還有什麼用?”在李文超這裡,功利主義者顯然沒有市場,正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李文超堅持夢想的韌性,令人敬佩。

  90後張燦與李文超一樣,無疑也是夢想的追尋者。初生牛犢不畏虎,他不惜辭掉工作、磨破嘴皮、忍受窮困潦倒。正是在克服這些困難的前提下,才終於迎來投資人的青睞,從青澀的職場菜鳥蛻變為90後“創業新貴”。張燦的投資人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曾説,“很多重要的商界巨子,也都是十幾二十歲創業,例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人,而李嘉誠當年也不過是茶樓裏一個倒茶水的夥計。”儘管19歲的張燦在創業上還顯得多少有些“稚嫩”,發展前景難以預料,但對他而言,能得到這樣的支持,顯然與自己的堅持息息相關。

  李文超的“自得其樂”和張燦成為“創業新貴”,其實都是追求夢想的結果。糾纏于年齡,功利地去評判李文超的“另類”和張燦的“稚嫩”,沒有任何意義。

熱詞:

  • 李文超
  • 好學不厭
  • 學期
  • 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