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中醫藥如何尋回文化價值 "偽科學"認同感待提高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植根于5000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中醫藥,被認為是“偽科學”,在現實中也尷尬地成為“跨文化”。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宣傳、推廣和普及迫在眉睫,中醫藥文化認同感亟需提高。

  近日,在山東省東阿縣舉辦的2011阿膠文化節上,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強調:“當務之急是重申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讓行業重歸道地的本質,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假冒藥材充斥,缺少科學指導,呼籲重歸道地藥材

  在開幕式上,房書亭為東阿阿膠獲得全國首批道地藥材保護與規範化生産示範基地授牌。道地藥材是中醫辨別優質中藥材獨具特色的標準,也是我國中藥行業一個約定俗成的中藥質量概念。南朝陶弘景所著《本草經集注》中認為“諸藥所生,皆有境界。”

  中國中醫科學院黃璐琦研究員介紹,道地藥材在中藥中經濟價值最高。特定的地域、品質的優良和確切的療效,使道地藥材成為中醫藥的精髓。

  “淮山藥、川黃連、浙貝母、廣木香、東阿阿膠”……這些帶著産地標識的道地藥材,已經很難在臨床中醫師開出的藥方中見到。隨著眾多藥企對利潤的追逐,市場上假冒的道地藥材充斥,嚴重影響了道地藥材的聲譽和品牌價值;另一方面,道地藥材的生産缺少科學指導,嚴重影響了道地藥材的保護及可持續利用。

  呼喚中藥道地回歸的呼聲,正成為眾多消費者和企業的心聲。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玉峰呼籲:“道地藥材除了具有自然科學的屬性,還同時具有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無論是從傳承弘揚的角度,還是從中醫藥的發展而言,中醫藥需要重歸道地。”

  繼承製作工藝,保護傳承人,加強生産性保護

  中藥的生産工藝,用傳統術語説,叫修治。以阿膠的修治為例,關鍵程序有十幾道,依次為泡皮、刮毛、焯皮、化皮、靠汁打沫、過濾、沉澱、出膠、切膠、晾膠、翻膠、擦膠,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則滿盤皆廢。

  秦玉峰説:“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也是讓這份技藝傳承弘揚下去的責任人。”

  作為阿膠行業唯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希望以師帶徒制的形式,讓有著千年曆史的真技絕活留得住、傳下去。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中醫藥的保護傳承工作已取得新進展。《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被列入亞太地區記憶工程名錄。“中醫針灸”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5年來,共有50多項中醫藥項目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柳長華説,通過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可以逐步提高公眾對於中醫文化核心價值的認識,並建立一套保護制度,實現對於中醫文化的尊重,承認價值、合理利用。

  非物質文化遺産,難在保護特有的製作工藝,保護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柳長華説:“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産性保護,就是要在生産的過程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原汁原味的東西。”

  開發文化産品,提供養生服務,發展中醫藥文化産業

  房書亭認為,目前困擾中醫藥發展的瓶頸有兩個:一是全社會對於中醫藥的保護力度不夠;二是普及程度不高,尤其在年輕人中認知度低。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中醫藥文化”這一橋梁。

  “春捂秋凍”、“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中醫吸取了中華文化的精華。秦玉峰認為,中藥産業發展的根本驅力,不是技術、服務,而是消費者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説,中藥企業要實現由産品營銷向文化營銷的轉型。

  專家建議,弘揚中醫藥文化,可以發展中醫藥文化産業。一是開發中醫藥文化産品,通過通俗化、大眾化、生活化、時尚化、快樂化的創意創作,打造中醫藥文化産品。二是提供中醫藥文化服務,建設各種養生保健服務平臺,如養生文化服務機構、中醫藥文化城、中醫藥博物館等。

  房書亭透露,以文化促産業的成功經驗,將陸續向中醫藥其它子行業進行推廣, 全國將建立包括中醫藥博物館、遺址遺跡、教育機構在內的50個中醫藥文化基地。據悉,到“十二五”末期,中醫藥文化知識將普及到全國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區和80%以上家庭。

熱詞:

  • 中醫藥文化
  • 道地藥材
  • 中醫科學院
  • 廣木香
  • 出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