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居民購房意願降低 不宜過早叫好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4日 02: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天公佈的央行2011年第四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受訪居民對當前房價感受變化不大,但對未來物價上漲預期和房價上漲預期均出現大幅回落,房地産投資不再是居民投資首選。未來3個月內,有購房意願的居民只有13.9%,逼近2008年第三季度的最低點13.2%。偏好“房地産投資”的居民為16.5%,較上季大幅下降7.1個百分點。

  居民購房意願的明顯改變,證明樓市調控確有成效。居民預期出現拐點,與力度不減的調控政策傾向合拍,對於已經遍佈寒霜的樓市來説,必定産生影響。從開發商的資金來源講,售房回款、銀行融資和房産信託是主要渠道。相對而言,銀行貸款和房産信託的從緊,政策容易掌控,體現調控意願不是難事,而在剛性需求、投資需求支撐下的居民購房預期,則充滿不確定性,並在一定條件下出現與調控意願相反的態勢。現在,居民購房意願跌至低谷,減少了這種不確定性,也減少了調控成本。這基本保證了未來一段時間,比如未來3個月到6個月期間,樓市將持續低迷。

  但筆者認為,如果將樓市人氣漸漸散去視作左右房市的定海神針,一定會出現誤判。作為主觀的、感性的而非客觀的、理性的判斷,預期本身的波動程度遠比其穩定性要大。追漲殺跌是多數樓市消費或投資者唯一的行為依據,四季度拋棄樓市的選擇,同樣如此。各地樓市出現的價格鬆動現象,與房價“理性回歸”的政策表述相配合,逐漸讓人們相信,在未來,房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但如果這種趨勢真的形成併發展為極端情況,新的非理性就會出現。過去樓市地王頻頻出現、樓價非理性上漲、人們瘋狂搶房的非理性,就會被無人願意投資樓市、樓市衰退、供應量萎縮所代替。這種情況,並非調控的真正目的。

  特別要看到,比居民預期更能左右房市的是信貸。過去寬鬆的房地産信貸政策,是反週期調控的結果,意在刺激經濟。現在嚴厲的房地産信貸政策,也是反週期調控的結果,意在管理通脹和調整結構。不用説貨幣政策從嚴厲重歸寬鬆,即使是回歸正常信貸,都會被市場理解為政策有變,從而立刻改變居民預期與樓市市況。

  政策稍微一動就可能刺激樓市非理性局面的形成,讓居民預期對市場的參考價值大為降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行政手段參與並起到主要作用的調控手段,儘管效果明顯,也能有效干預居民預期,但並不能完全真實地對應市場需求和變動。另一方面,居民投資渠道的匱乏,令樓市始終能保持對民間資金的吸引力。央行調查中,基金理財産品、債券投資和股票投資與樓市列前四位,但是,除債券投資的安全邊際較高之外,其他主要投資項目無一不令今年的投資者心痛。投資渠道窄、回報率低,資金仍難拋棄樓市。還要看到,依靠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目前對於樓市的嚴厲態度能持續多久,仍然未知。因此,對衝樓市下跌的基礎力量依然強大,居民預期仍會隨時變化。

  這種易變情況,伴隨著明年宏觀經濟形勢的不樂觀估計,在明年將越發凸顯。如果外部環境再發生大的變故,那麼“穩中求進”的政策基調就會強調“求進”,並放寬對信貸政策的控制。即使“買房就是愛國”之類的極端呼籲不會再出現,樓市發展空間仍可能在某一時刻擴大。

  居民投資意願的改變,主要是政策面的折射,而不是市場面的折射。真正讓居民投資意願穩定下來,需要三個因素:一,有更多獲得財産性收入的合法渠道,能讓人掙到錢;二,地方財稅制度有明顯變化;三,調結構取得進展。在這些條件實現前,對於樓市,你只能又愛又恨,忽冷忽熱,如同一段不成熟的感情。

熱詞:

  • 樓市
  • 購房
  • 週期調控
  • 基金理財
  • 居民
  • 房地産投資
  • 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