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醫院院長自掏百萬行善助醫 曾因家中負債輟學打工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2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曾經為了還債,家裏的門都被摘了下來。近年來,他拿出百萬元行善助醫,榮登“中國好人榜”,成為第三屆全省道德模範——好人“董哥” 

  初冬的一個下午,下班時間,(山東)莒縣神農醫院的一位醫生脫下隔離衣,走出門診樓,忽然聽到一位老太太悲泣的哭聲,連忙上前問道:“大娘,出什麼事了?”

  “我的錢讓人偷了。”

  醫生的心裏咯噔一下:莊稼人來看個病可不容易,不知是賣多少捨不得吃的雞蛋才攢下點錢,這是害命啊!他同情地看著老太太説:“別哭了大娘,您丟了多少錢啊?”

  “300多塊錢啊……”

  “這樣吧,我給你400塊,把開好的藥拿了,回家吧。”醫生安慰著老人。

  “謝謝了,謝謝了,俺可碰上大好人了!”老太太千恩萬謝地接過錢,一步三回頭顫巍巍地走了。

  其實,這位熱心人就是該醫院的院長、莒縣城區殘疾人康復中心的主任董月松,熟悉他的人都喜歡稱呼他“董哥”。

  1970年,董月松出生於浮來山下的邢家莊村。1985年冬,父親的病逝,徹底打碎了他求學的夢想。負債纍纍的家庭,為了還債,門都被摘了下來,又有什麼能力供他繼續求學?

  1986年,年僅16歲的董月松不得不停止學業,背起行囊,到大連等地去闖蕩謀生。在四處闖蕩的日子裏,他常常靠一個饅頭維持一天的生活。

  聯想到父親的病逝,幾經磨難之後,董月松決心返回家鄉,拜當地一名醫學醫,邁出了他解民苦、療民疾這一人生追求的第一步。此後他又到北京中醫藥學院等處進修,精心打磨著自己。

  董月松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聰穎,使自己迅速成長為在燒燙傷、腰腿疼、蛇膽瘡等病的治療領域有獨到深入研究的專家型人才。1996年,他撰寫的《百種燒燙液治療燒燙傷臨床研究》發表在《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誌上,2004年11月他成為省藥學會會員。

  1999年,他的便民診所開張了,沒有花籃、沒有彩帶。15平方米左右的便民診所,主治燒燙傷兼推拿、針灸等。診所雖小,卻寄託著他助民濟世的理想,由於費用收的比其他醫院低,服務用心,很快贏得了附近群眾的歡迎。不久,“非典型性肺炎”爆發,凡對防治“非典”有益的藥物立時引發狂購潮,價格隨之大漲。當董月松聽説葛根有效時,立即反潮流而動,降價出售,並限制每人購買數量,以便讓更多的人受益。結果,一場“非典”防治戰役下來,不少商家猛賺了一把,他的小診所卻因此虧損3萬多元。

  小診所開了兩三年後,小有積蓄的董月松于2002年又投資10萬多元,開了一家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的神農藥店,開始了他創業的第二跳。

  藥店建立之初,他就設立了慈善專櫃,對那些老、弱、病、殘、貧患者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對附近的老年人,則派員工上門定期義務查體、義務就診。種種惠民、便民措施,再加上藥品質優價廉,贏得了群眾的交口讚譽。次年,他又適時開了4家獨資分店、4家合資店,店店秉持統一的經營風格:攜愛發展,慈善為懷。

  2006年,董月松投資400余萬元,建立起了一處2800多平方米的設備先進、門類齊全的莒縣神農綜合門診部。經過一年多的運營,2007年底,晉級為莒縣神農醫院。

  他針對弱勢群體推出免B超檢查費、輸液費、注射費、床位費、體格檢查費、取暖降溫費、換藥費的“七免”和減手術費、治療費、藥品費、化驗費、物理診斷費等的“五減”優惠措施,為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其影響快速波及沂南、五蓮、東港、沂水等地,前來就診治療的人絡繹不絕,30余張床位,一年收治住院患者達2400余人(次)。

  創業十年,董月松先後向社會愛心捐獻100余萬元,這還不包括“七免”“五減”産生的近百萬元,受惠對象有山區學校、聾啞兒童、貧寒學子、殘疾人、普通民眾等,基本覆蓋整個社會弱勢群體。

  大大的“愛”字成就了董月松的“好人”夢想,2009年11月,他入選“中國好人榜”,今年又榮獲第三屆全省道德模範稱號。(記者 孫 巍 通訊員 張建鋒)

熱詞:

  • 董月松
  • 助醫
  • 1986年
  • 1970年
  • 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