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女教師網絡求助為貧困生募集學費 6年募捐272萬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則則求助網帖,一個持久的愛心賬戶。當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在愛的感召下輕點鼠標,將帶著溫度的善款傳遞給大山裏的孩子時,世界似乎變得很小很小,僅在一顆心到另一顆心之間。

  “英子姐姐”——受助的山村孩子們呼喊的這個名字,是這份愛心的“感召者”和“中轉站”。

  “英子姐姐”本名劉發英,是湖北省宜昌市長陽縣一名小學教師,今年42歲。6年來,她堅持通過互聯網為貧困學生募集愛心助學款。在此過程中,她結識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位網絡助學愛心人士,組建成遍佈世界各地的“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搭起一條虛擬網絡世界通往現實世界的愛心橋梁。

  從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長陽及周邊縣市已有998名大、中、小學生得到了“英子姐姐”的資助,“英子姐姐助學網”及“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學基金”募集助學款共計272萬元。

  山裏孩子的夢想,因為“英子姐姐”和一個個好心人的愛,在山路蔓延……

  紮根農村芬芳美麗山鄉

  武陵山脈中南一隅,流淌著一條河,彎彎曲曲的河水悠悠向東流去,千百年來生生不息,這條河名叫清江,被譽為“土家族的母親河”。

  清江兩側是一座座大山,高聳入雲。

  這裡是山的世界,放眼望去,除了大山還是大山。

  不久前,“英子姐姐”和助學團隊成員又一次踏上了山路,他們要到都正灣鎮高橋村走訪和回訪貧困學生家庭。這次,“英子姐姐”要把剛收到的3萬元助學款送到21位貧困生手中。

  這條助學之路,她已經走了多年。

  1991年7月,劉發英從當時的枝城師範畢業。在填報分配志願表時,她在志願欄裏寫道:“到長陽最邊遠、最貧困的黃柏山去!”

  劉發英説,這樣選擇是受父親的影響。

  劉發英的父親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武漢大學,這樣的人才在農村可是“雞窩裏飛出的金鳳凰”。父親畢業時,完全可以留在武漢,但他卻堅定不移地回到了家鄉長陽,教小學,教初中,一直教到高中和縣黨校。

  他常對孩子們説:“如果每個山裏的孩子都一心想著離開農村,那農村永遠不可能富裕,農民只能世代貧窮。”父親的話在劉發英的心裏烙下了印。

  多年後,劉發英同父親一樣,作出了進山的選擇。

  1991年9月,劉發英來到距離縣城200多公里、最偏僻、最窮困的長陽縣黃柏山陳家坪小學工作。學校臨時用兩條長板凳、幾塊木板為她搭了個窩。

  從此,一箱書、兩床棉絮、一間小屋,成為了劉發英生活的全部。她在黃柏山紮下了根,一呆就是18年。在這18年裏,她日日與大山裏的孩子們為伴,與貧窮和寂寞為伴。劉發英説,那時候,最怕的就是漆黑的夜晚和打雷的雨夜。

  不過,山區人民的樸實也讓她感到溫暖。在那裏,老師要自己上山種菜,自己生爐子做飯。最初,劉發英種不好蔬菜,山上又買不到米和肉,只能靠土豆、麵條充饑。學生家長得知後,每次給孩子帶菜,總會給劉老師多帶一點。劉發英説:“很多學生買不起飯,可他們卻把僅有的新鮮蔬菜分給我……”

  更加觸動劉發英的是,山裏孩子對讀書是那麼渴望,但貧窮和失學卻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許多山裏娃的希望,這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於是,除了認真教課,劉發英經常給家庭困難的孩子買學習用具、衣服,墊付藥費。那時,她的月工資僅98元5角。

  “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她總是這樣安慰孩子們。但是,她同樣也明白,依靠她個人的工資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她開始將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尋求幫助。

熱詞:

  • 劉發英
  • 英子姐姐
  • 黃柏山
  • 感恩教育
  • 貧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