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四姑娘山驢友事件追蹤:景區管理留下鑽空子機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驢友在雪中穿越

終於有手機信號了,驢友們打電話報平安。

驢友們下山後休息,刻意回避著媒體採訪

  畫面掃過一片白雪皚皚的大山,層巒疊嶂。太陽剛剛升起,一縷曙光灑在不遠處的雪山峰頂,金光萬丈。這就是四姑娘山景區龍眼溝裏最壯觀的風景——日照金山。

  鏡頭有些搖晃,畫外音裏夾雜著笑聲和感嘆聲。幾個身著衝鋒衣的年輕人在雪地上肆意嬉鬧,他們手裏攥著根黃瓜代表話筒,模倣電視臺出鏡記者描述自己的興奮……

  這是一群正在四姑娘山徒步穿越的驢友。“驢”用在人的稱呼上往往不是好詞,但“驢友”卻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自稱和對同好者的尊稱,帶有幾分戲謔。像驢子一樣能馱善走,吃苦耐勞,是驢友自豪的資本之一。

  視頻拍攝于10月4日。他們已經“驢行”了5天,終於見到了一路追尋的風景。

  到了10月7日,穿越活動預定的最後出山期限,這群驢友卻還是沒有任何消息。隨後的搜救引起廣泛關注,甚至舉國上下都在為這幾個驢友的安危揪心。

  10月12日,驢友平安出山。人們為之懸著的心放下了,但由此引發的爭議遠未止歇。

  “失聯”

  10月8日,國慶長假剛剛結束。這天中午,正在和朋友吃飯的四川省登山協會副秘書長高敏的手機響了——一個陌生的號碼,區號顯示來自上海。

  電話那端的聲音很焦急,話語有些淩亂,大意是:他的幾個朋友在四姑娘山景區徒步穿越,已經進山一個多星期了,到現在還是聯絡不上。

  高敏説他當時心裏“咯噔”一下,登時緊張起來,他的第一反應是:“又出事了!”

  高敏有25年登山經驗,幾乎爬遍了中國的名山大川,對離成都不到300公里的四姑娘山最熟悉不過。

  四姑娘山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由四座長年被冰雪覆蓋的山峰組成。這裡很早就被開發為旅遊景區,但真正讓其聞名於世的,還是它對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吸引力。

  “四姑娘山可以説是全國戶外資源最富集的地方,可以登山、穿越、攀冰、攀岩、露營,以前雙橋溝還可以漂流。特別是徒步穿越,景區內的幾條線路都很有代表性,可以説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眼中的聖地。”高敏説,“最關鍵是這裡離成都非常近,方便到達,所以吸引了全國各地大批的驢友。”

  戶外運動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風險性,來的人多了,“出事”的概率也大。就在今年6月,兩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穿越四姑娘山途中失蹤。高敏也參與了那次搜救,最終無功而返。時隔僅僅4個月,悲劇會不會重演?

  高敏説,後來很多媒體報道一上來就説驢友“失蹤”,這個用詞不準確。只有進行搜救之後仍“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才判定“失蹤”。而當時的情況是“失聯”,也就是失去聯絡。

  四姑娘山景區內滿是崇山峻嶺,絕大部分地區荒無人煙,沒有手機信號。這些驢友一俟進入景區,就與外界斷絕了聯絡。這種“失去聯絡”是正常的,危險在於他們超過預定出山期限仍然“失聯”。

  電話那端的求助人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只説有這麼一個自發組織的徒步穿越團體,大概有十來個人。而他們的穿越路線、時間、裝備等細節都不掌握,這些恰恰是展開搜救最需要的資料。

  高敏馬上聯絡了四姑娘山景區。那邊也得到了同樣的求助信息,但景區的遊客備案卻沒有這樣的徒步穿越團隊。景區有一支山地救援隊,屬登山協會分支機構,已經在景區內展開搜救,卻沒有任何線索。

  這樣的情況,高敏也不是第一次碰到。驢友進行的戶外運動,多數情況屬自發組織、實施,景區管理部門並不掌握。他馬上派出了登山協會的兩名登山教練趕赴景區,協助搜救。

  當天晚上,又一個來自浙江的電話打到了高敏的手機上,同樣是那群驢友的一個朋友,他提供了更多的有效細節:這支驢友由9人組成,來自廣東、浙江、湖北、上海等地。他們于9月30日進入四姑娘山景區,準備沿海子溝、龍眼溝一線進行穿越,原本應該在10月6日左右出山。

  這些情況同樣沒有反映在四姑娘山景區的遊客登記上。不過,在9月30日的遊客登記備案中,有一支6人團隊申報了兩天的露營計劃。備案中記錄的團隊高山協作叫唐陽華。

  高山協作是為戶外運動提供服務和保障的專職人員,主要職責是嚮導和技術指導。四姑娘山景區有62名高山協作,全部是四川省登山協會培訓並頒發的證件。對唐陽華,高敏很熟悉:“他是我培訓出來的,在四姑娘山的高山協作中數一數二。聘請他的驢友多數是‘行家’,一般也不會止于露營,更有可能的是徒步穿越。”

  高敏認定這就是那支失去聯絡的穿越團隊,很可能是為了省錢而少報了人數,虛報了活動內容。事後高敏的判斷被證明是正確的。

  而得知唐陽華是這個團隊的高山協作之後,高敏説“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

  根據經驗,高敏判斷,這樣規模的徒步團隊,全部遇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戶外活動面臨的幾大風險來説,有唐陽華這樣本地牧民出身、又經過科學培訓的高山協作帶隊,食物中毒、迷路這樣的團體性風險也不太可能出現。他最擔心的是驢友中有人受傷、生病或高山反應嚴重,拖住了整個隊伍。

  高敏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困住這支驢友隊伍的,倒是高山協作提出的一條新的穿越路線。

熱詞:

  • 驢友
  • 四姑娘山
  • 犀牛海
  • 貢嘎雪山
  • 雙橋溝
  • 長坪溝
  • 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