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古體詩聯,舊瓶怎樣裝新釀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5: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日前,首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在長沙舉行。岳麓山前,詩詞、楹聯、書畫家談文論道;橘子洲頭,12余萬件海內外詩詞、楹聯作品角逐優勝。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湖南省詩詞協會會長趙焱森稱:“百詩百聯大賽”將成為中國詩詞、楹聯發展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如今,舊體詩詞和楹聯還有多少人在寫?舊體式如何承載新內容?讓我們一同回顧這次比賽,領略平仄駢腓之美,體悟舊瓶新釀的滋味。

  “青春賦別,白首歸來,何當永歇驪歌,堂前長樂雙飛燕;人事已非,鄉音猶是,畢竟重溫鴛夢,燈下新填一剪梅。”湖北人黃雍國的一副題為《海峽情思》的聯作,在湖南省博物館挂出展覽。這副對聯,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品讀,不僅因為它是首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楹聯類作品的狀元之作,還在於作品蘊含著對人生聚散離合的深切感悟、對祖國和平統一的殷殷期盼,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近日,由文化部、中國文聯、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文聯等單位承辦的首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在湖南長沙落幕。詩詞、楹聯兩大類各有6篇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其中黃雍國的《海峽情思》和河北作者王少峰的《臨江仙北京奧運成功舉辦》分別摘得兩類作品一等獎。同時,沈鵬等當代詩家、書畫家在岳麓書院開壇設講,品讀中華詩詞;一場當代詩詞、楹聯的創作研討會也在其間舉行。

  海內外、網上下,應者如雲

  從10歲到92歲,更多普通人參賽,網友任初評評委

  自2010年8月正式啟動,截至去年年底,本屆大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與海外63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作品12萬多件,網上投稿量佔85%。來自港澳臺同胞的投稿有1200多件,國外華人華僑來稿1000多件。

  除了知名度較高的詩詞、楹聯作者,更多的參賽者是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學生等各界普通人。其中,年齡最大的參賽者已逾92歲高齡,最幼者方才10歲。

  這些普通參賽者們,帶來不少動人故事:遼寧瀋陽的楊晨曉召集了一支“楊家軍”:兄弟姐妹5家除小孩外,全部17人成為班底,再通過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渠道拉來親友。最終,“楊家軍”擴編到49人。湖北咸豐88歲的老詩人樂學注來信稱大賽“將鑄造新時代中華傳統詩詞、楹聯之更大輝煌”,更身體力行,撰寫多份稿件參賽。

  本屆大賽的另一個特點是充分利用了網絡平臺。據悉,大賽官方網站的點擊量早已超過560萬人次,最高日點擊量超過10萬人次。

  大賽的56名初評委,不少就是由網友擔任。但想要擔當這個重任,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首先要“才能服眾”,得先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網上“曬”,由大家評論、比較,優勝者才獲得初評委的資格。

  大賽設立的“百詩百聯百家談”專欄,號召網友來文評點參賽作品,成為官網最火的欄目。不少網友撰文討論,或點評作品,或鳴謝知音,或自我辯護……不同觀點的互相切磋、辯論時常出現,有時網友還反復撰文,“舌槍唇戰”幾個回合,“圍觀”的網友也會加入討論。

  一些網友不懼“權威”,勇敢地表達自己與評委們相異的見解。此番詩詞類作品一等獎《臨江仙北京奧運成功舉辦》,末句“一方中國印,紅染五洲霞”被很多詩詞方家大力讚譽,但也有網友公開批評作品尚存在用詞空洞的毛病。

  湖南文化廳廳長周用金介紹:“網友們的熱情超乎想象,他們提供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我們在大賽的過程中,不斷地吸取這些意見,做出改進。但仍有一些建議,因為時間等原因,已經無法付諸實踐了,但是肯定會在下一屆比賽中納入我們的計劃。”

  看起來,舊體詩詞還真“火”,網絡也正在成為民間詩詞創作的一方沃土。在天涯、榕樹下、中華詩詞網等眾多網站上,都有舊體詩詞創作專欄或論壇。“詩詞論壇人氣很高,大家都願意把作品貼到論壇裏,看別人點評,與知音切磋。”一位來自湖南懷化的詩友這樣説。

  承古體、發新語,時代入題

  為詩詞創作的“求新、求變、求突破”提供沃土

  在優秀作品角逐的同時,大賽也為人們審視當代詩詞、楹聯作品,辨清創作方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詩詞類作品一等獎獲得者王少峰説:“詩詞創作是一個求新、求變、求突破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關注鮮活的當下,體現時代的精神。”

  網友們的討論也折射出對舊體詩詞創作的自覺與反省。網友莫增清在《大賽閱稿印象》中説:“有的作品思想內容陳舊,跟不上歷史發展的步伐,沒有時代感。如一首題為《閨怨》的參賽詩這樣寫,‘鸞鏡生塵冷燭臺,舞裙雲袖為誰裁。相思只合送人老,明月何曾照客來。’據我所見,當今的女同胞,對愛情的追求都已經大膽而熱烈,很少有這樣羞羞答答的。這首詩所咏的閨怨內容,顯然與時代不合拍。”

  莫增清批評的問題,就是一味摩古、倣古,用自己的嘴巴唱古人的歌,這樣很難獲得讀者喜歡。中國詩詞學會駐會名譽會長鄭伯農也談到,當代人創作舊體詩詞的一個弊病,是陷入古人的意境、情感,閒愁很多卻脫離現代生活。一些參賽作品,確實通篇都是“剪燭西窗”、“玉箏調柱”、“忍聞更漏”等陳舊意象而又無真情實感,點擊量往往不高。

  清人趙翼説: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其實,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規律,就是與時俱進。詩詞、楹聯的創作只有表現現實生活、反映當代民生、折射時代精神,才能讓傳統的文化藝術形式煥發新的生命力。

  在新時代,我國詩詞、楹聯創作正在煥發著新的生命力。一方面,創作者逸出文人的狹小圈子,走向了更為廣闊的田野民間。目前,我國民間創作舊體詩詞的人數粗略估計有近百萬人,僅中華詩詞學會就有會員18000多人,全國不少省、市、縣還有自己的詩詞學會,至於廣袤農村裏的詩詞、楹聯愛好者、創作者,就更加數目眾多。

  另一方面,更多書寫現實生活、時代精神的作品在涌現。此次,在獲得詩詞、楹聯前三等獎的12篇作品中,就有9篇作品書寫當代的事與人。譬如,王翔雲《七律咏舊自行車》中的一句“錚錚鐵骨根根在,何懼人間路不平”,就獲得了不少讀者的讚譽。

熱詞:

  • 楹聯
  • 聯作
  • 人間路
  • 古體詩
  • 楊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