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愛與不愛誰決定?兩岸三地“曠男怨女”面面觀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2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城市“剩女”

  中新網11月28日電 綜合報道,時下,每當與愛情有關的節日到來時,單身男女中的“剩客一族”總被媒體拿來熱炒一番。在內地,大齡未婚男女被稱為“剩男剩女”,台灣地區稱之為“曠男怨女”,而香港坊間則按年齡定位:25-30歲為“剩鬥士”;30-35歲稱“必剩客”;35歲以上單身者,別號“齊天大剩”。兩岸三地的“情剩們”産生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異和同,這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內地:“等你愛我”

   年齡放寬 “重女輕男”明顯

  對內地的大齡未婚男女,中國婦聯劃定的標準是,男30歲、女27歲。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等40余家機構及單位共同舉辦的首份中國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剩男剩女”無學歷與收入之分,已成為一種新城市人群,成為普遍的社會亞文化現象。

  近年來,社會對大齡未婚的態度也在逐漸放鬆。2011年,上海“市民信箱”通過互聯網向1200多位市民進行的一份調查發現,85%的受訪者認為,要算得上“大齡”,女性至少要30歲以上,男性要32歲以上;其中將標準劃定在“女32歲以上、男34以上”的有43%。這意味著,許多“70後”還不夠格當“剩男剩女”。

  但由於受傳統中國文化的影響,整個社會對“剩”還是有著明顯的“重女輕男”傾向。社會文化對男性大齡未婚的容忍程度相對較高,對女性相對苛刻一些。

  宅是主因 “不是太挑,是機會太少”

  內地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宅在家裏、經濟基礎差、社交圈窄是導致“剩男剩女”三大主要“剩因”。其它原因還有:“對愛情寧缺勿濫、過於癡情、被曾經的感傷所困擾”、“不會與異性相處,對自己缺乏自信”、“因事業和學業而錯失交友的最佳時機”。另有3.2%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是獨身主義,不打算結婚。

  隨著人們平時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加大,對結婚對象過於追求完美這都造成了一些男女在擇偶時過於挑剔,要求面面俱到,而互聯網等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使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變小,情感的距離拉大,這導致人們交往能力的減弱和退化。

  在金錢和情感方面,內地男女更重情感。今年11月11日,華西都市報聯手華西都市網、騰訊大成網、世紀佳緣網,進行了“剩男剩女”調查顯示,溝通和情感在親密關係中比金錢更重要。經濟因素的影響力並沒有想象中的大,只有佔22.5%的人將“經濟實力、有房有車”作為必要條件。

  男多女少 千萬光棍“娶妻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19歲以下年齡段的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2400萬。屆時,將有幾千萬適齡男性面臨“娶妻難”。

  在內地,城市主要是大齡剩女現象明顯,而在偏遠窮困的農村,則存在著男光棍的問題。農村剩男與剩女不同的是,剩女的問題大多是個人選擇的結果,而有些剩男常常是被動的,不得不“剩下”。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經濟係博士生蘭小歡在《一轉念——用經濟學思考》一書中寫道:剩女大都在大城市,光棍大都在農村,這是新的城鄉二元化。

  癡男怨女 主動戀愛“男熱女冷”

  據上海市統計局11月1發佈基於上海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的上海人口婚姻狀況分析報告顯示,大齡未婚比重“男降女升”,高學歷者佔比劇增。

  而七夕前夕,《廣州日報》發表的文章稱,一婚戀網站公佈《全國第三季度戀愛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全國整體戀愛指數為101.9(指數100代表平均戀愛熱度),環比上漲2.2,性別間的差異呈現擴大化趨勢,總體呈現“男熱女冷”的現象。

  事實上,一方面,不少人由於忙著為相親“趕場”,卻始終無法牽手,患上了“相親疲勞症”,而相對於男性,一些女生更為被動,不願主動出擊;另一方面有些單身女性對各方麵條件要求高,在情感上玩的是“堅守”,不願隨便屈就,與陌生人談戀愛。這都造成了戀愛上的“男熱女冷”現象。

熱詞:

  • 剩女
  • 曠男
  • 怨女
  • 都市網
  • 愛與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