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網絡文學“登堂入室” 傳統作家稱“慘不忍睹”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文學目前已經有1.94億用戶。有一百多萬人在寫作,每年有三四萬部作品被簽約,包括紙質、電子、遊戲、影視等版權。”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在最近召開的第八次全國作家代表大會上對記者説。但雖然擁有如此“驕人成績”,面對不少傳統作家“你們這是在搶奪文學讀者”“網絡文學作品的文字太水、太差了,簡直是難以卒讀!”“還有大量的低俗內容”等質詢,他顯得有些尷尬。他明白,其實大批網絡文學作者亦是不願與主流文學界為伍的,與傳統文學之間存在一條溝壑。如何將這兩個龐大的群體積極融合,相互取長補短,是擺在雙方隊伍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網絡文學搶走讀者

  發軔于上個世紀末的網絡文學,與利益、金錢一直糾纏不清。流水般的寫作樣式,難以創造經典;可另一方面,伴隨著網絡對公眾生活的深刻嵌入與改變,網絡文學也成為許多年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其勃勃生機、豐富想象力等讓人無法忽視,連專業的作家組織也積極向他們伸出“橄欖枝”。“那麼龐大的文學世界在‘我們’之外,而我們卻了解得太少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主要策劃人、《萌芽》雜誌主編趙長天在參加第八次全國作代會上海團分組討論時頗有幾分悲情地艷羨網絡文學龐大的寫作群體和閱讀群體。在他看來,現在絕大多數的年輕人不讀經典,“雖然在課堂裏他們也讀魯迅、鬱達夫,但這種閱讀是被考試肢解的,而其他閱讀,絕大部分以消遣為主。”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孫顒確認盛大文學有超過6900萬讀者隊伍後表示,回滬後要“組織力量,認真研讀網絡文學”。

  “我們有近1000個編輯,他們不同於傳統意義的編輯,除了發現、培訓作者,向他們發出讀者需求的信息外,還進行版權的生産、版權的分發和版權的保護。他們與作者、載體等形成了完整生態鏈,良性互動著,推動了網絡文學的發展,以及更多類型文字的出現。”或許,侯小強的解釋能回答我們,為什麼網絡文學“搶走”了年輕的閱讀群體。他還説:“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和互聯網、微博等新的介質帶來的互動,使網絡小説的創作具有某種意義的表演特徵——作者在寫,下面有一堆看客在看,每天提出不同意見讓他修正等,迥異於傳統文學界裏的‘紅包’評論,這種互動很有意義。”

  文字粗糙頗受詬病

  茅盾文學獎評委會成員、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王紀人則毫不諱言身為老一代讀者,為“網絡文學擔憂”。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上海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董乃斌更是用“慘不忍睹”來概括他對網絡文學文字粗糙程度的感受。不可否認,以字論錢的經營模式,不僅促使作者將小説越寫越長,更造成了某種類型小説的氾濫。對此,侯小強坦言,網絡作家成長迅猛,得益於其草根性、市場化、類型化、全球化。但是,其文字錘煉上的欠缺、邏輯上的不夠嚴謹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否認會出現種種問題,但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最終會由市場決定取捨。你寫得太長、太濫、太水,讀者自然就選擇不看。‘盜墓’‘玄幻’‘穿越’等類型小説的扎堆,可能像一陣風,很難阻擋,但可以通過市場之手自然調節和淘汰。”

  融冰之路已經開始

  當起點文學網開始有意識地促使網絡寫手和傳統作家交流,讓他們同臺競技的時候,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第一次在碰撞中小心翼翼地互相觸摸、融合了。從2009年至今,魯迅文學院已經舉辦了4期網絡作家培訓班。2010年6月,唐家三少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作協的網絡作家。這被視為傳統文學界正在逐漸接納、包容網絡文學的一個信號。同年的魯迅文學獎以及隨後的茅盾文學獎,首次將網絡作品納入參評範圍,從破冰的意義上來説,傳統文學已經不得不接納網絡文學了。此次唐家三少、當年明月當選中國作協全國委員,則證明了網絡文學開始真正被傳統文學所認可,融冰之路已經開始。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兩種文學模式的碰撞和競爭將更加激烈。

  駐京記者 孫佳音

熱詞:

  • 網絡文學
  • 傳統文學
  • 新概念
  • 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