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專家稱中國十年後可能有三千萬男人被迫打光棍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8日 1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人口發展面臨挑戰,人口問題專家彭希哲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出生性別比長期失衡以及出生率常年偏低將成未來十年我國人口問題的主要矛盾

  十年後,中國或有三千萬男人被迫打光棍

  羊城晚報:與人口發展相關的話題中,目前公眾比較熟悉的一個詞彙是“剩女”,您怎麼看?

  彭希哲:人口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感受在時間上可能不同。比如説,民工荒一齣現馬上就感受到了,但婚姻擠壓現在還不明顯,會在未來十年間凸現,而且主要不在城市。在偏遠窮困的農村,問題嚴重的不是大齡未婚女性(剩女)的問題,而是男光棍的問題,是娶不起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矛盾。由於這些地區與外界聯絡不緊密,研究者包括媒體看到的,可能跟實際情況有脫節。

  未來10年,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結構失衡的後果會逐漸凸顯,這就是婚姻擠壓。我國目前的出生性別比還是118,就是每出生一百個女孩,會出生118個男孩,這種狀況已經存在了近30年。中國人一般在20歲到44歲結婚,現在這個年齡段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500萬,這個比重在未來10年中會持續上升,結果是,也許會有將近3000萬男性找不到老婆。

  男光棍與剩女是不一樣的,剩女的問題大多是個人主動選擇的結果,而男光棍常常是被動的,是因為中國人口裏少了幾千萬女性,必然有人不得不打光棍。

  羊城晚報:近兩年,民工荒也備受關注,有人認為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即將或已經到來。您怎麼認為?

  彭希哲:“劉易斯拐點”本身存在爭議,我也基本持否定態度。“劉易斯拐點”有很多限定條件,許多條件我們現在都不符合。我們現在每年新增加勞動力人口在1300萬到1400萬,這個數字在未來還會逐年減少,主要是過去人口出生減少的結果。儘管這會導致勞動力供應的變化,但不會因此而産生這麼嚴重的民工荒。

  民工荒與我國經濟佈局的變化相關聯,原來大量民工到東南沿海,現在隨著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加上城市化進程的全面鋪開和新農村建設,民工能去的地方越來越多。這實際上是很正常的經濟現象,即使沒有人口的變動而只是中國産業結構的調整,也會出現所謂的民工荒。

  此外,大家較少關注高校擴招對民工這個特殊群體的影響。1999年,中國大陸高校招生160萬,2011年招生680萬,規模擴大了520萬。想一想,如果進入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數是不變的,沒有每年擴招幾百萬大學生的話,他們中間很大一部分都將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可能成為新的民工。現在這部分人的職業目標就會往白領方向走,這對年輕勞動力供給的總量和結構都會産生影響。所以我國的勞動就業市場會出現這麼一個現象:大學畢業生從中長期看仍會就業困難,而民工會長期“荒”下去,能夠變成民工的人越來越少而需求卻持續存在。

  出生率,低於1.5將敲響勞動力缺口警鐘

  羊城晚報: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已經公佈的主要數據,我國過去十年間人口增長5.84%,年均增長率為0.57%。這是怎樣一個概念?

  彭希哲: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對0.57%這個數據本身準確性的判斷。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漏報率是0.12%,如果這些數據都是準確的話,那麼中國現在的出生率,比以前公佈的官方數據低。由於現在“六普”的詳細數據還沒公佈,因此對這些數據的準確性還不好作判斷。

  不過有一點很明確,經過30多年努力,現在中國的生育水平非常低,每一個家庭生育的小孩非常少。學術界比較認同的説法是,中國現在的生育率大概在1.5,就是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育1.5個子女。這個數字現在在印度是2.7,美國每個婦女生2.1個小孩。

  這種影響最主要表現為老齡化問題,我們現在65歲以上老人的比重比發達國家低,但是增長速度非常驚人,而且老年人口總量非常巨大。根據這次人口普查,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是1億7800萬人。在2025年以後印度總人口會超過中國,但中國將是21世紀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當然,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羊城晚報:數據顯示,我國目前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6.6%。這又是一個什麼概念?

  彭希哲:1970年我國0到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40%,現在僅有16.6%。這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按照這個比例,現在0到14歲年齡段的人口總數只有兩億多一點,反過來推算,中國婦女在過去十幾年的生育水平實際上很低,每個婦女生了多少個小孩?可能就在1.5個以下。這是一個容易引起巨大爭議的問題,到底是這個數據錯了,還是我們過去對生育水平的估計錯了?第二個問題,如果這個數據是對的,未來勞動力市場就會面臨一種嚴峻的態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放寬政策還是通過其他途徑緩解未來勞動力供應減少的壓力?

  如果最終公佈的數據仍然顯示出生率在1.5以下,問題就很急迫了。

  目前中國15到59歲人口(即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在70%左右。如果按65歲為標準,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要超過75%。短期內不存在勞動力缺口,所以很難感受到未來十幾年間將發生的勞動力短缺是一種什麼狀況。如果數據不精確,決策就會有很大的風險。

  另外,對勞動力供求的討論,往往是按照現在的退休年齡來計算的。提高領取養老金的最低年齡將會是中國未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從整體上講,中國未來勞動力總量即使會下降,也是足夠用的。問題在於未來勞動力的結構中,年輕勞動力比重會下降,中老年勞動力比重會上升,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以及勞動力的素質,這些都會影響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年輕人,充分就業才不會變成社會負擔

  羊城晚報:有人説,對總和生育率的判斷失誤,將直接導致對老齡化程度和勞動力供應的誤判,並且最終導致在生育政策調整上做出偏離實際、貽誤後代的決策。有媒體提醒,中國未來將因為人口問題面臨嚴峻挑戰,而擁有適中生育率的印度和中東則將成為潛在的最大受益者。您怎麼看?

  彭希哲:這都是一種可能性。可以説中國是很幸運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出生率都很高。這些年代出生的人在八十年代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如果當時中國沒有改革開放、沒有經濟起飛,這麼巨大的勞動力人口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就業包袱。中國的改革開放恰好在這個時候創造了足夠多的就業機會,也為中國過去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支撐。另外,當時全球範圍內正好面臨發達國家的産業轉移,而主要的人口大國,比如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等,那個時候都還沒有開始發展,中國把握了這個機遇。

  年輕人多,同時要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就必須要就業,沒有就業就會成為社會負擔,而不是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印度的生育率還很高,存在潛在的巨量勞動力供給能力,具有成為新“世界工廠”的能力。但問題在於,印度的經濟增長模式能不能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那樣,能夠有效地吸收那麼多的勞動力就業。如果印度的經濟環境、發展戰略能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來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印度未來十年二十年間的經濟增長潛力將非常巨大,否則,大量的勞動力人口反而會成為巨大的人口負擔。

  彭希哲認為,在實施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後,中國面臨的與人口有關的挑戰更加複雜和嚴峻。老齡化趨勢已無法逆轉,民工荒、婚姻擠壓等矛盾也日益凸顯。中國政府應當儘快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將總和生育率維持在1.8左右的水平,以實現人口與社會經濟和環境資源的長期均衡協調,避免過快的老齡化進程和人口總量在未來迅速下降。

熱詞:

  • 剩女
  • 打光棍
  • 1970年
  • 中國産業結構
  • 男人
  • 高校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