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剩女被"圍攻"的真相:中國晚婚或不婚潮開端?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2日 1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凡是和情人有關的節日,剩男剩女總是被拿出來説事。這説明在一個大部分人都結婚的社會裏,不結婚的人是要被非議被擠壓。為什麼這些非議大多圍繞女人,而非男人呢?對晚婚或不結婚的女人進行“圍剿”是一種跨越國界的現象,因為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性別角色期待就是:為人妻和為人母。只要不服從這種期待的女人,一定會遭非議。但是,只要女人能夠養得活自己,就一定會出現不結婚的女人。

  歐美一直是不婚女人的沃土。在瑞士瓦爾登,1860年50歲仍然未婚的女人甚至達到48%。1851年英國的人口調查發現,竟然有100萬25歲以上也還沒有結婚的女人,當時的英國社會炸開了鍋。英國的議會辯論上甚至有人提議:把這些多餘的女人送到荒島去。無獨有偶,在十八世紀,美國不結婚的女人大幅增長,美國也有人叫囂要把這些多餘的女人送到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去,因為那裏男人多。

  當時的西方社會,對不結婚的女人進行了邊緣化,比如把她們稱為spinster(老處女),認為她們是找不到男人或者是不願意找男人的怪物。流行文化認為,不結婚的女人要麼都是沮喪的有問題的,要麼是不完整的。不結婚的女人容易得病,容易患“陰道萎縮症”,女人再不降低要求,就找不到老公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伴隨西方社會傳統家庭的解體,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多樣化——如出現了雙職工家庭、同性戀、單身等新式家庭,社會對不結婚的女人的偏見開始逐漸消除。

  相比之下,婚姻在亞洲一直是佔據主導地位的生活方式。有學者指出,這是因為亞洲社會基本無法給女人提供工作機會。

  時至今日,婚姻仍然是亞洲女人佔主導地位的生活方式嗎?2011年8月11日英國的《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題為《亞洲孤獨的心》的封面文章。該文章指出,亞洲女人以迅猛之勢拒絕婚姻。根據該文章,幾乎有三分之一的30齣頭的日本女性處於未婚狀態,這裡面可能有一半人將終身不婚。超過五分之一的35歲至40歲之間的台灣女性依舊保持單身,其中大部分會選擇不結婚。在曼谷,有20%的介於40歲~44歲之間的大齡女性沒有結婚。高知女性的增多,也導致了結婚率的下降。因為亞洲的高知女性是最不願意結婚的一個群體。該文也指出,目前不婚潮尚未影響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巨頭,但這一趨勢極可能席捲這兩個國家。那麼,“剩女”是中國晚婚或不婚潮的開始嗎?我們拭目以待。

熱詞:

  • 剩女
  • 女人
  • 不婚
  • 圍攻
  • 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