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美國孩子家務清單"引熱議 孩子該不該做家務?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1日 0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陸梓華 實習生 姚君青

  9至24個月,自己扔尿布;

  2至3歲,扔垃圾,整理玩具;

  3至4歲,自己刷牙,澆花,喂寵物;

  4至5歲,鋪床,擺餐具;

  5至6歲,擦桌子,收拾房間;

  6至7歲,洗碗盤,獨立打掃房間;

  7至12歲,做簡單的飯,清理衛生間,使用洗衣機;

  13歲以上,換燈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爐臺和烤箱,做飯,修理草坪……

  連日來,一份“美國孩子家務清單”在網上引發熱議。有家長議論,大學新生中需要父母幫忙打掃寢室的不在少數,這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有家長覺得,中國孩子學業壓力大,是否有必要讓他們從緊張的學習中擠出時間做家務?生活自理能力難道還需特別鍛鍊?

  現象

  孩子偷懶家長無奈

  在滬上某知名育兒論壇上,一名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髮起了“大班孩子自理能力”的投票。除了修剪花園的花木、喂寵物等內容外,所列出的家務選項和美國清單大致相同,包括孩子自理能力和簡單家務勞動兩部分。超過80%的家長表示,孩子到了大班基本能夠做到自己刷牙洗臉、吃飯,只是穿秋冬季較厚的衣服還需要大人幫忙。但對於掃地、整理床舖、收拾碗筷等簡單家務,投贊同票的家長明顯少了很多,大概只有30%左右。有家長表示,其實大部分簡單家務孩子都會做,但在家裏就是不肯做,不是拖拖拉拉説沒有時間,就是要父母在旁邊幫著一起幹。“叫孩子刷牙洗臉,他不理不睬,即使答應了,也是口頭説説,要外婆出場哄半天才肯放下玩具去刷牙”。

  陳老師是本市一所知名小學一年級教師。開學不久,有家長向她反映,孩子書包太重。陳老師發現,不少孩子為圖省事,寧可把所有學科課本背進背出。陳老師於是引導全班同學一起動手,把主課以外的其他科目教材放入教室儲物箱內。結果,一部分孩子很願意在老師面前“表現”,很快完成任務;另一部分孩子任憑陳老師怎麼説,也不願意動一動。

  “其實,大部分孩子在集體環境中,還是能夠顯示出一定能力或者潛力的,當然,這少不了家庭環境的營造。”陳老師説,她耐心地告訴孩子們桌布應該如何鋪、地面應該怎樣掃時,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但這些孩子一走出校門,仍有可能由長輩拎著書包。

  觀點

  勞動意義在於自立

  通過網絡,記者聯絡到重慶市《課堂內外》雜誌社總編輯徐永恒。一個多月前,正是他將自己從文獻資料中發現的這份“美國孩子家務清單”整理上傳,才引發了網友的持續關注。

  既是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又身為北京大學學生家長,對於孩子是否要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徐永恒投下堅定的贊成票。

  “這不僅是為了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還在於讓孩子精神自立。這樣,當他外出求學、打工而離開父母身邊的時候,就不會産生斷奶的陣痛感,不會畏縮不前,不會遇事都找父母或推給他人,而是自己決策大膽行動。”徐永恒強調。

  “通過做家務,孩子會明白,生活是由很多細碎、不能擺脫的事情構成的:不僅要打理柴米油鹽,還要會掙錢理財投資;不僅要營造居家過日子的溫馨,也要有出行安全的意識。”徐永恒坦言,自己家和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一樣,全家人並沒有刻意要求女兒從事家務勞動,而是把扔垃圾、整理玩具、澆花、喂寵物當作遊戲讓孩子參與。清單中提到的打掃房間、做飯、清理衛生間、使用洗衣機,女兒也沒有做過。但是,令他至今想來“慶倖”的是,女兒自幼學畫畫,從女兒上小學起,他和妻子就“放手”讓女兒跟著美院老師和一群大學生一起去外地寫生。從起初把一盆衣服洗成一種顏色,到漸漸從容不迫應對獨立生活,女兒在父母的鼓勵和信任中成長起來。

  每年暑假,全家人都會一起到農村住上一段時間。“我們會讓孩子去觀察農民如何生活,如何勞作,怎麼收穫果實。”徐永恒説,這麼做,不僅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更重要的是讓她“接地氣”,從容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未知事件。女兒考上北大後,沒有讓爸爸媽媽護送,而是和20多名同學相約買好火車票一起“北上”。那一刻,徐永恒很驕傲。

  對照

  日式教育值得借鑒

  就在這份“美國孩子家務清單”點擊率節節攀升時,另一個有關“中國孩子赴日交流見聞”的帖子也在網絡上被頻繁轉載。發帖者為深圳市少年宮楊紅梅國際少兒美術基地美術指導教師靜茹。

  電話那頭,靜茹告訴記者,今年暑假,她帶領學生赴日交流時,上田市武石小學的一堂課讓人印象深刻——午餐時間,一些日本孩子穿著白大褂,戴著白口罩、白帽子,拿著餐具,幾人一組拎著沉重的牛奶箱走進食堂。原來,學校每天都會安排一個班級作為值日生參與廚房幫廚、準備餐具等工作。同樣,午餐結束後,他們又各司其職,收拾餐具、擦桌子、將垃圾分類。孩子們並沒有叫苦連天,反而樂在其中,個子小小的女孩子抱著一個大號的飯桶也毫無怨言。

  靜茹留意到,每個日本孩子在歸還餐盤時,都會特意將玻璃瓶橫放過來,以免傾倒,並很自然地將牛奶瓶封蓋和瓶身分別投入不同的垃圾桶。相比之下,中國孩子面前剩著飯菜的餐盤和未經清理的桌面,顯得有些惹眼。武石小學是一所普通鄉間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但小小的校園裏每個班級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菜園。孩子們學著種花、種菜,每天午餐裏的蔬菜有不少就是自己菜園子裏種出來的。

  受此觸動,靜茹特別留意日本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結果發現,在日本,自理能力在學校課程設置中佔有相當比例——一、二年級設有生活課,講一些飲食起居的常識;三年級以上年年都有社會課,了解當地的人文地理、各行各業及特色産業;五、六年級,設置了家庭課,學做各色料理。在這樣的教育下,年紀很小的孩子都能自己獨立生活,繫鞋帶、疊被子等,樣樣能幹,並且孩子從小就充滿了好奇心和動手的慾望,拈輕怕重等問題很少出現。

  即使做幾分鍾家務也有價值

  孩子和家務之間,究竟隔著怎樣的屏障?有沒有辦法突破?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了家長的困惑,也聽到了家長的心得。

  疑惑 孩子每天讀書那麼忙,哪有時間做家務?

  解女士(二年級男生正霆媽媽) 每天哪怕只有5分鐘或10分鐘的堅持,都對孩子有好處。我們會把餐前分派碗筷、擦桌子等任務交給正霆,漸漸地,他會感受到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有一次他對我説:“媽媽,現在你幫我洗腳,以後我長大幫你洗腳!”讓我感動了半天。現在,他還會在前一晚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這樣,第二天早上的時間就很充裕。 

  疑惑 家裏請了鐘點工,還要孩子做家務嗎?

  張女士(五年級男生曉添媽媽) 請鐘點工只是完成任務,讓孩子做家務,是培養親子感情和責任感的好機會。曉添對美食感興趣,我就引導他幫我打下手,例如給刀豆去掉豆筋、敲雞蛋、煮意大利面等,尤其是當家裏有客人誇獎菜做得好時,他就更自豪了!

  疑惑 孩子剛能走穩就要做家務,是否太早了?

  王女士(幼兒園中班女生佳佳媽媽) 或許是喜歡玩水,女兒一歲多就對洗菜、洗碗這類和水打交道的事情非常感興趣。慶倖的是,全家人意見非常統一——讓她嘗試,並且教她方法。

  現在,佳佳能用抹布沿著碗壁清洗飯碗,姿勢非常標準,而且從來沒有闖禍。最近,她又迷上了晾衣服,我們就買了較矮的落地式晾衣架,讓她夠得著。幼兒園老師反映,她的精細動作發展很好,雖然不確定是否和她愛做家務有關,但動手能力強的孩子總歸更容易受歡迎。

熱詞:

  • 家務
  • 老師
  • 社會課
  • 課堂內外
  • 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