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7旬老太帶9旬母親住進養老院 一住便是六年(圖)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15: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老人們在娛樂室裏打麻將。

  老年公寓裏面趣事多

  七旬老太帶母親住進養老院

  文/片 本報記者 袁沛民

  10月30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目前棗莊市市中區60周歲以上老人有5.5萬多人,佔總人口的12%左右。而根據國際標準,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即意味著這個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加,讓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的老年公寓的需求量增大。10月30日,記者來到市中區社會福利中心,探訪老年人的公寓生活。

  老夫妻到兒子家住一年又搬回來

  在市中區社會福利中心,記者見到了戴儒禹老人和他的老伴。戴儒禹告訴記者,2006年,79歲的他和老伴一起住到老年公寓裏。夫妻倆都是退休老師,有3兒3女。當記者問起他們為什麼住到老年公寓時,戴儒禹説:“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時刻照顧我們。在這不一樣,公寓的工作人員都很負責,輪班24小時都有人。”戴儒禹告訴記者,剛開始自己和老伴要住公寓的時候大兒子想不通,説兒女不少生活不錯去公寓住不好看。“我就和他説現在社會進步了,我們老人都不介意他們介意什麼。”

  記者了解到,戴儒禹的二兒子曾把他們倆接到家裏去住,但住了一年後戴儒禹和老伴一起又回到了公寓。“孩子一直叫我們去他家住,沒辦法就去住了一年,但最近聽説福利院蓋了新樓環境更好了,我和老伴一商量就一塊又回來了。”戴儒禹説。

  公寓的老年部副主任楊曉艷告訴記者,現在的老年人思想都很開放,住在公寓裏的老年人大多數都是自己主動找來的。

  和九旬老母一起住公寓

  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公寓自己設立了醫務室,並且和相關單位聯網,到醫務室可以使用醫保卡。在福利院的醫務室,記者看到了正在輸液的朱秀美和她的兒子韓兆龍。朱秀美告訴記者,就在6年前,70歲的她帶著90多歲的母親一起住進了公寓。“孩子們都大了,也都有自己的事要忙,當時我帶著母親一起住進來,有許多人一塊幫我照顧她挺好的,來了以後身體越來越好了。”朱秀美説。

  母親去世後,習慣並漸漸喜歡上公寓生活的朱秀美留了下來。朱秀美的兒子韓兆龍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兄弟姐妹都想不明白。“家裏那麼多人能照顧不了老太太?但後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在這有她的同事和同學,他們在一塊生活很開心。”韓兆龍説,後來想明白了,老人開心就好,反正一有空就過來看她,和住在家裏差不多。

  騎自行車滿大街找公寓

  公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公寓裏,老人們沒事的時候就會到活動室打麻將、打牌,或者看書,下象棋。有的老人還喜歡唱歌跳舞,並組織老人們一起合唱。今年80歲的王敏就是這樣一位愛唱歌跳舞的老人。

  “我住到這有三年了,一開始沒想來,老公去世後自己一個人在家無聊,就想找個人多的地方住。”王敏説,“當時沒事時就騎著自行車滿大街溜達找合適的地方。”王敏告訴記者,最後選擇留在這裡是覺得硬體設施還不錯。

  “後來公寓成立了生活委員會,每個月都開會,老人們發表意見,廚師也來聽,各個方面都越來越好。比如以前是送飯,現在都改成了在食堂大家一塊吃。”王敏説。

  社會福利中心的副主任戰勇告訴記者,公寓是1992年建立的,中間曾經完善過兩次,今年又新蓋了南樓,現在一共有房間130間、床位200張。除了托養的140位社會老人外,目前還免費供養城鎮“三無”老人22人、孤兒11名。

熱詞:

  • 母親去世
  • 三無
  • 合唱
  • 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