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海外華人熱衷回國相親 稱國外生活圈小生活單調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0日 0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俊朗帥氣的外表、優渥的薪水、開朗的性格,來自紐約華爾街投行的優質“剩男”楊凱,10月9日甫一齣現在國內某電視相親節目現場,便引來現場女性陣陣尖叫。

  如今,“剩男”、“剩女”似乎已經成為國際現象。和楊凱一樣,越來越多條件優秀的海外華人“捨近求遠”選擇回國相親,找個中國老婆。

  尋找另一半,在國外通常是通過自由戀愛來完成。為何擁有更多選擇的海外華人還需要通過傳統的相親方式來尋覓另一半?在外國教育和中國傳統之間徜徉的他們,究竟擁有怎樣的擇偶觀?

  “回國相親”成時髦

  針對這股“回國相親”熱,某電視相親節目近期特別策劃推出了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徵婚嘉賓專場。欄目第一次赴美宣傳時,就吸引了3000名海外華人踴躍報名,而剛剛啟動的英國專場,報名人數首周便超過了500人。

  在這些留洋的單身男女中,不少人來自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大都是活躍在金融、股票、醫學、教育等領域的精英。在三期美國專場中,這些“含金量”頗高的男女嘉賓不僅創造了專場節目最高的牽手率,他們的擇偶標準、婚戀觀以及回國相親這一行動本身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事實上,電視相親這種相對“摩登”的相親方式只是眾多海外華人回國找伴侶的方式之一。不少海外僑胞假期回國的重頭戲就是參加“連軸轉”的傳統相親。

  引領這股熱潮的還有他們的父母。2005年,一群家長就自發在上海人民公園成立了一個“相親角”,專門為自己的兒女操辦終身大事。最近,這個相親角已經出現了“海外角”,甚至細分為“美國角”、“日本角”等。每逢週末,這些家長便紛紛展開“佔領角落”活動,替遠在海外的子女相親。

  忙、圈子小、選擇少

  “澳洲生活其實跟大家想象的並不太一樣,我們華人的生活圈其實很小,業餘生活也比較單調、乏味。”28歲的澳洲華人王宇(化名)説。他十年前到了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市念高中,研究生畢業後,王宇留在澳洲自主創業,開了一間酒吧。

  他身邊的華人並不多,很多已經成家立業,雖然偶爾會有一些聚會,但平時大家忙於工作,往來甚少,而且國外的人很注重隱私,也不會有人幫著給他張羅婚事。於是今年7月,王宇選擇回國參加了電視相親。

  “我們平時沒有太多交際活動,工作之餘也就是唱歌、健身等。”在他看來,當地澳大利亞人大都有完整的家庭,而他們這些海外華人大都獨身一人忙於生計,因此生活顯得更加孤獨。

  這些電視相親海外專場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男女嘉賓學歷都很高,例如在美國專場中,女博士就有4位,碩士則有6位,很多人都已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一些社會學專家分析指出,海外華人要在異國他鄉取得成績,必須付出更多努力,繁忙的工作可能讓他們的生活圈更窄,選擇餘地更小,這是很多人未能找到另一半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們不得不返回國內這個“大圈子”尋覓伴侶。

  文化差異不可回避

  對於海外移民而言,文化差異是他們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即使我這個酒吧老闆,也很難在當地交上知心朋友。比如大家講個笑話,他們説的,我覺得很無聊,我講的,他們又聽不懂。”王宇説。

  王宇介紹説,他的一位中國女性友人就嫁給了澳大利亞當地人。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上尚能遷就對方,但每年農曆新年常常成為他們爭吵的理由。

  “剛結婚那會兒,她丈夫還願意跟她回國吃頓團圓飯,時間長了,丈夫就覺得特地請假,安排行程,非常麻煩,其實他不清楚新年對中國人的重要性。”這種不同文化背景産生的麻煩,也讓王宇打消了跨國婚姻的念頭。

  身在海外的華人在選擇伴侶時,表面上似乎比國內的人多了一項選擇,可以跟來自更多國家的人組建家庭。然而據《經濟學人》最新的調查顯示,在日本的華人,到適婚年紀的人數高達68%,卻很少有人能找到適合的伴侶。2004年,中日跨國婚姻有13019對,而離婚的則有4888對,二者比例達到了2.6:1。

  王宇還觀察到一個細節。在他的酒吧裏,一些年輕的華人朋友常常帶著自己的外國伴侶來參加聚會。最近這些海外華人迷上了國內很流行的“三國殺”遊戲,常常“殺”得不可開交。“但那些老外怎麼會懂三國殺呢,他們連三國都不清楚,只能孤零零地坐在旁邊一頭霧水地喝悶酒。”他説。

  在他看來,雖然自己喝了幾年的“洋墨水”和“洋酒”,但身上中國文化烙印永遠不會磨滅,還是希望找到一個同樣經歷和文化背景的伴侶。

  傳統“婚戀”觀念

  35歲的“老鄭”是一名在美國生活了十年之久的華人,2009年他又前往英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目前,他在倫敦的一家華文媒體擔任撰稿人。去英國之前,老鄭和自己的美國女友本已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二人在家庭觀念和婚姻生活上産生分歧,最終分手收場。

  在他看來,跟外國女性談戀愛還能接受,至少能體驗下“跨文化”的衝擊,但真正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老鄭無奈地説:“我和一些華人朋友也常常討論婚姻觀問題,對中國人而言,婚姻需要經營。但對於美國人來説,婚姻好像過家家一樣,合得來就一起天翻地覆,不高興了就任性地一拍兩散。”

  他眼中的美國女性,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性格很獨立,“自我”意識比較強。在相處中,老鄭常常會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遷就女友,而當他指出女友的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習慣時,對方反而無法接受。老鄭説:“她最討厭的詞就是‘應該’,總是指責我不能教她‘應該’如何,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呼吸的空間。”

  老鄭還笑著説:“我的一名朋友對此也深有體會,他常説還是希望回國找一個小鳥依人的老婆,那些深受美國女權主義‘毒害’的女王,實在‘hold’不住。”

  父母影響擇偶觀念

  這幾場海外相親專場的一大特點就是,很多參加者都帶了父母到現場。他們在節目上表示,希望找一個顧家、孝順父母的伴侶。父母成為他們回國相親的重要因素。

  老鄭表示,他的母親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美國女友時其實很高興。“她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叫《摩登家庭》,裏面的老太太就有一個中澳混血的外孫,很可愛。”老太太經常催促二人趕緊結婚,生個混血的漂亮孫子。“這是我們的事情,為什麼你的母親經常讓我們生孩子,這很不禮貌。”女友常常抱怨。他的女友早已做好完備的職業規劃,希望婚後5年內都不要孩子。但老鄭的母親年事已高,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著自己的孫子頂著一頭金髮在院子裏玩耍。

  他原本計劃婚後返回國內住上幾年,讓母親有個團圓的晚年。但女友卻認為,他們已經長大了,應有獨立的家庭,而不能繼續跟父母住在一起。

  對於記者提及的電視相親,老鄭稱他也有所關注,在他看來,對於很多海外華人而言,這不失為一個找到伴侶的途徑。但他個人對此有所保留,擔心電視上找來的人不真實,害怕對方為了綠卡跟他結婚。“其實有時候,這種海外移民的身份反而成為我們尋找伴侶的羈絆。”老鄭説。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馮中豪

熱詞:

  • 剩女
  • 海外僑胞
  • 海外華人
  • 海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