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護工群體缺失法律保障 一天24小時工作無加班費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17: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家專門照顧失能老人的護理院,護工正在給老人喂飯。

  本報記者 張鵬

  最近,記者深入北京護工群體進行系列深度採訪,無論是24小時連軸轉的正規護工,還是堅持“打遊擊”的黑護工,他們的工作強度之大和生存環境之惡劣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記者發現,護工身份的“黑”與“白”並非涇渭分明,為了生存,很多從業者在黑白之間不斷轉換,所謂“正規”也讓人疑竇叢生。歸根結底,這個職業本身就沒有什麼“正規”可言,沒有準入制度,沒有職業標準,沒有勞動部門對這個職業的認可,即使所謂的“正規”護工也無法按照《勞動法》規定的時限工作,甚至全市沒有一家正式命名的“護工公司”或者“護理公司”……很多小公司類似“穴頭”,對一個科室或者醫院形成家族性或地域性壟斷;這個職業更像一個“江湖”,無論黑白,大家各自摸索著生存之道。

  活躍在北京各大醫院的幾萬名護工,是一個游離在制度邊緣的灰色群體,他們被需求,同時也被忽視和遺忘。

  護工管理

  招工公司五花八門

  人們普遍認為,有公司管理的護工就是正規的,而自己單幹的就是黑護工,那些拒絕黑護工的醫院也是直接把護工業務外包給一些公司,由他們直接運作管理。實際上,管理著“正規護工”的這些公司的正規性本身就值得懷疑。

  “全市就沒有一家正規的護工公司或者護理公司,因為目前這一行還沒有勞動部門或衛生部門核發的從業資格證,所以工商根本註冊不下來,但是你註冊個其他公司,做護工業務也沒人管。”林女士進入護工這個行業已七八年,手下的護工有二三百名,進駐全市5家醫院,她註冊的是“科技公司”,但絲毫不妨礙開展護工業務。

  據她介紹,目前北京有大大小小的“護工公司”100多家,基本上都是以“勞務公司”、“家政公司”、“仲介公司”、“諮詢公司”名義註冊。其中大多數都是仲介性質的,只負責介紹活兒並從中抽成,護工不簽合同,不上保險,不建檔案,招來人就直接拉進病房,走的時候也就打聲招呼,流動性非常大。擁有穩定的護工超過200名的公司就算“實力雄厚”了,很多小公司只有十幾名或者幾十名護工,更像是“穴頭”。

  而這種“穴頭公司”的前身基本都是黑護工。在方莊一家醫院的神外病房做了5年黑護工的老劉最近正準備開一家公司,他介紹來的親戚基本上已經把這個科室的護工業務包圓兒了。“現在醫院查得挺緊的,不就是缺個身份嗎?所以註冊個公司,大家就成正規軍了,和醫院也有個説法。”不少公司就是這樣誕生的,並由此洗白了身份。而它的實質,依然是一個同村老鄉的鬆散組織,談不上任何管理和制度。

  地域割據

  在醫院劃分“勢力範圍”

  像老劉這樣一個村子的人壟斷一個醫院科室的情況非常常見,這和護工的招聘方式有直接關係。“由於護工工作的特殊性,直接到農村招工根本招不來人,基本都是在北京幹了一段時間做得不錯的,介紹自己的親戚老鄉過來一起幹,所以這個行業的家族性和地域性特別明顯,都是一幫一夥的,目前北京的護工市場,以河南、安徽和四川人最多。”一家“護工公司”的陳經理向記者介紹。

  一家大醫院通常會同時聘用多家公司,而不同地區的護工群體在一家醫院會形成多方割據的局面,瓜分並“控制”著一些醫院的護理業務,形成小江湖。據陳經理説,目前河南的所謂護工公司最多,他們“控制”了很多著名大醫院,另外安徽的家政公司也“控制”了不少三甲醫院,四川的護工勢力稍弱些,他們一般是在少數的三甲醫院以及二級醫院。除了這三個地方的,其他地區來的護工相對數量較少,難成氣候,多是散兵遊勇。

  這些“割據勢力”造成的最大問題就是護工管理起來難度很大。林女士一直希望把自己的公司儘量做得“正規”一些,可是她發現公司的規章制度遇上了這些“江湖勢力”就像秀才遇見兵,“他們成幫成夥,一個人犯了錯,其他人都來袒護,甚至要挾,很難處罰,制度根本貫徹不下去。醫院的規定他們也不遵守,想怎麼來就怎麼來,醫院對這種情況也挺頭疼。”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護工素質普遍難以提高。

  上崗培訓

  7成護工拿到證就“黑”掉

  北京的護工大多來自貧困偏遠農村,文化水平低,更談不上專業技能。從去年起,北京護工開始“持證上崗”,“培訓結業證”成為護工正規身份的一個“證明”。記者了解到,這是市衛生局針對全市護工進行的統一培訓項目,考試合格發上崗證,政府為每人補貼400多元。然而這樣一件好事,在執行的過程中卻逐漸變了味兒,“證書”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北京市衛生學校培訓中心是衛生局指定的一家護工培訓機構,負責此項工作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從去年到今年,他們一共給多家公司培訓了2500多名護工。“我們是嚴格按照規定,上滿12天的課程,有理論學習,有實習操作,請的都是外面有高級職稱的老師,中午還管大家一頓飯,政府補貼的400多元根本不夠,真是收一個賠一個……”這種“賠錢的買賣”很多機構當然不願意做,這位老師告訴記者,他了解到,不少培訓學校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就是走走過場,培訓一兩天就完事,發張卷子做一下就算結業了,反正結業證書都是各學校自己發的,也沒人來查證。”

  衛生學校培訓中心由於是衛生局直管,培訓嚴格,時間也最長,沒想到這竟然成了一些公司不願意把員工送來培訓的理由。

  “有些公司老總就直接跟我們説,培訓那麼長時間有必要嗎?耽誤一天少掙多少錢呢?他們希望天數越少越好,最好一天完事就發證,不少培訓學校就是這麼幹的。”這位老師認為,從目前這種培訓狀況看,是否有“證”根本無法表明一個護工的專業水平,也不能代表他是否“正規”,“現在護工的流失率和流動性特別大,我們跟蹤回訪的結果,拿到證的護工70%離開了原公司,不少人就直接黑掉了,自己出去幹,證也帶走了。這也算是‘持證上崗’,收入肯定比在公司高。”

  入院競爭

  從“死磕”到大把“砸錢”

  對於“護工公司”來説,進駐醫院的多少意味著能佔據多少市場,所以對醫院的爭搶格外激烈,可是這種市場競爭靠什麼呢?“基本上是一種無序狀態,因為行業目前沒有統一標準,要説上崗證大家都有,其他的要説什麼硬性指標,進入的門檻,都沒有,所以大家各走各的路子,明的暗的,這行到處都是‘潛規則’。”陳經理無奈地説。

  要説進駐醫院的招數,早些年一些公司起步的時候靠到醫院“死磕”。在業界流傳這樣一個故事,目前本市最大的一家擁有2000多名護工的勞務公司在2003年剛起步的時候,只有一名總經理帶著4名下崗工人。他們想承包一家醫院的護工業務,找了無數次,卻連院長的面也見不著,最後這位總經理想出一個辦法,以病人的名義挂了院長的專家號,終於見到院長,他説:“我沒病,就是想看看您。”他在診室裏和院長談起了業務,幸好院長被他的執著打動,最終把護工業務包給了他的公司。找不到正當的入門途徑,這位總經理就是靠這樣一家一家醫院“死磕”,把自己公司的護工送進了多家大醫院,竟也成了一段創業佳話。

  隨著護工公司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現在靠“死磕”已經沒用了,“現在要看砸多少錢,為什麼安徽和河南的護工公司進駐大醫院的比較多,就是因為他們肯給醫院砸錢。”陳經理向記者透露,護工公司和醫院簽訂合同,要向醫院繳納一定的費用,有的叫“科室管理費”,有的叫“水電費”,總之立一個名目就可以。這筆錢,從護工工資的抽成裏支出,實際上是公司利潤的一部分,“這筆管理費沒有固定的數目,雙方要談,所以出錢多的談成的希望當然就更大。”

  關於這筆“管理費”,記者詢問了幾家醫院的護理部,但未得到證實。據院方介紹,他們現在選聘護工公司一般是通過公開競標,但是由於這個行業至今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競標的依據和相關標準醫院沒有進一步説明,但表示“通常會先試用一段,看表現怎麼樣再決定聘不聘。”

  尷尬處境

  越“正規”

  竟然越違法

  “確切地説,北京幾萬人的護工大軍,根本就不是一個正規職業,它就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産物,國外從來沒有護工這個概念,我們想把它做得正規一點都無從做起,沒有規則,沒有政策。”一心想把自己公司做大的林女士無奈地對記者説。

  中國人民大學衛生醫療體制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也表示了同樣看法:“中國的衛生系統並沒有在護理隊伍中正式引入護工,出現護工只是個不得已的變通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護理問題。”他認為,護工的出現,是醫院護理現狀和患者實際需求出現矛盾的結果。目前,在勞動部公佈的職業大典中,護理行業只有“護士”和“護理員”,有國家規定的考核標準和評級制度,但是以護工目前的素質,根本不可能達到護理員的標準,專業人士稱他們為極度市場需求下的一種“過渡”産物。

  在這種“過渡”中,很多所謂“正規”護工實際上是沒有任何保障的勞動者,和黑護工沒區別,公司除了介紹活,抽成,其他一概不管,不和員工簽合同,也不上保險,這種生存的危機感導致近年北京發生了多起護工罷工事件,才逐漸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

  記者了解到,一些公司目前已經開始啟動讓護工走出“江湖”,進入正規職業大軍的規劃,北京擁有護工數量最多的惠佳豐勞務公司是第一個嘗試者,日前和2000多名護工全部簽訂勞務合同,給他們上保險、建工會,可是,公司經營者最後尷尬地發現,他們做得越正規竟然越“違法”。

  按《勞動合同法》,護工和護工公司一旦簽訂勞動合同,護工就是公司的員工,代表公司被派遣到醫院為患者服務。那麼,護工理所應當是勞動者,應享受勞動者的一切權益,包括加班費。一些護工提出,自己24小時陪護在患者身邊,沒有節假日,是不合理的。8小時以外的工作時間應依法發放加班費。

  “把公司2000名護工的加班費全部補齊,也是一筆不敢想象的數字。”公司董事長張紹秋直言,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護工公司的出路只有一個——關門。“就算能把加班費補上,護工的8小時工作制依舊是不可能實現的。”他表示,現在公司只能頂著“違法”的帽子生存。

  張紹秋是北京市宣武區政協委員,他已經多次將護工行業的困局寫進提案,“我們的確不合規定,我們急盼有關部門給出一種管理方法,細分出行業標準。如果能給我們指明一條出路,或者給一個名分,我們會按照行業標準來做。”J024

熱詞:

  • 江湖
  • 江湖勢力
  • 做護工
  • 正規
  • 控制
  • 勞動合同法
  • 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