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專家透露:我國月球車正在敦煌沙漠無人區實驗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1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在由省科協主辦的“第二屆江蘇省自然科學學術活動月”的啟動儀式上,國家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領域首席專家,被稱為“嫦娥之父”的葉培建院士做了《探索太空,服務人類》的精彩報告,讓人們領略了太空的奧秘和未來我國深空探測的藍圖。馬立濤朱姝

  葉培建院士簡介

  江蘇泰興人,國家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領域首席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三號、嫦娥五號總設計師顧問、總指揮顧問,空間飛行器總體、信息處理專家,研究員。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計算機總師、院長助理、中國資源二號與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太陽同步軌道平臺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作為中國月球探測衛星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在他的帶領下圓滿完成嫦娥一號衛星的研製、發射任務,在軌運行良好。實現了中國航天的第三個里程碑。

  本來要飛火星

  但算了一下距離太遠了

  葉培建介紹,“嫦娥一號”成功繞月球飛行了一年,飛行一年後,還剩下很多燃料。為了把這個燃料消耗掉,我們又把它從200公里高的軌道降到100公里,中間還降到過15公里,趕快又飛回去了。折騰了幾回,才把燃料消耗掉,其間掌握了很多工程經驗。最終,“嫦娥一號”撞了月球,成功實現了可控地撞月。

  之後的“嫦娥二號”,其實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結果‘嫦娥一號’搞得很好,備份就沒用了,不能浪費。我們原本想讓它飛火星,但計算了一下,不行,太遠了,不是衛星不行,是我們的測控跟不上。因為到月球是40萬公里,而到火星是40億公里。最後我們決定讓‘嫦娥二號’為探月工程的二期作準備。”葉培建説,“嫦娥二號”作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導星,目前完成任務很出色,下一步還可能為更遠的深空探測做準備,也許是探測小行星。

  “嫦娥三號”後年將發射

  敦煌沙漠裏已在訓練月球車

  除了“嫦娥二號”,現在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都已經排上了“日程”,“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據葉培建透露,“嫦娥三號”將於2013年發射。“嫦娥三號”和之前的“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有很大區別。“當然不一樣了,除了個頭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樣子不一樣。”説到這裡,葉培建還從椅子上跳起來演示,“因為‘嫦娥三號’要在月球著陸,所以它是長著四條‘腿’的。”它將完成月球元素分佈、月球上有沒有月震、或者放一個望遠鏡更清楚地觀測月球等任務。

  “嫦娥三號”目前進展良好,未來要落在月球上,並且有月球車開出來。月球車會在離著陸器3公里的半徑範圍裏面走10公里進行探測,探測的數據可以發回到地面,著陸器上有數據也可以發回地面。科學家可以實行著陸器對巡視器對月球的探測獲得更準確的數據。

  據葉培建介紹,目前我國研究人員正在離敦煌200公里以外的一個無人煙的大沙漠裏進行實驗,因為那裏最接近月球。目前已修建了板房,五台發電機,在那裏訓練月球車沙漠裏行走,以此驗證月球車能不能在月球上行走。此外,在北京還建了巨大的室內月球場進行演練。

  “嫦娥五號”2017年奔月

  宇航員何時月球登陸正在研究

  除了“嫦娥三號”,“嫦娥五號”的發射時間也已經基本確立在2017年。葉培建這次還透露了“嫦娥五號”的部分細節,它將由四部分組成,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由於‘嫦娥五號’裝置太重太大,需要研製新火箭‘長征5號’來搭載。由於新火箭直徑太大,火車、汽車均無法運輸,只能用船運到海南文昌新的發射場。”葉培建説,把這四部分送到月球上後,軌道器和返回器留在軌道上運行,著陸器上有機械手,可以在月球上抓取東西、打窟窿,把這些寶貴的樣品密封起來送到上升器裏面去,然後上升器在月球上起飛。“如果上升器能起飛,將是我們第一次有飛行器在地球以外的地方起飛。起飛以後到了月球的軌道上,再去和軌道器交匯對接。”

  據了解,港澳兩地也積極參與到國家的月球探測工作中。“嫦娥五號”的採集裝置某些部分將有香港專家參與,澳門也已對相關探測成果展開科學研究。

  “至於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讓宇航員在月球登陸,我只能説政府無此計劃,但科學家正在研究。”葉培建説,按照我國目前的現狀,太早不可能,但太晚也不應該。

  “神舟八號”最近就將發射

  要和“天宮一號”交匯對接

  我國載人航天從1992年1月正式開始,設定了三步走的路子。葉培建説,第一步是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其中“神一”到“神四”雖是載人飛船,但上天時是無人的,主要目的是驗證各項技術。“神五”載了楊利偉上天,實現了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太空,並繞地球飛行了一圈。“神六”載了兩位宇航員上天,繞地球飛行了多圈。“神七”有了更大的突破,宇航員實現了出艙行走。

  “最近幾天,我們就會發射‘神舟八號’,它上天之後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和‘天宮一號’在遠程進行交匯對接,這是一項重大的任務。”葉培建透露,它們交匯成功以後會形成一個很大的組合體,這個組合體要在空中運行12天。科研人員要對它進行各種動力學、姿態控制等驗證。“天宮一號”裏雖然沒有人,但是當初設計的時候是按照有人生活來設置,裏面的溫度、濕度、氧氣等等都要進行檢測,以解決將來人進去的問題。

  如果“天宮一號”不成功,我們還有“天宮二號”,如果“神八”不成功,還可以有“神九”。“我們第一步實現了‘神八’和‘天宮一號’兩次交匯對接,以掌握更多的實踐經驗,驗證這個交匯對接的可靠性。如果‘神八’交匯對接出現問題,還有‘神九’、‘神十’。”葉培建説。

  江蘇的“太空緣”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我認為我們的糧食問題是有危機的,深空研究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一問題。”葉培建表示,之前的“神舟”系列飛船都曾經進行過生物實驗。已經鑒定的太空品種有47個,包括柿子椒、辣椒、小麥等。

  “這些太空品種個頭都很大,太空南瓜長到200斤不稀奇,太空豇豆有50厘米長也很普遍。這些‘大個頭’品種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不是轉基因。但到底為什麼這麼巨大,主要是空間特殊的環境引起了它的變異。”正因為如此,我國前幾年專門發射了一顆衛星叫種子衛星,搭載了200多公斤的2000多種種子,回來以後進行栽培。而他也透露,最近中科院正在與泰州進行合作,準備在當地辦“太空工廠”,種植太空品種。

  以前很多衛星“個頭”都很大,少的一噸多,大的四噸五噸。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衛星不需要做那麼大,於是科學家開始研究小衛星。按照國際上的説法,“體重”1000公斤以上的叫衛星,100-1000公斤的是小衛星,10-100公斤叫微小衛星。現在最小的衛星叫芯片衛星,就是簡單的一個芯片。

  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最小的衛星是浙江大學做的兩個衛星,每顆衛星重3.5公斤,已經成功發射了。“目前據我所知,做小衛星的已經發射成功的有清華大學,哈工大、浙江大學,好像不久的將來,南京也有個大學要發射小衛星。”葉培建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