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五大群體小心抑鬱纏身 學生、官員、精英需注意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8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學生、官員、全職太太、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老年人是抑鬱症易感群體,“學年初”自殺、“官心病”、“絕望主婦”、“黃昏抑鬱”等現象困擾社會

    ●並非所有的“心病”都適宜找心理諮詢師化解,公眾需要對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進行區別,以免延誤治療

    第20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剛剛過去,記者從省衛生廳、省殘聯等處獲悉,如今,精神疾病已成為廣東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對普通人來説,抑鬱症已經成為身邊常見病。近年來,“學年初”自殺、“官心病”、精英抑鬱、“絕望主婦”、“黃昏抑鬱”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從抑鬱情緒到抑鬱症,許多患者一路走得十分辛苦,既隱忍又無助。專家指出,情緒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同時也和生活、工作環境有密切關係。其中,學生、官員、全職太太、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老年人等五大易感染抑鬱情緒的群體,成為抑鬱症患者“後備軍”。

  學生

  “學年初”心病集中爆發

  多因“歷史問題”積累

    如今,社會對教育的重視以及不少家長“唯成績論”,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以大學生為例,心理問題最集中爆發的時段是在入學之初。”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林勇強主任醫師説,曾經有一位父親送孩子入學報到,結果在坐火車回家的路上,竟然收到了孩子自殺的噩耗。

    “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往往不是大學時期引起的,而是中學時期的‘歷史問題’所致。”林勇強説,“所以,目前我們對學生心理疾病根源的研究採取‘往前查’的做法,了解學生自出生開始的成長環境、學業壓力對他們心理的影響。”

    “心理健康要堅持‘早發現,早治療’,有不少年輕人在病發前其實是可以看出苗頭的,但是不少家長接受不了孩子有‘心病’的現實,因此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賈福軍説,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從發現病情到接受治療,中間居然經過2~3年的時間。

    他建議家長髮現孩子病情後“不必覺得天要塌下來”,現在的治療和康復手段很多,越早接受正規治療,對孩子人生的影響越小。

  官員

  “官心病”頻頻引發自殺悲劇

    近幾年來官員心理病問題日益凸顯,僅今年,見諸媒體的官員自殺事件已經超過兩位數。林勇強認為,現在社會對官員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他們的工作壓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導致“官心病”頻發。

    “在問責制的壓力下,官員幹部焦慮和壓抑情緒明顯嚴重,社會應對官員幹部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重視。”賈福軍指出:“目前廣東已經推行一些保健措施,如到機關單位進行心理講座及培訓,推出《幹部保健手冊》等,對幹部心理進行積極干預。”廣東省衛生廳疾控處副處長尹冬梅表示,目前廣東專家學者已組成心理疾病干預聯盟,對官員等特定人群精神疾病進行研究。

  全職太太

  勿做“宅婦” 多參加公益活動

    不少職業女性在告別職場成為全職太太后,容易變得“脆弱”而成為“絕望主婦”。調查顯示,存在心理問題的諮詢者中,全職太太竟然佔20%,成為諮詢大軍的骨幹。

    專家指出,陷入心理困境的全職太太有一些共同特徵:一是社交圈變狹窄,甚至變成“宅婦”,無法從更多外界“支點”的評價中感知自己的變化和成長,因而慢慢失去自信。二是缺少職場競爭和興趣愛好的培養等“外力刺激”,讓她們不善於應對逆境。

    專家建議,全職太太在給全家人煲湯做菜的同時,別忘給自己煲一碗“心靈雞湯”。別封閉自己,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努力通過網絡、社區公益活動等方式,保持和社會的積極接觸。

  老年人

  缺子女關心容易抑鬱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抑鬱症患者在不斷增加。老人得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出行不便、身體受到各種慢性疾病的折磨以及對衰老和死亡的畏懼,因身痛而生心病。此外,一些在養老院生活的長者缺乏子女的關心,也使得他們精神抑鬱。

    和身體疾病相比,老人的心病難以被子女及時發現,因此發病時往往難以獲得及時的救助和治療。專家建議,在積極治療軀體疾病的同時,要關注老人的心理疾病,避免造成惡性循環,同時子女要多陪陪老人,孫輩、寵物都能起到療傷的作用。

  精英

  患“雙相抑鬱”易被誤診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教授説,臨床發現,“雙相抑鬱”患者中有很高比例屬於尖子生、精英、骨幹,他們大多比較情緒化,平時思維敏捷、做事靈活。研究顯示,“雙相抑鬱”患者比普通抑鬱患者的自殺比例更高,且抑鬱的程度更為嚴重。

    這是因為發病時患者誤將亢奮狀態當成是“正常”,以為熬過情緒低落期就能恢復“正常”,家屬也常勸患者“振作精神”。但由於病情不斷“復發”,患者對自己更加絕望,在情緒劇烈波動的瞬間,更傾向於採取自殺行為。

    “雙相抑鬱”易被誤診為普通抑鬱,使用抗抑鬱藥治療後,病情反而更糟。“臨床上抑鬱症復發病人中有50%屬於‘雙相抑鬱’。”潘集陽指出,“雙相抑鬱”的用藥方案跟普通抑鬱不同,只有不到15%~20%的“雙相抑鬱”患者可以使用普通抗抑鬱藥,否則會導致情緒更不穩定。

  自我鑒別:

  抑鬱失眠易早醒

    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失眠是不少都市人的重大困擾。目前我國失眠的患病率高達42%,而抑鬱症患者佔總人口的4%。失眠和抑鬱症兩者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

    賈福軍指出,失眠患者較一般人更容易患抑鬱症,但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絡。“98%的抑鬱症患者存在著失眠的困擾。”他指出,抑鬱症患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出現失眠症狀,而失眠狀況改善得快,抑鬱症的狀況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不過,軀體疾病也可以導致失眠。潘集陽指出,一個最明顯的區別是,抑鬱症患者的失眠突出表現為早醒。對於失眠,目前有多元化治療的手段,如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團體心理治療、鬆弛療法、音樂治療等。

  特別提醒:

  心理諮詢師難治療“心病”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理疾病的重視,找心理諮詢師“傾偈”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不過,並非所有的“心病”都適宜找心理諮詢師化解。賈福軍提醒,公眾需要對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進行區別,以免延誤治療。“心理治療師必須經過嚴格的醫學培訓,通過國家考試得到國家衛生部認可才能執業。而心理諮詢師由國家人事部而非衛生部監管,其門檻比較低,對學歷要求沒有心理治療師那樣嚴格,他們也沒有藥物處方權。”

    賈福軍説,心理諮詢可以説是心理治療的“初級階段”,而心理治療是“高級階段”。以抑鬱為例,抑鬱情緒可以請心理諮詢師幫助解開心結,但如果發展到抑鬱症等精神衛生疾病階段,只靠“傾偈”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應儘快到心理治療機構和醫院進行藥物治療。  

責任編輯:孫潔

熱詞:

  • 失眠
  • 抑鬱情緒
  • 認知行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