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雲南騰衝省級文保單位英領事館遺址成“廁所”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9日 07: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污跡斑斑的石碑,堆滿雜物的角落,領事館滿面塵煙。本報記者 李智勇攝

污跡斑斑的石碑,堆滿雜物的角落,領事館滿面塵煙。本報記者 李智勇攝

  閱讀提示

  在雲南騰衝,有這樣一座西式建築:80年曆史,歷經二戰戰火洗禮,見證了中英外交風雲,並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就是當地的英國領事館。

  然而,正是這樣一處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歷史遺址,在過去的歲月裏逐漸被荒棄,最後居然變身“廁所”,成為附近居民的拉撒之處。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如此巨大的反差?基層文物面臨怎樣的困境?我們又該如何保護這些留存在大地上的歷史坐標?

  騰衝的英國領事館遺址藏身鬧市。

  9月27日,記者從亂亂哄哄的街上擠過去,在糧油市場大院裏找到了它。外觀倒還宏偉,三四層樓高,立著“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就在這石碑的側上方,便晾曬著好幾件衣物,隨風搖擺。旁邊一堆黑乎乎的木料與雜物,還有一張禁止亂倒垃圾的通知。記者小心讓過屋角的爛泥,探頭進去,一股腥臊味直衝鼻子。

  【窘】省級文保單位淪為污穢之地

  門窗皆空,僅余四壁,領事館僅剩一個“骨架”,污穢遍地。記者和騰衝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從門洞鑽進去,小心躲避地上的臟水和污物。從內部看,這兩層結構的建築如同剛剛完成主體的毛坯房。除了石壁和地上的墩子,幾乎空空如也。

  雲南騰衝文物管理所所長李新波顯然能從僅有的殘余中讀出很多信息:“這墩子可不簡單,是當年裝地板用的!”

  “您瞧,這是壁爐!”

  “這裡是會議室!”

  ……

  騰衝英領事館始建於1921年,竣工於1931年,整整蓋了10年。英國人就地取材,從附近挖石頭,按照蘇格蘭風格修建。領事館包括辦公樓、廚房、僕役住房等。後來,日軍兵鋒逼近,英國人倉皇而走。1944年,在收復騰衝的戰鬥中,它因堅固而成為日軍據點。中國軍隊受阻于堅墻高壘之下,數日不克。美軍飛虎隊出動十數架轟炸機轟炸,館內可燃之物均化為灰燼,日軍死亡殆盡,唯臺基、石墻屹立不倒。至今墻上仍可見纍纍彈痕。

  “騰衝英國領事館作為民國時中英外交史的實物見證,為研究近代中英關係、滇緬界務和商務均提供了實物依據。也是抗日戰爭的重要歷史見證。”騰衝文廣局副局長許鋼評價説。

  文物保護者知道它的價值。2003年4月,它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2月,又成為省級保護單位,2009年,它申報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最後結果還沒出來。”許鋼説。

  可這頂逐步升級的帽子,為何沒有帶來保護,還讓它淪為了“廁所”呢?

  【缺】基層文物保護最缺什麼?一個字:錢

  “英領事館遺址淪為污穢之地,我們有責任。”騰衝縣文廣局局長伯紹勤對記者説,“主要有三條原因:第一,它歷史上屬於糧食局的管轄範圍,産權現在還未劃撥給我們;第二,周邊是糧油貿易市場,公益配套設施不足;第三,群眾對文物的價值認識不夠。”

  “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定期派人清理。否則,就更沒法進了。”

  成為省級文保單位8年了,為何還是這副模樣?“主要是修繕資金還不到位。”李新波説,“恢復了歷史原貌後,有門有窗、精緻典雅的蘇格蘭建築,誰還會把它當廁所呢?”

  李新波拿出一本厚厚的預算冊,算起了細賬:上部木結構、鍍鋅鐵皮瓦屋面、地樓板、門窗都被戰火燒燬,墻體條石不同程度地被炸斷,廚房被炸毀只剩下一部分地基和辦公樓後墻、屋面、梁架等遺跡。

  “文物修繕,必須修舊如舊。就拿保護屋頂的鍍鋅鐵皮來説,必須通過化驗,做到和原樣成分一致。”

  這樣算下來,得220萬元。省文物局撥了100萬元,還有很大的缺口。

  基層文物保護最缺什麼?一個字:錢。許鋼説,技術,有省內外專家的支持;人手,儘管緊張,但騰衝縣從事文博工作的共有32個人,不能算太缺;政府重視不夠、讓位於經濟利益的事情,近些年基本沒有了。現在搞建設、蓋屋建房,必須文保部門去現場調查、出具證明,才能立項,“現在卡得很嚴。”

  可是,錢的問題,卻成了跨不過去的關卡。

  文物要定期修繕,這筆花費不菲。“光材料就不好找。比如維修需要特有的楸木,成本非常高。”許鋼説。

  騰衝共有60個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2個,省級8個,市級6個,縣級44個。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修繕。“近幾年,政府投入的資金很多,可架不住點多、面廣,資金還是困難。”許鋼很無奈。

  伯紹勤表示,28日一早,縣裏就召開了專門會議,協調相關企業拿出一部分資金,來解決英領事館遺址修繕的事。

  【難】籌資渠道拓寬乏術,“保命錢”難找

  申請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依靠政府撥款,是目前騰衝文保籌資的主要辦法。

  “如果能納入國家免費開放項目向公眾開放,獲得國家支持,源源不斷的活水就來了。”許鋼説,“文物保護的錢主要應該由國家出。”據了解,凡是進入國家、省、市、縣級保護體系的文物,多少都會拿到保護和修繕經費。

  但如果申請不下來,怎麼辦?中國是個文物大國,沒有列進分級保護體系的文物,“保命錢”從哪兒來?

  對此,許鋼和李新波均表示,只好盡現有能力維持。

  當地倒也嘗試過多種渠道籌資。比如,請企業支持。修繕省級文保單位綺羅文昌宮時,騰衝民營企業家段治葵無償捐資150萬元;修繕市級文保單位藥王宮,騰藥實業公司拿了200多萬元。但這些事兒都可遇不可求。

  能不能適當開發,以商養文呢?

  李新波坦言,很多文保單位遊客量並不充足,不具備商業開發價值。此外,開發和保護如何協調也是問題。一些有開發潛質的地方,旅遊部門負責開發,文保部門負責保護,但分成機制現在還沒有形成。

  向老百姓募捐就更不現實了,法律上也説不過去:文保部門並沒有公開募捐的資格。

  領事館遺址外,李新波指著一塊空地説:這裡,是領事館的廚房。可一眼望去,哪有半點廚房的影子?一片車轍泥印,像個小沼澤。“下半年,我們爭取把它恢復起來。不是有省裏撥的100萬元嗎?先幹起來再説!”他介紹説,領事館維修工程已經被當地發展和改革局列入年度投資計劃。

  聲音或許有點激昂,一群鳥雀從這遺址的骨架中飛起,眼看去得遠了。

  多些再多些 慢些再慢些(記者手記)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紅樓夢》中這幾句話,用到歷經滄桑的騰衝英國領事館遺址上,倒也貼切。今日腥臊重,當年咖啡香,老墻自聳立,彈痕記興亡。夕陽下到此,心中能不翻騰幾多感慨!

  但我們畢竟不是古人,不能光發一發感慨,道幾聲淒涼。

  中英交往、西南通商、抗日烽煙,都浸入這幾堵老墻。無論如何,像這樣的遺跡,都理應得到妥善保護。“唯將舊物表深情”,這不僅僅是一幢老房子,這裡頭有民族的記憶。不應該任其荒蕪,與污穢為伴。

  可説著容易,做起來難。再把視野放得廣一些,大量擁有歷史意義的基層文物,尤其是沒有進入各級保護體系的,保護起來,何其不易。

  這頭一難,難在籌錢。光説修繕,修舊如舊,原樣傳承,造價不菲。按説這錢得政府出,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各項民生事業,哪一處不要花錢?中國發展又不均衡,當民生和文保都放在天平上,地方政府又該如何抉擇?在籌資機制上,如何能更加多元,更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財力,這是一道待解的難題。

  難還難在一種衝動難抑。在有些地方,不乏地産開發和文物保護的爭鬥。商業利益在某些主政者心裏總能得到袒護,開發和保護,很多地方還做不到“相看兩不厭”。

  比薩斜塔,八百年未倒;雅典衛城,數千載常存。我只是希望,穿越古今的中華文物能多些、再多些;也希望歷史遺存的消逝,腳步慢些、再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