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烏市一打工青年不為名利 10年堅持虧本辦書屋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8日 08: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月26日11時,在烏魯木齊市河南東路北二巷一個面館的地下室,40歲的四川眉山籍建築工人周林眉頭緊鎖,站在一排用舊沙發木板拼成的武俠系列書架前挑書。他癡迷于各種武俠小説。

  地下室約200平方米,陰冷、昏暗,兩萬餘冊各類新舊書籍整齊地擺放在從廢品收購站淘來的舊貨架上,醫學、哲學、社科、文學(武俠、言情小説等)分門別類。7名操著各地口音的打工者正靜靜地看書,或倚在舊沙發旁,或躺在兩張長條凳拼成的硬板床上,還有端坐在舊書桌前,邊看邊記錄。

  這就是馬輝的書屋。別人辦書屋是為了掙錢,馬輝辦書屋卻一本書一年只收3元租金。他堅持了10年,不得不靠在建築工地打工、做副業補貼書屋的虧損。他的目的很單純:給外地打工者提供一個有人情味的精神家園。

  馬輝愛書,也曾因此遭受冷眼。

  1999年,19歲的馬輝從河南長垣縣來到新疆烏魯木齊的建築工地打工,工地白天活多,夜晚及休息日卻沒事做。年輕人心浮氣躁,但馬輝發現名人傳記和勵志書籍能讓自己平靜,卻因價格貴捨不得買,就經常跑到大書店看書。

  那雙整日與泥土灰塵打交道而積滿了厚厚污垢的手,在翻書時很容易引起銷售員的注意。“到底買不買,不買別把書弄臟了!”一聲呵斥後,銷售員的一雙冷眼會將馬輝從頭掃到腳。

  他其實已經洗過手了,但因長期勞作,污垢滲入了皮膚。他只得怯生生地把書歸位。

  “人和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但我感覺自己喪失了自尊。”幾番被呵斥後,馬輝決定再也不踏入大書店的門。後來他發現,這種冷遇幾乎每個愛書的打工者都曾遭遇過。

  “何不打造一個屬於打工者自己的書屋?”2001年,在工友支持下,馬輝找到了一間8平方米的小門面房。

  創業路上困難重重,僅一年時間馬輝就瘦了10公斤。

  一本書一個月租金2元,一年租金3元,這種租書方式是馬輝根據外來打工者四處漂泊的工作性質制定的。從擺書攤的人手中買來的380本舊書很快就被工友借光了,書屋僅剩20多本書,馬輝急了,書屋沒書怎麼行?為低價淘書,他常常早晨8點出發,走1小時來到位於天津路的廢品收購站,30多公斤的舊書往背上一背,再走回去。他捨不得坐車,一來一回兩元能買一公斤舊書。

  他每天的生活費也是兩元錢,5個饅頭和1包鹹菜,喝點白開水。想吃菜時,他就在早夜市收攤時,謊稱家裏養兔子,撿拾攤主廢棄的菜葉子和大蔥回去炒著吃。

  租書價格低廉,書屋入不敷出,他就隔三差五地去建築工地打工,一天百餘元收入全部用來購書。有人看他堅持辦書屋不易,鼓勵他把書屋辦下去,就留下一二百元説要成為會員,卻很少來。

  烏魯木齊冬天寒冷,打工者紛紛回鄉,馬輝的書店客流量驟減,他告訴自己:“沒有收入也要挨過去。”他執拗地認為,很多打工者在書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既然選擇了為打工者服務,就有責任和義務堅持下去。

  打工者書屋招牌一挂就是10年。

  漸漸地,馬輝的書屋成了真正屬於外來打工者的精神家園,不僅看書便宜,馬輝還免費給大家介紹工作,沒有落腳地的打工者,可以一天7元看書到天明,累了就睡在木板拼成的簡易床上。打工者賺的錢大都寄回家裏,經濟窘迫時,馬輝就説:“啥時有錢啥時給唄。”

  “馬輝開書屋,根本就不賺錢。”周林説,他在20年間輾轉雲、貴、藏、閩、粵等8地打工,嘗盡酸甜苦辣,感覺神經早已變得麻木,但一走進這間書屋,他內心柔軟的地方就被喚醒了,“相比外界的世俗與喧囂,這裡是一個寂靜的精神家園,那麼多和我一樣渴望充電的打工者在我身邊,讓我感到踏實”。

  周林認為,這就是家的感覺。

  和許多打工者一樣,周林賣命賺錢,花錢很“摳”。周林算了一筆賬,在書屋看一天書,只花兩元,充實又快樂,餓時就在書屋搭夥,一碗麵5元,沒活時還能免費介紹工作,而在旁邊的飯店裏,一份抓飯就要15元。

  9月26日16時,周林趴在書屋桌前吃了一大碗馬輝母親做的熱騰騰的陽春面後,返回書架旁繼續讀書,這時,人漸漸多起來。平均每天有近百人光顧打工者書屋。

  外來打工者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很多都是小學、初中畢業,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時,由於精神生活單調寂寞,缺乏正確引導,不少青年開始賭博、打架,而馬輝總是想法設法讓他們回歸正道。

  “大高個”程飛膀大腰圓,愛打架,常在街頭瞎轉,每次到書屋就專挑練武術的書。馬輝開始旁敲側擊:“有個朋友在商貿城光賣襪子,年收入就十幾萬,小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有這種好事?”程飛滿臉疑惑。

  在馬輝的牽線下,程飛也開始做襪子生意,幾年間身家百萬,準備把生意拓展到香港。

  臨別時,望著馬輝,程飛感激得眼淚流個不停。

  對馬輝來説,10萬餘人次的打工者曾在書屋看書充電、尋求幫助,這讓他感到自豪:“這種快樂和充實絕非金錢能夠換來的。”

  很多人説他傻,馬輝卻不理會,10年間,打造一個有人情味兒的打工者精神家園的夢想從未動搖,書屋雖不掙錢,但他通過打工者之間的人脈關係,開始經營打工者連鎖話吧,做起外貿生意,用以補貼書屋的虧損。

  9月26日17時,對面胖老漢餐廳的服務員嚴芳來書屋看書。20歲的嚴芳從甘肅老家來烏魯木齊打工已有兩年,餐廳準備組織員工去軍墾城市石河子旅遊,嚴芳來書屋補課。

  查閱了幾本書後,嚴芳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記下:“我們可以一起暢遊世界,參觀那些有趣的城市,體驗各地奇風異俗;我們可以一起回溯華夏文明的燦爛與光輝,追蹤湮沒的文明奇跡……”

  看著嚴芳,馬輝猶如看到了10年前的自己,一個渴望知識的打工青年。

搜索更多書屋 馬輝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