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北京地鐵新車國慶前上線 1號線悶罐車年內取消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5日 0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啪,扳亮手電開關,一束強光穿透漆黑的天幕,照在5號線宋家莊地鐵車輛段最東側的一列地鐵新車上,圓頭圓腦、流線型的車身泛出隱隱銀光。

  李延忠,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巡檢員。記者緊跟著他,一步一彎腰,仔細地檢查著車廂底盤的每一根線路。

  “看,這是我們下午新裝的受流器。”指著一個自行車腳踏板大小的銅片兒,李延忠用工具挨個兒擰了擰上面的螺絲,“別看個頭不大,足有七八十斤重呢。地鐵列車跑起來,全靠它跟電軌接觸。一列地鐵六節車廂,要裝12個,每裝一個要擰14個螺絲,需要三四十分鐘。”

  檢查完螺絲,他又細心地將兩根黑色的列車制動線纜固定住。這一蹲就是十多分鐘不換地方,李延忠把沾著油污的手在工服上蹭了蹭,揉起了眼睛。

  “他太睏了,上週五從四方廠將新車運過來,一路走鐵路,因為沒編組,不在鐵路運行圖上,所以每走一站都要見縫插針,一天光打電話溝通就用了兩塊電池,即使停車也24小時不能離開列車。”今年剛滿25歲的魯海航也是巡檢員,他的眼角泛著紅血絲,邊幫著用手電照亮兒邊説,“為了讓我多睡會兒,他一天就瞇三四個小時。”

  送車的不易,等車的更心焦。

  目前,地鐵1號線是本市最繁忙的一條線路,日均客運量已達150多萬人次。為了多運客,儘量縮短髮車間隔,全部車輛上線,19組直流車沒空調,超負荷運行,小故障不斷。

  “巡檢完畢,22時57分,可以供電開燈了。”北京地鐵運營二分公司安質部技術員呂穎慧放下電話,長出一口氣,“可算把新車盼來了,從列車出了生産廠,每天晚上我的手機就沒離開過枕邊。”豈止是呂穎慧,記者也連著三天等車到深夜。

  軌道旁,一盞紅燈亮起,車廂內透出柔和的白光。記者從司機室走進車廂,呵!可真豁亮。兩排筆直的扶手延伸到車尾,明黃色的老幼專座格外醒目,锃亮的地板一點兒也不打滑,扶手扶欄降低了10厘米,乘客不用踮腳夠欄杆了。

  中秋節前,呂穎慧到青島親自驗收了車輛,將新車裏裏外外都看了個遍,“車門口原先有個半人高的扶手柱,後來考慮到1號線人多,就拆除了,改成現在這種懸挂式的圓形扶手,不僅能多站兩三個人,而且大家還都有扶手,人性化、安全性都提高了。”

  座椅也暗藏玄機。“你們看,每節車廂的一端都有一排6個座椅是活動的,人多時收起來,至少能多騰出七八位乘客的站席位。還有,每個車門上都安裝了緊急裝置,遇到突發事件可以手動開啟車門……”

  23時11分,由宋家莊發出的地鐵5號線末班車離站,新車可以借用線路了。列車司機劉菲輕輕推起駕駛桿,熄滅車廂內燈光。一路上,車廂偶爾輕晃,運行時悄然無聲,隨車進京的七八位四方廠工人累歪在椅子上,不時發出輕微的鼾聲。

  23時40分,列車駛出5號線崇文門站後,又駛出了運營線,拐入聯絡線,停靠在1號線王府井站。值班員張月一溜小跑,將一張調度命令單遞到司機室門口,上面寫著“第65號上行末班車全列由東單上行站開始後,王府井—四惠上—四惠車輛段”。

  3分鐘後,列車再次緩緩啟動。

  “車到了四惠車輛段,才算是真正到家了。從明天開始,我們要對車輛進行調試,試跑、測試通信系統等,這週末肯定要加班了,力爭‘十一’前,在1號線讓乘客坐上這趟新車。”

  0時3分,新車抵達四惠車輛段,停靠在最南側的車道上。依次往北停著三列車,分別是G435號——2008年上崗的20組空調交流車之一;S421號——1999年到位的31組非空調交流車之一。目前,這兩個型號的列車正在加裝空調設備,預計年內全部安裝完畢。

  “至於G115號嘛,也就是現在在1號線跑著的‘悶罐車’,在北京地鐵已經服役了41年,年內將退出歷史舞臺,被高效能的新車替代。”呂穎慧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