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農民愛好石雕技藝自學成才 原石刻動物世界(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9日 18: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石雕作品——蟬。

  他是一個農民,有著一雙粗大有力的手,卻能讓一塊塊原石“蛻變”成精美的藝術品。憑藉這手精雕細琢的功夫,他的“俏色石雕”技藝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不僅作品屢獲大獎,還曾受邀代表河北省參加了今年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近日,記者走進唐山遷安,見到了孟祥久的石雕版“動物世界”,深深為之吸引。

  巴林石

  引他迷上“俏色石雕”

  一隻剛剛出殼的小鳥,黃黃的嘴角,細嫩泛紅的身體,旁邊還有剛剛破開的蛋殼,讓人有想用手觸碰的衝動。細觀這只石頭“小鳥”,其不同顏色的應用,纖毫畢見的精細手法,讓人不禁讚嘆作者巧妙的構思和嫻熟的刀法。這就是出自孟祥久之手的巴林石石雕作品。

  孟祥久今年42歲,是遷安市張官營村普通農民。他從小就喜歡畫畫,雖然沒人教,但也能照著書上的圖案畫得有模有樣,且經常畫到忘了吃飯、睡覺。初中畢業後,孟祥久專門到石家莊正定縣的一所美術學校學習,後來進入首鋼公司做美工,從此與雕刻藝術結下不解之緣。2000年,孟祥久被解放軍二炮培訓中心看中,使其有了更加廣闊的藝術舞臺。

  一個偶然的機會,孟祥久被朋友送他的一塊巴林石深深吸引,那豐富的色彩和潤滑的質地,讓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塊“俏色石雕”的絕好材料,並開始嘗試學習這一技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很快達到癡迷的地步。

  孟祥久介紹説,“俏色石雕”就是利用同一塊石材上的不同顏色反差來設計、雕刻的一種石雕形式,通過對石頭本身的形態、色彩、紋理、斑皺、光澤乃至裂隙等的精巧構思佈局,使塑造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達到視之兩物、實則一體的藝術效果。

  最費心思的是 “相石”

  為了能有足夠的時間研究“俏色石雕”,孟祥久毅然辭了工作回鄉,勞作之餘專心搞雕刻。為了練就嫻熟自然的技法,孟祥久在潛心研究名家作品的同時,用心品味其形神力美的兼容關係,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一位看過他作品的雕刻大師説,孟祥久的石雕作品肌理、質感細緻入微,纖毫畢見,就像在石頭上做的立體“工筆畫”。

  孟祥久説,俏色石雕需要的是因材施藝、隨色賦形,關鍵在巧構思,這要靠平時的素材積累和多年的技法磨練相結合,才能做到心中有形、遊刃有餘。多年來,他已記不清刻壞了多少把刻刀,只記得5年前一位朋友給他特製了一把長約30厘米的鋼質刻刀,如今也已被磨掉了一半。

  “最難的是‘相石’。”孟祥久説,大自然的石頭豐富多彩,巴林石更是千差萬別,找準創作形象和石頭的結合點是最費心思的事。“每次創作前都要反復琢磨好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確定一塊石頭最適合的造型和色彩應用。有時睡著覺都會突然醒來,拿起石頭端詳半天。開始雕刻後,整個人的心思就全部放在這上面了,常常是飯不吃、覺不睡,也不知道餓,不感覺困。”

  “模特”是田間地頭小動物

  常年的農村生活深深影響著孟祥久的創作,他發現,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小動物是最好的創作題材。於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專心觀察小動物,將它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每一個表情、神態都深深記在腦子裏。為了便於更好地觀察,他還從集市上買來,或者在田間捉來青蛙、烏龜甚至蛇等各種小動物帶回家養,使他不大的屋裏儼然成了一個“動物世界”。在他的刻刀下,石雕版“動物世界”也越來越龐大,蝸牛、蟾蜍、蟬、蛇、瓢蟲等已達百餘件,一個個顏色與造型惟妙惟肖的小生靈別具神韻,令人愛不釋手。

  近年來,孟祥久的作品經常見諸媒體,曾先後獲天津市民間藝術展一等獎、北京市第七屆“木雕精品展”金獎和唐山市第二屆民間藝術展一等獎。許多作品已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每件作品被別人拿走時,都像是抱走了自己的孩子。”孟祥久説,他的願望是用自己的作品舉辦一個石雕動物展覽,讓更多人看到“俏色石雕”的魅力,看到大自然的魅力。(記者 紅珊 通訊員 胡琳泊)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動物世界
  • 孟祥久
  • 農民
  • 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