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民間同鄉會維權"糾結" 維權目的正當手段違法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5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你們千萬不要去攔馬路,先試著找工程的老闆。如果老闆不理,再找地方政府。如果沒用,我再過去幫忙……"

  8月5日,面對電話中傳來的焦急求救聲,魏廣福不慌不忙地再三叮囑老鄉:"一定不要鬧事!"這樣的勞資糾紛對魏廣福來説是家常便飯,進入盛夏以來,他的化州老鄉遇到的勞工糾紛讓他忙得不可開交,僅8月5日這一天,他就收到3宗老鄉的求救電話,內容均是"維權、維權、維權"。

  魏廣福祖籍茂名化州市平定鎮旺竹村,今年42歲,在東莞謝崗鎮黎村工作。身材瘦小、家境並不十分富裕的他,因為敢於站出來為老鄉説話,因此被老鄉們稱為"茂名同鄉會東莞謝崗分會會長"。

  魏廣福和他的同鄉會並非個案。據不完全統計,光深圳市就有200多個同鄉會。在擁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用工糾紛突出的珠三角,每一起勞資矛盾的背後,幾乎都可以看到"老鄉"維權的身影,可以説,同鄉會已經成為民工"地緣維權"的一個重要標誌。

  在廣東大力加強社會建設的當下,沉默已久的同鄉會或許迎來破冰的機會,不過,同鄉會該如何前行,仍然考驗政府的執政智慧。

  珠三角近年來的民間同鄉會發展迅速,僅深圳市就有200多個同鄉會組織。廣東籍貫的同鄉會基本以縣為單位,每個縣在珠三角各城市都有同鄉會。而外省在廣東的同鄉會,除了以省為單位外,個別省市還以市為單位成立同鄉會。

  勞動部門、法院、工會是農民工維權制度化的合法手段,但為何大多數民工更渴望"地緣維權"?"除了民工不懂這些維權渠道外,更重要的是這些維權方式都存在固有的缺陷,如成本高、時間長等。"同鄉會會長魏廣福説。

  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有很多老鄉會組織,他們有自己的保安,有的甚至聘請律師幫助維權,造成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因此,專家建議外來人員應該更多地與當地相結合。

  從一個普通農民工到同鄉會會長,魏廣福在東莞的20多年充滿曲折。

  1988年,在老鄉的帶領下,魏廣福來到東莞的一個工地做建築工,"一個人出來容易被人欺負,我那時候是跟著老鄉才敢出來的。"魏廣福説,儘管小心翼翼,但幾年後還是遇到了打工生涯中的第一個麻煩。1996年,他在幫老闆做一個水渠維修工程的時候,他先幫工程墊付了9000多元材料費。然而,原本答應給魏廣福賺錢項目的老闆突然變卦,把項目轉給了別人,"原本可以賺幾千塊啊,但後來卻虧了9000多塊。"

  "由於當時不懂合同法,我沒有與老闆簽合同。"魏廣福説,由於沒有合同作證據,他在維權中只能靠與老闆爭吵,吵到激動的時候,他拿起老闆的電話摔了一下。隨後,老闆以"鬧事"為由報警,警方隨後將他逐出工地。

  虧錢又受欺負的魏廣福當時很惱火:"我就想回老家向老鄉買一把獵槍找老闆算賬。"魏廣福説,不過,當時他母親知道這個事情後,哭著求老鄉不要賣獵槍給魏廣福,並哭著求魏廣福不要衝動,他這才放棄了"報仇"的念頭。

  此時,魏廣福發現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他的老鄉每年都有類似的遭遇,很多老鄉拿不到自己的血汗工錢,也只能徒嘆奈何。魏廣福意識到,只有學習法律知識,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就這樣,魏廣福買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法律書《勞動合同法》,"那還是我去勞動局投訴的時候,看到放在大廳的有關勞動法的宣傳資料,我才去書店買的。"他拿出堆放在臥室床頭邊珍藏的一大堆法律書籍告訴記者。

  讀了書的魏廣福果然沒有出道時那麼莽撞,他慢慢學會了如何用法律知識去"威脅"老闆。讓他最為得意的,是他成功幫自己的老婆維權:當時,老婆無辜被炒魷魚且剋扣工資,這讓魏廣福憤憤不平,他決定向工廠"開戰"。由於當時工廠的污染比較大,他老婆在長期工作的過程中身體變得很差。魏廣福就從這裡突破,他按照書上的理論,帶著老婆到有資質的醫院進行鑒定。鑒定結論表明,他老婆的身體差確實與該廠的環境污染有關。

  "你給不給工資和補貼?不給,我就去投訴你。"掌握了證據的魏廣福理直氣壯地找到廠方,這一次,工廠老闆終於軟了下來,"給你工資算了。"最終,魏廣福幫他老婆要回了2000多元工資。

  有了成功維權的經歷,魏廣福在老鄉中慢慢出名了,找他維權的老鄉越來越多,甚至當他逢年過節回老家的時候,同村村民有很多事情都會找他幫忙。2009年,認識他的老鄉乾脆把魏廣福稱為同鄉會會長。在一份蓋滿村民手印的資料上則稱,"村民大會一致決定魏廣福為茂名同鄉會東莞謝崗分會會長。"

  "我們這個老鄉會的會員大部分是工人,雖然沒有什麼規章制度,不過我們聚會的時候,會互相留下各自的聯絡電話,現在已經有200多人了。"魏廣福説。

  渴望"地緣維權"

  "有很多事情是政府部門很難做到的。"魏廣福説,根據他的經驗,即使政府工作人員積極出來調解勞資糾紛,但民工還是保持一定的警惕

  42歲的魏廣福還想讀書,他深深知道農民工對維權的渴望,去年,他本想報名參加謝崗成人學校繼續讀書,"先讀兩年中專,再讀兩三年大專,專門學法律知識,用來幫老鄉維權。"不過,由於繳不起學費,學習只能是他的一個願望。

  在用工矛盾凸顯的珠三角,每當民工遭遇不公平待遇時,由於缺乏維權知識和經驗,在屢次找工廠協商無果的情況下,不少民工選擇了"暴力維權",這也就是為何跳橋討薪、爬高樓威脅等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

  "這些都是極端的個案,還有很多人默默忍受。"魏廣福説,在他認識的很多民工當中,一旦出現剋扣工資等情況,他們只能憤憤不平地罵娘,最終無奈離開,"有些民工甚至會遭到工廠保安毆打。"

  在自身知識缺陷、維權無門的情況下,外來工還常常會感受到本地人的冷漠。

  "廣東社會管理比較薄弱,越到基層,本地人少,外來人多。而有些基層管理不規範,聘請的人員魚龍混雜,很容易出現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一名專家認為,民間同鄉會確實有它的作用,"不是説要替代工會等組織,最起碼可以彌補不足。"

  實際上,勞動部門、法院、工會是民工維權制度化的合法手段,為何大多數民工更渴望"地緣維權"?

  "除了民工不懂這些維權渠道外,更重要的是這些維權方式都存在固有的缺陷,如成本高、時間長等。"魏廣福説,以工會為例,比較正規的大企業才會設立工會,很多小工廠根本沒有工會,因此,民工的維權也更為艱難。

  "有很多事情是政府部門很難做到的。"魏廣福説,根據他的經驗,即使有時候政府人員積極出來調解勞資糾紛,但農民工始終會對政府人員保持警惕。

  記者調查發現,在農民工外部環境和自身缺陷的雙重因素下,基層人群的訴求表達路徑悄然改變,在個體尋求利益保護屢遭挫折後,有些外來工更願意選擇抱團取暖,基層人群對"地緣維權""血緣維權"充滿渴望,在具有強大內部整合能力的同鄉會內,農民工不僅寄託了維權的希望,也有資源利益共享的期盼。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中國社會協會勞動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馮同慶教授指出,市場經濟、社會制度等外部環境和遊戲規則將基層民工置身於一種不公平的格局中,而農民工自身知識文化水平的缺陷,註定了這個只佔人數優勢的群體在維權面前勢單力薄,因此,"農民工抱團取暖是很自然的事情。"

  近年來,珠三角的民間同鄉會發展迅速,僅深圳市就有200多個同鄉會組織。廣東籍貫的同鄉會基本以縣為單位,每個縣在珠三角各城市都有同鄉會。而外省在廣東的同鄉會除了以省為單位外,每個省還以市為單位成立同鄉會。由於同鄉會是一個鬆散的流動性組織,而且一直沒有被承認,因此,目前仍然很難統計出同鄉會的具體數據。

  不過,這些"地緣組織"逐漸具備了影響資方的能力,成為勞資雙方談判的重要力量。

  潛在的"威脅"

  自發組織的同鄉會的潛在威脅在於:一是雖然有正當的目的,但維權手段往往違法;二是既暗藏不正當目的,又採用煽動等違法手段

  在看到同鄉會能夠大量提升民工維權成功幾率的同時,魏廣福對同鄉會的感覺卻一直比較"糾結"。

  他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2008年,他有3個老鄉在一個學校工地裏安裝自來水設施,但工程完工後,工程隊的包工頭卻一直不給9000多元的工錢,拖了半年之後,他們再也聯絡不上包工頭,3名老鄉決定邀請魏廣福一起去學校"找茬"。

  "找不到包工頭,我們就找校長。"魏廣福説,當時,他們見到校長後直接稱,學校的自來水工程是他們建設的,但他們一直沒有拿到工錢,"如果拿不到工錢,我們就要破壞水管,斷學校的水。"面對魏廣福的"威脅",校方馬上通知勞動局、教育局和派出所等部門的人過來調解。

  儘管維權成功,但事後的魏廣福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因為那時學校有1000多個學生上課,如果我們真的強行斷水,就影響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也算是犯法啊!"魏廣福説,尤其是他了解到"新塘事件"和"潮州事件"後,他越來越覺得維權不能影響到正常的社會秩序。

  魏廣福的擔憂就在於,同鄉會這件"老實"的外衣,很容易被人打著善良的旗幟披在身上,背後卻是爭奪私利。這在他所接觸過的同鄉會中並不少見,"我認識的一些同鄉會,他們就會一起去搞事。"

  2008年,浙江大學馮剛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會政策"的研究認為,目前同鄉會維權的手段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威脅、破壞和暴力等權力的特性,這就決定了這一組織很可能惡性膨脹和擴張,從而超越合理的邊界,演化成非法組織甚至犯罪組織。

  而廣東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的《廣東省情調查報告》也指出,外來人員犯罪的"地域同一性"較為明顯。"儘管同鄉會與地域性犯罪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但同鄉會卻給了團夥性犯罪的人群一個認識的平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徐勇教授認為,目前,城市裏的犯罪團夥性的特點越來越突出,犯罪團夥一般是找當地人合夥,同鄉會正好給了他們認識的機會。

  記者走訪珠三角的企業獲悉,正是同鄉會有犯罪的可能性,因此,不少企業在招人的時候,都會對相同籍貫的人員數量進行限制。"很多民工都是工廠的老鄉介紹過來,一旦某個老鄉的數量過多,他們就會對工廠的正常生産形成較大的威脅,因此,限制不同籍貫的民工數量也是合理的。"東莞樟木頭鎮一傢俬營企業的老闆坦言。

  這也意味著,自發組織的同鄉會的潛在威脅在於:一是雖然有正當的目的,但維權手段往往違法;二是既暗藏不正當目的,又採用煽動等違法手段。

  謝建社教授提醒,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有很多老鄉會組織,他們有了自己的保安,有的還聘請律師幫助維權,造成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因此,他建議外來人員更應該更多與當地相結合,融入城市。

  有了成功維權的經歷,魏廣福在老鄉中慢慢出名了,找他維權的老鄉越來越多。2009年,認識他的老鄉乾脆把魏廣福稱為同鄉會會長

  同鄉會,維權會

  同鄉會堵與疏

  考驗執政智慧

  在魏廣福看來,官員眼中的他多少有些"燙手山芋"的感覺,因為他每次找政府部門,基本上都是給官員出"難題"。不過,他覺得無所謂,因為"只要有老鄉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就有一種一定要幫他的感覺。"

  "但首先同鄉會的存在是一個事實,社會上一直都存在老鄉會。"馮同慶認為,一些同鄉會之所以發展為幫派或黑社會組織,這與同鄉會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有關係,正是因為沒有得到尊重,所以同鄉會一直是被限制的非法民間組織。"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是堵與疏的考驗。"

  徐勇指出,農民進城後,成了流動人口,在城市屬於"邊緣人群"。他們沒有組織,沒有歸屬。"沒有組織,就沒有秩序。沒有歸屬,就只顧掙錢。"徐勇説,增城事件表明,一旦利益受損,個體化的流動人口就變得危險起來。

  因此,政府完全可以鼓勵成立類似老鄉會等非正式的民間組織,來推動自我管理,"讓當地人管理當地人。"徐勇認為,政府承認同鄉會可以讓民工有對話、溝通和交流的機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魏廣福也希望同鄉會能得到政府承認,因為在他看來,同鄉會並不是一個那麼可怕的組織,政府完全可以管理好、疏導好。

  在魏廣福所認識的老鄉中,他們基本達成了一個共識:維權必須合法!這個共識來得並不容易,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廣東省政協委員孟浩的啟發,"他是一個為民説話的人,而且很有辦法,我們都很崇拜他。"

  在魏廣福家裏客廳的墻壁上貼著他與孟浩的合影,上面寫著合影的時間和地點。"我很想向他學習為老百姓説話的方法。"魏廣福説,2010年6月24日,孟浩出席了東莞石排鎮舉辦的一個全國鎮級學習論壇。為此,他還專門坐車到石排,向孟浩請教維權的知識。在這次論壇上,他感受最深刻的是,"什麼事情都要走法律途徑,要學習法律知識和善於運用法律知識。"

  "我到珠三角做過調查,雖然勞資糾紛很多,但由於同鄉會的存在,極大地緩解了社會矛盾。"馮同慶稱。

  魏廣福建議,政府承認同鄉會時,可以對每個同鄉會進行備案,每年可以組織同鄉會&&人一起交流學習,從而把同鄉會引到協商談判解決問題的理性維權途徑上來。

  "首先是要承認他們的合法身份。"馮同慶建議説。其次,政府可以給同鄉會資金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鼓勵同鄉會製作章程,政府進行備案。"如果發展得好,還可以讓同鄉會和工會等組織保持長期交流和溝通。"

  除了要承認同鄉會組織外,徐勇認為,政府還要做好引導和規範工作,尤其是在社會管理中,要讓外來工融入城市,形成歸屬感。一方面,當地政府應該尊重他們,在社會治安、社區建設等公共事務上,給他們一定的發言權,認真地傾聽他們的聲音;另一方面,政府應該把流動人口納入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系之中,不要把他們當作"外面人"。

  ●南方日報記者 湯凱鋒

  實習生 李碧嬌 鄧海天 發自東莞、廣州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同鄉會
  • 魏廣福
  • 糾結
  • 勞動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