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高考填志願提前進入“拼爹時代” 流行子承父業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年,各高校招生諮詢會上,焦急的家長總是多過考生。 新華社發

  隨著前晚高考第三批分數線公佈,整個高考填志願階段也進入尾聲。在高考錄取率達到80%的今天,普通的大學文憑已不再奇貨可居,於是在高考錄取時就出現了一個趨向浙江學生除了第一批有能力衝重點大學的,還願意到外省去闖闖,到了第二、三批,他們選志願,首先考慮的不再是大學的名氣了,而是先選定想讀的專業,再來挑選開設該專業的學校,以及和自己考分的匹配程度。而在這過程中,記者發現“子承父業”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甚至有人開玩笑地説:現在已提前進入拼爹時代了!

  填志願,不看學校名氣看專業

  考大學,一向被視為孩子通過自我奮鬥改變命運的公平機會。身為教育記者,每逢高考填志願階段,身邊總有不少考生家長前來諮詢。近年來,記者發現在高考填志願時,“子承父業”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比如父母從事銀行、財政工作的,大多希望孩子填志願時也能讀金融類專業;父母是電力系統的,就希望孩子選專業時多考慮電氣工程、信電控制等,父母在公安、鐵路系統的,多半希望孩子能學和自己職業關係相近的專業,説是將來就業好幫忙。

  今年,記者就遇到幾個諮詢的個案。有一位浙中某縣城女生,今年文科考了385分,超了第三批線110分,父親最想讓她報省內金融職業學院的金融專業,因為他自己就是某銀行的營業部工作,他知道,每年當地銀行系統都會組織去這所學校招聘,指定要金融類專業的學生。

  記者幫著查閱了以往錄取信息,去年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投檔線比第三批線超了100分,照去年情況,這考生的分數是夠的,但要想保證進入金融專業,估計有點難度,因為這專業是該校最熱門的。記者建議這位父親,選報學校時填上專業服從,先保證錄取防止退檔,但這位父親很固執,堅持認為如果讀不了這專業,萬一被這所學校的其他專業錄取,沒啥意思,將來就業時幫不上忙。但他又不願女兒去讀省外偏遠學校的金融專業,理由是從他平時工作接觸中發現,每年銀行業招聘,一般會固定去省內院校設攤,很少主動去省外偏遠院校,到時自己的關係網會用不上。於是,這位女生填志願陷入了“僵局”。

  記者還接觸到一位女生,現已完成了第二批錄取,對她父母來説結果很滿意。她文科考分470多點,父母諮詢時反復提一個要求“要確保能錄取會計專業”。

  這位女孩的父母自己並不從事會計專業,而女孩自己對各個專業談不上有特別喜好,因此父母就一致做主“學會計”,他們的理由是:讀會計,能學到一技之長,很實用,尤其是就業面很寬,各行各業都能用得上,如果能進入自己所在行業的財會室,對女孩子來説非常理想。為了保證這個志願設計,這對父母在一堆候選名單中,將一個名氣相對最低、但專業錄取概率最高的學校定在了首位。

  幫孩子選專業,父母“職業傾向”明顯

  昨天,記者與一些浙江高校招生負責人聊起這話題,沒想到引起共鳴。浙江警察學院招生老師在多年招生中有個簡單統計,每年公安院校入學的新生中,父母是公安系統佔10%左右,而實際報考的估計人數更多。他透露,像今年全省有5000多人參加公安類院校招生的體能測試,父母從事公安職業的考生估計有數百人,而最終考上公安院校的估計是100多人,其中包括中國公安大學等校。像浙江警察學院今年第二批招收的新生有358個,其中25人的父母出自公安系統。他覺得,在如今就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讀大學時選擇“子承父業”,對一個家庭來説比較現實,因為在就業時,父母的職業人脈多少能派上點用場。

  另一方面,像浙江警察學院近年報考越來越熱,像今年第二批提前錄取時,男生錄取平均分已達491分,女生還要比男生超30多分,儘管很多警察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警校,但競爭激烈,對孩子自身實力也是個大的考驗。

  “孩子讀不了名牌大學,就選個好專業吧”,溫州醫學院一位招生老師也向記者提到,每年都發現有這樣的新生,父母是溫州醫學院畢業的,現又送孩子讀母校,因為他們在衛生行業,大多希望孩子讀醫科,有利於將來在行業內就業。浙江工商大學招辦負責人同樣也感受到家長這種影響孩子選專業的心態。他説今年他接到不少這樣的電話,比如對方是某銀行行長,諮詢時就很希望讓孩子讀金融專業,但學校錄取都是實行計算機調檔,能不能滿足家長的意願,取決於孩子的考分而不在學校。總的來看,學校金融、會計、工商管理類專業,一向居報考熱門前三甲,而學生父母從事這些行業的估計也不在少數,但今年也發現不少父母也開始尊重孩子本身的意願,比如有考生考了高分,卻願意就讀環境工程、歷史考古類專業,也取得了父母的支持。

  誰更靠得住,父母還是自己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文東茅曾就“家庭背景對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做過專題研究。他認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文化資源。父母的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權力越大,社會關係越多,動員和利用這些資源為其子女求學和就業服務的能力越強。家長們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關係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這種“代際傳遞效益”在中國很明顯,在全世界也普遍存在。

  一位青少年研究專家指出,早幾年,學生們還有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氣概,不甘走父輩之路,但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籌碼,“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觀點受到默認。

  究竟在就業時,父母和自己,誰更靠得住?這也許就是一些年輕的準大學生在動筆填志願表時心裏無力又無奈的情緒,這股情緒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升學專業的選擇。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填志願
  • 提前錄取
  • 高考錄取
  •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