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大學生選擇性失業增多 行業待遇差別過大成主因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8日 1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文志攝(資料圖片)

  哈爾濱,不少大學生正走上“藍領”崗位。車工、電焊工、家政服務員這些一般人眼中的“藍領”職業,如今也成了大學生眼中的“香餑餑”。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不少大學生端正就業心態,找工作逐漸趨於理性,學會了“先就業後擇業”。

  眼看就到7月底了,湖北省某高校應屆畢業生李嵐(化名)的工作還沒著落。他不喜歡自己所學的電氣自動化專業,也不知道自己對什麼工作感興趣,將近一年的時間都在“撞運氣”似的投簡歷。曾有一家網絡公司看中了他,但他嫌工作太辛苦,“要一天到晚跑出去拉廣告跑客戶,我一個也沒拉到,幹了半個月就辭職了。”就這樣,他一直在尋找並焦灼著。

  畢業季已過,社會上仍有一些像李嵐一樣的“畢剩客”(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大學畢業生——編者注)。他們並非無業可就或不想工作,而是挑肥揀瘦,主動放棄一些就業機會,這樣的情況被稱為“選擇性失業”。

  誰該為大學生選擇性失業負責?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229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6.7%的人認為是“社會”,58.7%的人認為是“個人”,55.8%的人認為是“政府”。

  受訪者中,“80後”佔44.3%,“70後”佔31.0%。

  大學生扎堆少數行業是造成選擇性失業的重要原因

  調查中,67.4%的人認為目前大學生選擇性失業的情況較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飛教授指出,其實我國屬於選擇性失業的大學生所佔比重並不大。麥可思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2009屆和2010屆大學生畢業半年之後的就業率分別為86.6%和89.6%。目前各地2011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也均在80%以上。

  但選擇性失業會加劇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影響不容忽視。“選擇性失業于己于國都不利,整個社會都應重視起來。”郭飛説,選擇性失業説明一部分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和就業預期不同程度地脫離實際。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達到26.5%,高等教育已經成為大眾教育,一些大學生卻仍然有精英擇業的理念,在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情況下希望實現就業“一步到位”。此外,一些高校盲目宣傳學生畢業去向高端化,大學生也隨之盲目攀比。大學生就業服務網絡不夠完善,供求信息不對稱,也使一些大學生處於不夠實際的定位中。

  造成大學生選擇性失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66.5%的人認為是“大學生就業預期太高”。

  一位自稱“二本企業管理小碩”的網友,發帖講述她去年3月畢業後找工作的經歷: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和中國人民銀行考試都失敗了,考廣西選調生和廣東公務員也失敗了,又去考了廣西農行、信用社等,都沒有回應……這引發眾多網友共鳴,很多人的經歷都大同小異。

  大學生扎堆少數行業是造成選擇性失業的重要原因。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青年教師童瀟指出,當前社會資源向少數行業傾斜,進入這樣的行業意味著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很多大學生就會一直苦守,錯失其他就業機會。

  調查中,64.1%的人表示造成大學生選擇性失業的原因是“社會資源向少數行業傾斜,行業待遇差別過大”;62.5%的人認為是因為“高校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54.3%的人表示是“社會價值觀向權錢傾斜”。

  大學生首次就業時應注意哪些因素

  “大學生選擇性失業為什麼要把責任歸咎於別人?”民意中國網網友孔德智講述,他兩年前大學畢業,就從最不起眼兒的服務員幹起,又做過網管、業務員等,每月工資從最開始的800元漲到了如今的6000元。在他看來,改變選擇性失業狀況的關鍵,在於大學生要認清自己,調整心態,適應社會。

  智聯招聘校園關係高級經理孟廣認為,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只是起點。用人單位不會特別看重求職者的第一份工作具體是做什麼,他們最看重的還是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即使第一份工作層次相對比較低,哪怕是做清潔工,只要求職者積累了一套工作方法,符合職位的要求,還是會被選擇。

  孟廣説,首次就業時,首先要了解自己能做哪些工作;第二是了解自己期望的職位;第三是了解公司內部的培訓和晉陞渠道,至少要看公司新人在兩年之內做成什麼樣子。這樣選擇工作比較有針對性,避免不了解實際情況或者挑花了眼,去盲目就業。

  大學生首次就業時應注意哪些因素?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職業前景(73.5%)、行業前景(63.8%)、個人興趣(45.5%)。接下來依次是:收入待遇(43.7%)、工作地域(34.8%)、國家和社會需要(25.1%)、正式編制(21.4%)、社會地位(20.8%)、戶口(12.4%)。

  64.4%的人認為大學生應先就業再擇業

  上個月,還沒找到工作的李嵐回到了家鄉——一個三線城市,面對家人的催促,他説可能先找份“藍領工作”做做,“如果當初讓我自己選專業,我可能會去學法律,現在就能當一名律師。”

  實際上,李嵐想學的法律專業在麥可思公司連續3年的調查中,都被評為“紅牌專業”(失業問題突出的專業)。

  為解決大學生選擇性失業問題,66.0%的人建議高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貼近市場需求;64.4%的人認為大學生應調整心態,先就業再擇業;61.2%的人期待政府進一步調整社會資源配置和産業結構。

  郭飛指出,我們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使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與社會需求接軌;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要對自己正確定位,審時度勢,努力尋求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結合點,擇業崗位可以下移和西移。

  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她身邊一個從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剛畢業時因為沒有稱心工作,家境又好,就一直待在家裏尋找最佳機會。如今一晃5年過去了,他還宅在家裏,連投簡歷、出去面試的勇氣和“心氣兒”都沒有了,萬般無奈成了“專職股民”。在她看來,大學生選擇性失業最大的影響在於心理。一個年輕人總處於選擇性失業的狀態,時間長了,也許就拖成了永久性失業,連原先看不上眼的工作都去不了,青春就在等待中虛耗過去,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太可悲了?

  調查中,53.4%的人贊同大學生不必太看重首次就業,應該有長遠目標並腳踏實地地奮鬥。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大學生就業
  • 行業前景
  • 失業問題
  • 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