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夫婦隱居絕壁間17年 創作上百組石刻作品(組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04: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住所周圍的石頭上,彭富全根據石頭形狀雕刻不同圖案

彭富全在餐廳窗戶上刻上“乞莊丐園”

通電後,夫妻兩看電視作消遣

彭富全在岩壁有流水的地方雕刻一個吐水龍頭

  昨中午,巴南區樵坪山以南10公里的手板岩,雄偉的懸崖絕壁間,一條隱秘的岩縫裏,炊煙繚繞。走近絕壁,從一條松木梯子下去約20米,爬過一段陡峭曲折的石徑,雞鳴犬吠,眼前一派世外桃源風光。

  “世外桃源”住著一對老夫婦。男主人叫彭富全,今年69歲,17年前從城裏搬到山上,修路築屋,生活至今。更讓人驚嘆的是,17年來,彭富全以絕壁作畫布,創作了上百組精美石刻作品。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丁香樂 記者 張質 實習生 李琴 攝影報道

  

  米、肉、油靠買,養有20多只雞鴨日撿蛋10枚

  

  岩縫間石屋五間兩間臥室、一間廚房和雞舍

  

  靠一條松木梯子上下,基本足不出戶

  隱居已達17年 最近的鄰居在一公里外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懸崖絕壁上一條長約百米的岩縫間,有隱秘的石道、叮咚的泉水、習武的仙女等各式石雕,藤蔓掩映的石屋,雞鳴犬吠。

  昨中午,重慶晚報記者來到 “世外桃源”。彭富全和老伴張正惠正剝苞谷粒。見重慶晚報記者著短衫短褲,張正惠説,山上涼快,夏天再熱都沒穿過短袖衫,吃剩的飯菜幾天不凍都不會壞。

  岩縫間石屋有五間:一間客廳、兩間臥室、一間廚房和雞舍。20多只雞鴨唧唧咯咯叫喚著,在30米外一口乾涸水塘裏走來走去。

  “我搬來這已17年了,城裏那個房子該怎麼走,路找不到了。”彭富全説,老兩口本來是九龍坡區馬王鄉的菜農。

  1994年,彭富全52歲,馬王鄉一帶已經逐漸發展為城區,他很不適應喧鬧的城市生活。

  張正惠説,丈夫是個想起啥就要幹啥的人。當時,他打工賺了一些錢,便去了永川,巴南姜家、接龍、石崗,甚至四川峨眉、浙江寧波等地,想找個地方隱居。外出尋訪幾個月,他快要絕望時,來到了樵坪,看到雄偉荒僻的手板岩,他心動留下來了。

  彭富全以50元每年的價格,向當地村民租下手板岩周圍一片土地30年的使用權。他雇上幾個村民搭了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最近的人家離他也在一公里外。

  絕壁雕作品上百件 常有人前來看稀奇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彭富全的“世外桃源”,仿佛一座雕刻藝術的殿堂絕壁上處處是習武的俠女、沐浴的仙女、滴水的龍頭……上百件石刻藝術作品,都是他十餘年來創作的。

  彭富全説,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每見到喜歡的文字或圖形,就用螺絲刀和鏨子,刻在絕壁上。除題刻及各式圖案形象外,每有重大事件發生,彭富全都會留下相關題刻:1997年小平同志逝世,他刻下“高山仰止,音容宛在”;香港、澳門回歸,他刻下“九七當歸”“九九歸一”。

  在彭富全家客廳,挂著一塊“優秀民間藝術家”的金字招牌,九龍坡區文廣新局2006年1月頒發。

  彭富全説,改革開放後,他外出打工,來到南泉,冒稱會刻字,以一元錢一天的價格,幫川美一位美術家將名人題字刻出來。他説:“開始不會刻字,好在美術家很耐心地教,自己刻苦學習慢慢就入門了。”

  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彭富全的雕刻作品在市裏已隨處可見:渣滓洞革命烈士詩碑林、紅岩村紀念館的“八路軍辦事處”大門匾、明玉珍墓字跡篆刻。

  彭富全説,隱居手板岩後,自己也經常雕刻一些小東西。他先將書報上好的字跡和圖案,通過玻璃放大到紙張上,再用水粉塗抹,在絕壁上製成拓片,開始雕刻。如今這上百件作品已成為當地的傳説,常有人特意前來看稀奇。當地政府甚至計劃結合樵坪古寨打造人文旅遊景點。

  17年來一粒藥都沒吃 五個孫子在此長大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陶淵明)

  如今,彭富全氣管炎已很嚴重。望著屋子上方尚空白著的一堵石壁,老人無限遺憾地説:“我沒力氣了,再也爬不上去雕刻了。”但他表示,至死也不會離開岩洞。

  張正惠説,1994年夏天,丈夫到樵坪手板岩居住,因為生氣她拒絕和丈夫住在一起。一年過去,張正惠發現丈夫頭髮更黑了,皮膚病好了,越住越年輕,越住越精神。第二年,張正惠又去探望時,附近一位村民勸她跟著丈夫一起生活,加之當時兒子屢次相親不成,張正惠也到手板岩住下。

  “如今我也離不開這裡。而且我的五個孫子,都在這裡長大。”張正惠説,全家人開會,覺得只要父母高興就支持,住在重慶主城的兒子和女兒生了小孩後,都送到手板岩來,請老人幫著帶。

  多年來,彭富全基本足不出戶。如今,老兩口每月社保金1320元,除米、肉、油、電需要向外購買,其他全部自給自足,養有20多只雞鴨,每天可撿蛋10多個。

  夫妻倆雖然身患多種疾病,但很少打針吃藥,尤其是彭富全,17年來更是一粒藥都沒吃過,即使風寒感冒很厲害了,也僅是熬點泡椒湯之類的喝了對付。

責任編輯:呂鵬

熱詞:

  • 石刻藝術
  • 隱居
  • 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