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郭美美”引發慈善信任危機 中國慈善尋找信任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0日 14: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戈凡

  羊城晚報記者 張小磊 實習生 馬磊

  6月21日晚,網友開始瘋狂轉發“郭美美baby”“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的炫富微博,而郭美美之所以引發網民如此關注,主要原因是其微博身份認證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

  6月22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發表聲明,稱:“中國紅十字會系統沒有叫‘紅十字商會’的機構,也未設‘商業總經理’的職位,更沒有‘郭美美’其人。”同一天,郭美美發微博道歉,“本人杜撰這個身份是完全沒有惡意的,本人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愚昧行為會導致網友對中國紅十字會産生誤解,本人在此向中國紅十字會鞠躬道歉”。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三個沒有”並沒有消除公眾的疑問,很快有網友發現了“中國商業系統紅十字會”(商紅會),並隨之挖出了與之相關的王鼎公司、中紅博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以及博愛小站等公益項目,這些企業的負責人與商紅會的負責人相同或關係密切。

  6月23日,中紅博愛在多個網站貼出自己的招聘廣告,職位從業務員到總經理都有。“郭美美事件”爆發後,這些廣告被大面積撤下,關於自己公司與紅十字會相關的介紹,也被大面積修改。中紅博愛的舉動引發網友廣泛猜測,有人懷疑中紅博愛的總經理位置就是郭美美所説的“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博愛服務站”就是郭所説的可以做廣告的車。

  6月24日23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再次就“郭美美”事件作出回應,稱已就此事向公安機關報案。

  6月28日,中紅博愛公司進入輿論漩渦中心,這家公司自稱“中國紅十字會關係企業”,一些自我介紹被認為與郭美美此前的自我描述有較多重合。

  7月1日,中國紅十字會宣佈停止商紅會的一切有關活動,並將對其財務收支和運作方式進行調查。

  7月3日,中紅博愛公司法人代表、首席執行官翁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郭美美的“男友”是中紅博愛公司前董事王軍。炫富事件發生後,王軍已辭去董事職務。

  7月4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NGO)將可直接登記。此前,NGO如想登記註冊,要找到業務主管單位挂靠,這成為中國NGO業發展一大限制。

  7月8日,民政部公佈《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未來五年,民政部將在慈善全行業推行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制度。網友稱,民政部此舉或與“郭美美事件”有關。

  最近幾年,中國的慈善事業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良好景象。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各類社會組織數量由2005年底的31萬個增加到44萬個,其中,基金會數量從975個增加到2168個,許多社會組織將公益慈善作為其服務宗旨。

  然而,這股慈善熱潮近日被一個叫“郭美美”的微博女孩給潑了一瓢冷水雖然紅十字會已多次出來澄清,北京警方也給出調查結果,但網民的質疑聲不斷。“郭美美事件”已經演變成一場中國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中國慈善的未來又在何方?

  7月8日,民政部公佈《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面向社會徵求意見,稱要在未來五年在慈善全行業推行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制度的“新政策”,或許是一個更加明晰的答案。

  醜聞頻發,公眾心態各異

  不久前,廣州的公益組織也出現一單醜聞。6月24日,廖冰兄人文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網站上,公佈了一件驚人的內幕女出納王常如私吞公益善款近80萬。這不由得使人們要發問,公益組織究竟怎麼了?

  此外,今年的4月15日,一張上海市盧灣區紅十字會在某高檔餐廳消費的近萬元餐飲發票被曝光,引起眾多網民圍觀和質疑。此次“天價餐”風波不僅傷害了公眾的慈善熱情,而且使整個紅十字會公信力備受質疑。而“郭美美事件”的發生無疑使紅十字會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或許是受到“郭美美事件”的倒逼,7月4日下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正式開通其官方微博。但記者觀察發現,很多網友在頁面惡搞,紛紛留言“還錢”,這也反映出公眾對紅十字會的運作方式的極度不滿。華南師範大學的小陳就毫不掩飾地告訴記者,相對於官方背景的慈善機構,他還是更相信NGO。

  與市民的警覺相比,企業家由於綜合考量,還是更傾向於同官方背景的慈善機構合作。中恒集團董事長許淑清女士從事慈善扶貧多年,她很坦率地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儘管每年都會有很多基金會和NGO找我要錢,但我只放心將錢交給慈善總會和紅十字總會這些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機構。”而就在不久前的2011廣東省扶貧濟困專題晚會中,許淑清再次捐出一億元的款物。

  公益慈善家、廣東嘉寶莉化工集團總裁仇啟明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們集團專門成立了助學部,有專職人員負責核實和發放善款。“我是商人,我必須要掌控自己的每一筆投資,確保我的善款交給了真正需要的人。”

  “郭美美事件”依舊迷霧重重,中國慈善事業重拾信任之路難言輕鬆

  監督權力,消除不良影響

  中山大學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專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稱:郭美美事件’如同一部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電影或者小説,懸念重重,衝突激烈,環環相扣,每一個人都參與了故事,扮演了角色,或者觀眾,或者故事的英雄,或者故事裏反面人物。”

  他説,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顯然並不新鮮,只不過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化中有關貧富、有關公權的社會問題而已。郭美美炫富只是個由頭,公益慈善和炫富之間的張力在於貧富差距中公眾同情心被玷污的想象,潛在的問題是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它必然涉及社會財富分配過程中權力的介入問題,種種懸疑都是圍繞著權力和關係展開,並一步步朝最高權力機關的方向走,在挖掘中國紅十字高層管理者與相關單位和個人錯綜複雜的商業關係和情感關係中達到了高潮,不斷的解釋和不斷的挖掘形成的激烈衝突,生動地描繪出缺乏公開和透明的公權領域的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和不公正。

  “如果公權不透明,這種質疑就一直會存在。從設定的問題和最終到達的衝突來看,‘郭美美事件’的本質乃是社會權力的監督問題。”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學者張曉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公眾持續的興趣點就在於挖掘當事人背後的權力架構,是不是紅十字會倒是其次,換個單位衝突的發生和最終的走向依然如此”。

  “在公眾對公共權力普遍缺乏信任感的情況下,公權會被解釋成為諸多領域的具體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各種媒體新聞材料挖掘和陳述的取向。”張曉説。

  張曉認為,一方面要以此事件為契機,在系列地呈現我國慈善事業的成就和業績的同時,加強慈善行為走入社會的實際效果,讓慈善事件本身來説明慈善事業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要及時處理與郭美美炫富相關人員職位權限問題和不正當財富的收回,以消除事件的不良影響,重塑慈善事業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形象。

  推行新政,

  找回公眾信任

  “香港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有專家介紹,香港紅十字會之所以值得借鑒,其原因不外乎四個字:一是審。為了確保專款專用,香港紅十字會每年年末都會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審計結果會在年報中詳細呈現。二是曬。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之後,要將詳細報表向公眾曬一曬,市民通過網頁或電話均可查詢到善款的去向。三是説。香港紅十字會一定會給數額較大的捐贈者作文字圖片和財務運用的報告,而小數額捐贈的市民,也會組織探訪團去察看。四是管。即由政府部門監管。

  而在內地,儘管根據《紅十字會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的相關規定,各級紅十字會都需要接受審計部門審計和相關部門監督。但是具體在執行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公開,加之透明度低,很難讓人們信服。

  就在公眾對紅十字會甚至對中國慈善事業提出各種質疑之時,7月8日,民政部公佈了《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未來五年,民政部將在慈善全行業推行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制度。

  在這份《綱要》中,肯定“在線捐贈”、“慈善消費”、“義拍”等都是創新的慈善募捐形式和載體,今後五年將著力規範慈善募捐主體和行為,引導公眾通過上述創新形式,奉獻愛心。

  同時,《綱要》稱,未來五年,中國將建立和完善以慈善業務年審為主要手段的監管制度,重點加強對公益慈善類組織的信息披露、財務報表和重大活動的監管,以確保慈善事業的公開透明之原則。民政部門鼓勵慈善組織利用互聯網及時披露捐贈信息。

  《綱要》還特別強調,中國慈善事業應恪守平等自願原則,即慈善捐助者自主實施捐贈行為,自行決定捐贈的規模、方式和用途;禁止強捐、索捐、變相攤派等行為;充分尊重受贈人的尊嚴和隱私。

  張小磊、馬磊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中國慈善事業
  • 找回
  • 公眾信任
  • 郭美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