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包頭市一個區內8200多名低保戶中404人有兩套房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4日 05: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社 今年4月起,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民政局開始在全市範圍內,核查低保人員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清理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騙保者”。核查過程中,大量“潛伏”在低保隊伍中的“富裕戶”浮出水面,其中一對低保戶夫妻,名下擁有六處房産。該住戶所在居委會主任稱,了解其家庭情況,但不知其房産狀況。當地民政部門對其做停保處理,正在研究是否追繳之前發放的低保金。

  一個區404名低保戶有兩套房

  “這次對包頭市所有低保對象的核查比對,目前已比對3萬多人,還有3萬人待查。”包頭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副科長郝瑞東介紹,核查比對工作結果令人冒冷汗。

  “僅石拐區8200多名低保戶中,我們就查出404人擁有二套住房,估計還有"漏網之魚"。”他説。

  包頭市石拐區民政局副局長王建軍用“費力不討好”形容最近的工作。他説,核實低保對象個人信息需多部門配合,信息比對系統還沒全面鋪開,大量信息都需要手工核對,工作量非常大。在查出大量“騙保者”後,輿論讓他們倍感壓力。

  包頭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郄仁説,由於城鄉居民財産核對平臺尚未建立,核查家庭財産,家庭收入情況只能靠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傳統方式進行。雖然包頭市近年來實行了“一個大廳,聯審聯批”的申報制度,但仍無法避免“騙保者”混入低保人群中。

  六套房低保戶“潛伏”三年

  石拐區居民呂某夫妻均有重病在身,不能工作。2008年下半年,呂某向石拐區民政局申請享受低保。簡單核實呂某的家庭情況後,民政部門按月為呂某夫婦及他們正在上大學的兒子發放低保金。

  核查中,民政局人員在房産部門發現:呂某及妻子名下,竟有6處房産,包括3處櫃臺、1個底店和2套商品房,總面積逾300平方米。

  “他家的情況我們都比較了解,但沒想到他們名下有這麼多房産。”呂某所在居委會主任高換娥回憶説,呂某申請低保時,居委會和民政局人員都入戶調查過,看到厚厚的診斷書和他家的生活條件後,覺得呂某一家應享受低保政策,因此低保金很快就批了下來。

  呂家的鄰居王金羅説,他與呂某20多年鄰居,時至今日,也不知道他的鄰居是包頭“最富”的低保戶。

  呂某承認,他確實隱瞞了個人的財産信息,但他辯稱,有5套房子是他父母的財産,妻子名下的一套住宅,則是他做生意的妹夫為防生意失敗破産留下的“後路”。

  “老人本想以我兒子的名義購買這些房産,但他當時太小,還沒身份證,就只好寫在我們夫妻名下。”呂某説。

  包頭市石拐區民政部門表示,民政部門沒有執法權,對呂某暫作停保處理,至於是否追繳之前發放的低保金,要經相關部門研究後做決定。

  説法

  須監控低保戶“車房”財産

  “該享受低保的人費盡週折上不了低保,媒體卻屢屢曝光開奔馳拿低保的案例,得深刻反思這個問題。”內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潘照東説,低保等社會保障政策是對“最少受益者”的眷顧,當然這種“傾斜”是責任政府的理所應當,如果這個政策讓本不該受益的人佔有,則有失公平。

  潘照東認為,騙保現象頻現,説明某些人誠信道德有問題,同時表明政府監管部門失職。民政部門對低保認定和復核程序都作了詳細的規定,關於低保的申領與審核,需經居委會、街道鄉鎮、區縣等多重審核,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對於他們的生活狀態應當十分清楚,居民隱性收入或許難以掌握,但車輛、房産等大宗顯性財産只要到相關部門調閱,都會十分清晰。

  內蒙古慧聰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獻華認為,只要監管者切實履行好職責,基層工作人員需要大量的走村入戶調查,會大大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要讓“騙保者”及失職者承擔相應責任,才能從根本上起到威懾作用。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加緊完善低保制度,核實的信息比對系統建設仍需提速。

責任編輯:張冀文

熱詞:

  • 包頭
  • 低保戶
  • 兩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