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洪湖女船醫10年水上行醫路可繞地球兩圈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05: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武漢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謝愛娥在出診路上

謝愛娥出診歸來

  在素有“魚米之鄉”的百里洪湖中央,有一個由170多艘船屋組成的漁村湖北省洪湖市濱湖辦事處船頭咀村。在村子中央,有一艘綠色的船屋,它既是村支部所在地,也是為方圓20多平方公里散居漁民服務的村衛生室,提起船上的共産黨員謝愛娥,漁民們無不交口稱讚。19年前,謝愛娥和她的丈夫成為這裡的鄉村醫生,並把家安在了船上;19年來,她每天劃著小船出診,風裏來,雨裏去,在這片湖面走過的水路足可以繞地球兩圈。6月28日,謝愛娥光榮地被評為洪湖市十佳共産黨員。

  “旱鴨子”報名 當水上醫生

  6月28日中午,記者聯絡上謝愛娥時,她剛參加完洪湖市十佳共産黨員表彰大會,正準備返回湖上,記者於是乘船和謝愛娥一同前往她的湖心衛生室。當天風較大,船顛簸得厲害,謝愛娥告訴記者,剛到船頭咀時,湖上無風也起三尺浪,讓她這個“旱鴨子”很不適應。“有時候一個浪拍過來,立馬渾身就濕透了,我就緊緊地把住船沿兒,一刻也不敢松手。”

  濱湖辦事處衛生院院長艾煥庭在洪湖邊工作了近30年,他回憶説,19年前,船頭咀村就像一座孤島,沒有衛生室,也沒有醫生,600多名漁民誰要是生了病,哪怕只是小小的感冒,也得駕船走上20多公里水路去岸上看病,為此,村裏便想著要招募一對夫妻醫生。但這裡提供的收入比岸上少,船上又不能發電,連照明都要靠點煤油燈和蠟燭,所以一直沒人願意來。當時,年僅23歲的謝愛娥還在洪湖岸邊的一個村子裏當村醫,聽説這種情況後和家人再三商量,毅然申請到船頭咀村為鄉親們服務,從此她和丈夫在船上安了家。

  掀開一塊“船板” 就是她的家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28日下午,記者終於登上了船頭咀村船上醫務室,這裡也是謝愛娥的家。

  謝愛娥掀開一塊“船板”,告訴記者這就是她住的地方:一個高不過1.5米、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船艙。謝愛娥對記者説,夏天艙裏悶熱,她就把電風扇放在床頭吹吹;冬天艙裏陰冷,她就加蓋一床棉被。而她所有的“家當”,也都堆放在狹小的艙內 一張雙人床、一套陳舊的衣櫃、一些換洗衣物和一些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謝愛娥唯一的化粧品,是一支最普通的護手霜。冬天湖上風大,她的雙手常常皸裂。最值錢的“家當”,就是她為了及時接診而24小時不關的手機。

  謝愛娥説,船上的日子確實很苦,剛來時不通電,不通自來水,到岸上的小鎮購買生活用品,來回得走二十多公里水路,2005年以前連電視都看不了。“開始幾年熬不住的時候也想過離開,可是鄉親們需要我,我和鄉親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離不開他們了。”2002年,謝愛娥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成員,分管婦聯和計生工作。 2006年7月1日謝愛娥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2008年任船頭咀村漁場支部委員、婦聯主任。

  到船頭咀的第二年,謝愛娥的孩子出生了,孩子長到兩歲時,她就把孩子送到幾十公里遠的外婆家,一年難得回去幾天,從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她都沒有好好陪過孩子,在孩子們眼裏,她成了一個陌生人。謝愛娥告訴記者,回家需要先走一段水路,到了岸上再轉3趟車,平時大概需要4個小時。 “最近一次回家是清明節,只呆了1天。我這裡確實是離不開,村裏人已經習慣了有事就來找我,我如果不在家,他們會很失望。”

  踩2公里泥漿路 給鄉親輸液

  剛登上船上衛生室不久,謝愛娥就接到漁民倪婆婆的電話。原來倪婆婆的孫子才出生一個多月,最近老愛拉肚子,謝愛娥立馬抱起藥箱頂著烈日撐起小船出診了。在倪婆婆的船屋裏,謝愛娥叮囑倪婆婆和兒媳,最近湖上風大,晚上氣溫低,不要讓小寶寶睡覺時著涼了,並開了幾副治小兒拉肚子的藥才離開,倪婆婆對記者説:“小孫子出生以來,多虧了謝醫生的照護,不然孩子在船上,有個什麼病的,真不知道怎麼辦”。 謝愛娥告訴記者,由於湖區特殊的生活環境,漁民們患風濕、拉肚子、胃病的比較多,她的藥箱裏都備齊了這些病的常用藥。

  談起今年出診遇到的最大困難,謝愛娥説就是水太淺了,今春洪湖遭遇70年不見的大旱,這座曾經擁有350平方公里水面的我省第一大湖變成了一片巨大的泥沼,大船完全擱淺,謝愛娥的小木船前進得也異常艱難。

  59歲的漁民董繼財去年12月份剛做完肺葉切除手術,恢復期需要打針吃藥,但因為身體原因不便來回顛簸,謝愛娥便每天定時送診上門。今年5月,由於洪湖的旱情越來越嚴重,去董繼財家的水路也越來越難走,有時連小木船都無法前行,謝愛娥就乾脆穿著防水褲下船,在泥漿裏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不到兩公里的路程,她要整整走上3個小時,等進了董繼財的家門,已是大汗淋漓。

  由於實在不好意思再讓謝愛娥踩著泥漿為自己治病,等到身體恢復得差不多時,董繼財堅決要求自己每三天上門赴診一趟。有一天,謝愛娥發現老董沒有來就診,便又找過去了解情況。原來,老董因為家境和身體原因,已經在謝愛娥這裡有了不少欠賬,一直受謝醫生的關照卻又無錢付費,心裏實在過意不去。得知事情的原委後,謝愛娥依舊笑容滿面,勸慰老董不要計較,並要求他繼續好好看病。

  謝愛娥説,去年澇災、今年旱災,漁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響,欠賬總是難免的,可不能因為他們手頭不方便,就耽誤了給他們治病。在謝愛娥家裏,記者看到了她的記賬本,截至去年年底,沒收回來的醫藥費總共有11903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由於一些漁民的遷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賬。而令謝愛娥感動的是,每到年底,漁民們總是給她送來自家養的魚,即使她一再謝絕,還是會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魚放在衛生室門口。

  冰上走5個小時 給婆婆打針

  2008年元月,特大雪災使洪湖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漁民全被圍困在船屋上,小孩患肺炎的很多,謝愛娥選擇和這些漁民留在了一起,每天在冰湖上走家串戶為漁民小孩看病打針。

  60多歲的何繼蘭婆婆的船屋離衛生室很遠,但因患肝癌需要打營養針,謝愛娥硬是每隔二天,背著藥箱,走5個小時冰路,為何婆婆打針治療,由於湖冰的厚度並不均勻,謝愛娥就拿個長桿子,邊走邊試探著湖冰的厚度,好幾次都差點滑倒。直到湖面解凍時,家人才把何婆婆接到武漢治療。

  就這樣,謝愛娥在冰湖裏堅持了兩個月,她的耳朵和臉都凍腫了,到3月份才完全好。

  去年深冬的一天半夜,洪湖上颳起5到6級北風,熟睡中的謝愛娥被急促的手機鈴聲驚醒,70歲的漁民吳紹好突然發病,暈倒在船上動彈不得。謝愛娥立馬起床,帶上急救箱和手電筒,架著小船急速趕往老人的漁船。

  由於天黑風大,小船上下顛簸,船偏離了航道,謝愛娥被一根碗口粗的竿子撞倒在船上。她強忍著疼痛繼續駕船到老人船上,為他檢查。這時老人的血壓只有80/50了,眼睛都睜不開了,更不能説話了;謝愛娥給老人打了三瓶吊針,守護了老人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老人轉危為安了才離開。

  最大願望:擁有巡迴醫療快艇

  為了更好地給漁民治病,謝愛娥為船頭咀村村民建立了衛生健康檔案,去年洪湖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為了做好疾病防控,她每天在大風大浪中奔波,挨家挨戶發放消毒藥品,幾次險些船翻人沉。

  謝愛娥説作為一名醫生,除具備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外,更要具備一顆誠摯的愛心和無欲無求的平常心。在這樣的職業信念下,她在僻靜的湖心孤舟上一幹就是19年。

  記者即將離開醫務船時,謝愛娥向記者談起了她現在最大的願望:能夠擁有自己固定的新醫務船和一條巡迴醫療快艇。謝愛娥説新醫務船的空間能比現在更大就好了,除了能夠給病人打針,還能讓病人住院治療;而如果有了巡迴醫療快艇,她將會更快更好的為漁民們服務。

  文/記者 伍偉 通訊員 陳瑾 劉定振 圖/記者 伍偉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謝愛娥
  • 船屋
  • 繞地球
  • 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