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濰坊造礦用救生艙 13人體驗“礦難生存”96小時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8日 0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東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濰坊礦用救生艙可供人生存96小時以上 本版圖/記者 李解 攝

黨茂傑與艙內的人員通過電話聯絡

樂觀的實驗者

  商報濰坊消息(記者 李解) 近日,濰坊一家企業成功研發出了可移動式礦用救生艙,並且進行了真人實驗。據了解,為驗證救生艙的安全系數,該公司又于27日再度進行了13人的96小時真實生存實驗。

  27日上午9時20分,濰坊市山東華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一台長10米,寬1.65米,高1.9米的大型礦用救生艙被打開了艙門,隨後13名實驗人員進入艙內,開啟了救生艙內的設備。

  隨著沉重的救生艙門被從裏面封死,13名實驗者將開始一段為期96小時的“礦難體驗”。

  通過救生艙外唯一的觀察窗記者看到,13名實驗者在進入艙內後就分工有序地開始忙碌,艙內的通訊設施被打開,併發出了第一個呼救訊號,隨後空氣循環系統啟動,壓縮餅乾與飲用水也被一一分發,在接下來的4天裏,13名實驗者將像礦難中的倖存者一樣生活,等待救援也就是艙門重新開啟的那一刻。

  “我也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真人實驗了。”救生艙的總設計師黨茂傑告訴記者,從2010年7月開始,黨茂傑和他的研發團隊就開始嘗試設計製造這樣一台救生艙:“能抵抗高溫,耐腐蝕,擁有自己的空氣循環系統和足夠的飲水,可保證礦工們在艙內生活96個小時以上。”在經過近半年的研發後,救生艙終於面世了。

  據了解,此次真人實驗的目的,是為獲取更準確的數據以備日後研究改進,“這臺救生艙是我們的二代産品,比第一代産品容量更大,設計也更合理。”記者也看到,為更真實地模擬礦難,大廳裏還準備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瓶,用於在必要時對艙內的空氣循環系統進行試驗。

  “體重”12噸

  據了解,這個長10米,寬1.65米,高1.9米的移動救生艙,僅凈重就達到了9噸左右,如再加上空調以及空氣過濾系統等設備,該救生艙的重量達到了12噸。

  每救一人耗費20萬

  製造這麼一個大傢伙,到底需要多少錢?由於涉及到商業機密,黨茂傑並未告訴記者,但他給了記者另外一個數字:“比如説這臺可容納10人的救生艙,在礦難發生時我們算過平均每救活一個人需要耗費20萬元。”

  指甲蓋大小的面積可承重200公斤

  它就是礦工的“諾亞方舟”

  2010年10月,智利33名礦工的成功獲救震撼了世界,井下避難所的呼籲成為熱議話題。國家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礦用救生艙的建設將是我國礦山企業的重中之重。如今,華盾的移動礦用救生艙已完全達到了國家標準並投放市場,它又是如何在危險礦難發生時保護礦工們的生命呢?

  外殼

  指甲蓋大小的面積

  可承重200公斤

  黨茂傑和他的團隊在研發救生艙時,對於艙體的外殼鑄造進行了多次試驗。“艙體必須耐高溫耐高壓耐腐蝕,能承受住巨大的壓力。”

  經過反復試驗後,一種名為Q235B的碳鋼合金的材料進入了黨茂傑和孫謙的視線:“這種材料能瞬間承受住1200℃的高溫,且不怕腐蝕。”更為重要的是,實驗數據表明,以這種材料鑄造的救生艙,可承受住20兆帕的高壓。“就是説一平方厘米,也就是咱們正常人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能承受住200公斤的重壓且不變形。”黨茂傑告訴記者,外殼內添加了一層厚達5厘米的隔熱層材料,使得外部溫度進入艙內後只能達到原有溫度的6%左右。

  8個氧氣瓶可保證

  實驗者生存96小時以上

  工程師孫謙告訴記者,救生艙內放置了8個氧氣瓶,它們可供13個實驗者生存96小時以上。此外,救生艙內還有一套獨立的呼吸循環系統,“經研究表明,人活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內,在三四個小時內會因各種原因産生一氧化碳,雖濃度不很高,但時間長了對人身體也會造成損害,此外人體呼吸産生的二氧化碳也必須及時從艙內排出。”因此救生艙內設計了專用的泄壓通道,當艙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含量時,泄壓閥自動開啟排出二氧化碳。

  “另外考慮到礦難可能會損壞泄壓閥,令其無法正常運轉,我們還在艙內準備了一氧化碳催化劑和二氧化碳吸附劑,能及時清理掉艙內密閉環境下産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此外水與壓縮餅乾也是必不可少之物。

  攝像頭可視電話都有

  可及時了解艙內情況

  在設計救生艙時,黨茂傑特地在艙內安裝了攝像頭,以便外面的人可第一時間了解艙內人員的信息。

  “我們的電話是小靈通,因根據國家要求,每個煤礦下面都有小靈通基站,因此礦工們可通過艙內的小靈通電話與外面取得聯絡。”除此之外,救生艙內還裝有人員定位系統裝置,即使攝像頭因礦難等原因無法使用,外面的人依然可通過人員定位系統及時了解艙內的人員數量,以作出相應的救治。

  撲克象棋MP4空調

  一個都不能少

  “礦難發生時,除讓礦工活下來,我們還要想辦法給他們減壓。因為畢竟是礦難,礦工的情緒都不太穩定,心理壓力也會非常大。”黨茂傑考慮得非常週全,他在設計救生艙之初,就在艙內放置了一些娛樂用品:“如撲克牌、象棋、MP4等,我們要讓礦工的情緒保持穩定。因為從醫學角度上説,情緒穩定的人呼吸較平穩,耗用的氧氣要比情緒緊張的人少得多,這也算是為他們多爭取一些時間,等待救援來到。”

  此外,救生艙內還配備一台空調,及時調節溫度,“上次我帶隊參加實驗,出來時覺得裏面比外面涼爽。”黨茂傑認為,空調可調節溫度,同時也可調節人的情緒。

  記者 李解

責任編輯:張冀文

熱詞:

  • 濰坊
  • 礦用
  • 救生艙
  • 13人
  • 體驗
  • 9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