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打官司不失鄉情 鄉賢仍心繫家鄉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2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因村道門樓命名遭人破壞,捐款修路的澳門鄉賢與梅州興寧石馬鎮礤下村三名肇事者進行了一場長達6年之久的官司,最終在興寧市和石馬鎮兩級政府領導的關注下,經過調解使糾紛得到初步解決(見4月11日《羊城晚報》A4版《捐資修村道不能如願留名?》,見左圖)。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母親,同時,我也愛家鄉善良質樸的人們。”身兼澳門廣東興寧市同鄉會會長、興寧市政協委員數職的澳門鄉賢何清標先生,近日在廣州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家鄉公益事業的意願。

  “這些年來的糾紛雖然讓我感到內心不快,但它並沒有影響我做公益事業的信心,我還會繼續關心家鄉的建設。”何清標向記者講述了當年捐款修路的初衷和矛盾糾紛化解的始末。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通訊員 丘偉平 劉洪群

  20萬元成修村道啟動資金

  記憶:“那時村裏的路是一條坑坑洼洼的爛泥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造成村民出入極不方便,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20萬元成修村道啟動資金

  “那時村裏的路是一條坑坑洼洼的爛泥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造成村民出入極不方便,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路通財通嘛。”何清標告訴記者,自己當年&&捐款修路的初衷源於童年的那段艱苦記憶。事業有成時,心繫家鄉,他想到了為家鄉的公益事業作點貢獻。

  2003年年底,興寧市和石馬鎮的領導專程在珠海會見何清標,座談中第一次向他提出了捐款修路的想法。何清標當即表示支持,並提議由村、鎮先拿出捐款修路的具體方案,向本村在外的鄉賢寄發倡議書,發動更多的鄉賢支持家鄉公益事業。

  “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心協力把村道修好!”何清標回憶,2004年年初,他收到了村裏寄來的關於捐款修路的倡議書和預算表後,當即表態願意捐款20萬元人民幣。

  記者隨後電話採訪了負責這條村道籌建工作的鄉賢張淦清,他證實何清標應承的20萬元捐款分四次於2004年12月全部到位。

  “沒有何會長(何清標)的&&捐款,村道不可能這麼快鋪築好。”張淦清在電話中講述,當年修築這條鄉村公路時,村、鎮沒有任何撥款,何清標的20萬元捐款,成為了這條村道鋪築的啟動資金。接著發動的107名鄉賢和1400多位村民也籌集到10.9萬元(包含何清標其他家屬捐的款)。

  張淦清回憶,當年梅州市交通局補貼3.6公里村道標準是每公里10萬元,並且這筆錢是在村道驗收合格一年後方才下撥的。為此,修這條合計花費60余萬元的村道,他借支了一大部分的修路款。

  “何會長老家門口旁邊的路都是村民日常生産生活通行的村道,包括在3.6公里的村道內,受益的群眾也有好幾百人,並非單獨修築的另外一條通往何會長老家的路。”張淦清在電話中指正了當年鬧事村民關於專門鋪村委會至何清標祖屋的路,用去約10萬元修路款的謊言。

  村委會寄來蓋有公章的協議書

  澄清:“我這輩子最難忘的人就是操勞一世、勤儉善良的母親,當時以母親的名字命名村道,也是村鎮幹部提議的”

  村委會寄來蓋有公章的協議書

  談到當年以母親的名字命名這條新修築的村道,何清標動情地説:“我這輩子最難忘的人就是操勞一世、勤儉善良的母親,當時以母親的名字命名村道,也是村鎮幹部提議的。”

  何清標回憶,母親是一個正直、誠實、善良、勤勞的好母親,又是村裏接生員的好助手,多年來義務為村裏的孕婦接生,在村裏很受人尊敬;母親勤勞、儉樸、能幹,一直是何清標心目中的驕傲。“母親文化不高,但她正直、與人為善的品德卻深深地影響了我。”何清標説,小時候農村生活艱苦,母親經常助人為樂,贏得鄰居的一致好評。

  2004年12月,何清標回鄉參加興寧市舉行的一個慶典活動時,鎮、村幹部專門約何清標見面,在會見座談中,鋻於他&&捐資20萬元修路的善舉,提議以他母親的名字將村道命名為“礤下陳大道”。隨後村委會給他寄來了蓋有村鎮兩級公章的協議書,由何清標簽名後寄回村鎮。

  贏下官司再捐5萬恢復門樓名

  傷心:“鬧事者無視法律、野蠻的行為,不僅僅毀壞了一個門樓,更傷害了一個心繫家鄉的遊子赤誠之心”

  贏下官司再捐5萬恢復門樓名

  2005年年初村道修好了,門樓立起來了。但隨著村委會的換屆,有人要求何清標再捐款,否則就敲掉門樓上“陳”三個字,開價由10萬元、6萬元直至降到4萬元。因未得逞,2006年5月17日,個別鬧事者動手砸壞了門樓上的“陳”三個字。

  “鬧事者無視法律、野蠻的行為,不僅僅毀壞了一個門樓,更傷害了一個心繫家鄉的遊子赤誠之心。”何清標説,當年出於孝心,同意村鎮用母親的名字命名村道,沒想到卻換來如此的傷心和無奈。

  2006年,何清標一紙訴狀將參與鬧事毀字的三名肇事者告上法院,案件後上訴至梅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維持原判,何清標勝訴,法院判決肇事者限期恢復門樓原狀,並賠償何清標精神損失費3000元。

  “我只是想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教育社會一些法律觀念淡薄的人。”何清標説,砸門樓事件發生後,曾有人表示看不過眼,暗示他解決這類野蠻行徑,只需找人“教訓”一下鬧事者就行,但何清標認為以暴制暴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與構建和諧社會是背道而馳的,解決問題一定要通過法律途徑,相信法律,依法行事。

  “我一直認為,法律是公平正義的,也是我們解決矛盾糾紛的正確途徑。”何清標説,他對這起案件經兩級法院判決生效後,沒有得到及時的執行表示不能理解。官司打贏了,但門樓命名遲遲未能恢復,這讓他感到很失望。

  去年亞運會前夕,在市、鎮兩級政府的重視調解下,應當地司法所的多次要求,何清標以鄉情為重,最終同意再捐贈5萬元維修村道,門樓的命名才得以恢復。

  雖然受傷害

  但我不後悔

  對話何清標:

  雖然受傷害

  但我不後悔

  羊城晚報:你現在為當初捐錢修村道感到後悔了嗎?

  何清標:鬧事的是極個別的人。捐款修路是做好事,絕大多數村民是擁護和支持的,我並不後悔當初為家鄉捐贈了那筆錢,繼續做公益做好事的信心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以後我和同鄉會將繼續做公益慈善事情,但會更加謹慎,多一些親力親為,多一些了解情況,而不是出了錢就算。

  羊城晚報:這些年來,你和同鄉會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吧?

  何:近年來,我們同鄉會的鄉賢,聯合兄弟同鄉會的鄉賢,資助家境困難大學生上學就達500多名,捐款達200多萬元。我每年都有資助多名興寧籍困難大學生上學及四川汶川大地震孤兒上學,去年還給韶關樂昌一間希望小學捐資2萬元,還有各地災情捐款等等。現在很多人都在做公益,我們做的這些也不值得宣揚。

  羊城晚報:那你覺得你為家鄉做的什麼事情是值得一提的。

  何:去年10月,澳門興寧市同鄉會投入了近100萬元,我個人資助50萬元港幣,舉辦了澳門第一屆客家文化節,一方面弘揚家鄉的優秀文化,另一方面積極宣傳家鄉,推介家鄉特産並加強和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賢聯絡情誼,讓更多的熱心人士關心支持家鄉公益事業。人多力量大,我希望團結更多的海外鄉賢來關注家鄉的建設。

  羊城晚報:那你做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是有人會誤解你?

  何:我也覺得很難理解,但這沒有關係。我會始終保持這一份善心,把它傳遞給那些有困難急需幫助的人。同時,我也希望社會各界多一些支持,讓在外鄉賢的公益慈善義舉少受干擾和傷害。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何清標
  • 鄉賢
  • 門樓
  • 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