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著名教育學者致敬南科大45勇士:不高考機會更多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15: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又到一年高考時

  45勇士,走的是陽關道?

  今天上午,全國933萬考生走進了高考的考場,與此同時,有45名曾在網上發表公開信、拒絕教育部請他們參加高考召喚的學生,成為今天焦點中的焦點。這45名學生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教改實驗班,他們在3月1日經過學校的自主考試被錄取。

  今天,他們中有多少人最終會迫於各種壓力走進考場,又有多少人會將“NO”堅持到底?截至本報中午截稿時,還沒有得到來自南科大的官方數據。來自成都的郄博宇今天就沒有出現在考場,他的一個親戚坦言:“今天高考,小哥正大吃大喝大慶祝呢!”

  今天,人們關注的不僅僅在於這些孩子的最後抉擇,還在於他們的出現切合了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心聲:不參加全國高考行不行?不擠這個獨木橋是不是也能成才?

  [圍觀]

  江蘇廣東作文版“南科大”

  上午11時,各地高考作文題紛紛曝光,好事網友立刻套之用以評説南科大事件

  江蘇的作文題:拒絕平庸

  @寫小説的小乾隆:正是因為我接受了平庸才會安然地坐在考場裏考試,如果我拒絕平庸的話,就會像南科大的學生一樣拒絕高考了,還寫什麼作文。出題人,你出這題目不是自己扇自己巴掌嗎?

  廣東的作文題:回到原點

  @最佳損友-RomanAR軒:如果南科大的45個學生參加高考了,那麼,這裡的改革就意味失敗,中國教育就回到原點,無藥可救。如果每年的這一天都是一個見證,那麼我不希望是回到原點,而是一直與你為鄰,與你相伴。

  @黃卓明:我認為南科大學生和家長不必太執著於是否參加高考。我們要的不是不參加高考,而是不以高考成績為主要錄取標準。學生可以到考場坐一下以示對體制的理解和尊重。改革,不一定一開始就要和體制對立起來。

  @小莞:南科大如果成功,其前幾屆必定會舉辦得很不錯,但以後大家擔心的就會很多,是否會因為不用參加高考這個優越性然後大舉亂招學生,就相當於賣文憑然後再成為現在無數個垃圾大學一樣的呢。

  @河池:南科大這種做法就是拿孩子們做實驗,大家都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南科大的做法有違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在現在中國的國情裏,我的小孩是不放心被實驗的……

  不進考場,是不是意氣之爭?

  這件事情發生在深圳,在那個曾經誕生了神奇和神話的特區。

  去年年底,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發出了公開信,表示要邁開自主招生的第一步,此後,教育部同意籌建南科大。今年3月,南科大在自主考試和復試後,從全國各地錄取了45名學生,並把這批新生招到了學校就讀。

  顯然,這些學生沒有走過“高考”這個獨木橋。5月底,教育部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遵循國家基本教育制度,而南科大也接到上級教育部門通知,首批學生必須參加高考。5月30日,這45名學生聯合在網上發表了公開信,疾呼:我們都懷著一顆“實驗”的心態,我們想在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們需要大家對我們學校有一個既不過度悲觀也不過度樂觀的看法……

  隨後,在南方科技大學的網絡論壇上,出現了一封《致南科大同學們的公開信》,信中勸説學生不要意氣用事而放棄高考:

  不論學校方面還是各位同學,參加高考利遠大於弊,不參加高考,很可能導致個人和學校在今後一段時間處於不利位置。雖然我們有“為中國的教育改革作出了最大的犧牲”的勇氣,但是意氣之爭,只會是無謂的犧牲,不參加高考會“被認為是學校與教育部公開的對抗行動”。

  在學生公開疾呼之後,校長朱清時表態説,學校會尊重學生和家長的決定,因為“在這個文憑時代,年輕人響應了我的號召,願意參加實驗,放棄了國家學籍和教育部發的文憑。我的責任更大了,我希望他們都能成才,都能受社會歡迎。”但是他同時也力挺這45名學生,他尖銳地提出,學生們的公開信會讓部門官員感覺慚愧。

  補白

  著名教育學者致敬45勇士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撰文稱:南科大的這批學生所表現的改革意識,值得教育部門、深圳市政府和南科大辦學者好好思量。尤其是意圖打著不要讓學生冒風險以及讓南科大能更好地辦學的旗號,採用傳統的行政管理思維,對這所新辦學校的各種新嘗試施加影響,其表現出的陳舊意識,在學生面前應當汗顏。

  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端午節當天在博客上發文表示:孩子們的選擇其實也完全符合《綱要》的要求。《綱要》就明確提出,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促進學生成長,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綱要》説得多好啊,孩子做得多好啊!問題是,我們這些大人、各級各類學校的老師、校長,也包括各有關方面和部門能不能也做得好一點?

  不去高考,機會更多而不是更少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就已經提到要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問題。讓學校嘗試一些新的教育方式和內容,已經成為專家和家長們的共識。

  徐斌(教授 首經貿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考前夜,他在微博上寫道:這些可愛的高中生,最美好的年華貢獻給了最複雜的高考事業。他對記者解釋説,複雜的不是高考本身,而是各種各樣的加分、各種不同的招考政策和規定以及附著其上的世故人情):

  在高考的過程中,本來考生應該是主體,但實際上他們反而是被選擇的對象,話語權最少,壓力最大,很多考生是在一種隨從性的狀態下去參加考試的;而這些敢於嘗試的孩子現在作出了不同選擇,如果他們的自主性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他們心理上的成熟度將是一個提升。自己跳上臺去做“戰士”的和被推上臺的顯然不同。

  另外,任何一個選擇都是由結果導向的。他們的前途會有什麼影響呢?目前看來,他們的選擇跨越了某些體制的局限,公眾的態度也普遍認可;和那些參加高考的孩子相比,他們未來的機會可能會更多而不是更少,所以不會有什麼損失。

  這件事情放到大的社會背景中去,對我們的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完善也有好處。過去我們政治體制的改革,也是從下面先開始進行嘗試的,他們今天看似“另類”的選擇對未來也許是一個撬動。上世紀80年代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的38個MBA剛回到國內時,這個新奇的學位名稱也不被人們認可,工作也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從他們開始,國內的人才慢慢可以自由流動了。

  喬美(70後,19年前從山東考入北京,在北京工作至今):

  高考制度自然有它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我們山東考生,考了550分的有可能落榜,而北京的孩子,400分的就有大學上,這種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希望改革高考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我還是認為高考制度確實不能取消,現階段,你找不到其他一個可替代的、更公平的模式。

  但是,不取消目前的高考制度,不代表不可以對它進行維新或者變革。我很支持南科大的這種嘗試,應該給他們一個機會。

  繞開高考,其實很多人早就這麼幹了

  其實,早在這45名學生的公開信之前,就已經有人悄悄地走在回避甚至放棄高考的路上,他們沒有引起這麼大的社會關注,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沒有打起“拒絕高考”的大旗,沒有如此強硬地表明自己的態度。

  海外留學

  國內留學低齡化的現象早已有目共睹,他們當中既有成績上佳能力超群、只為追求優質教育資源的好學生;也有迫於國內強大升學壓力、希冀到國外鍍金的普通孩子;他們避開了高考的指揮棒,也拒絕了國內的高校。

  自主招生

  儘管目前國內參加自主招生的高校都要求被錄取的學生繼續參加高考,但錄取在前,高考在後,有了各高校自行擬題的筆試加面試綜合成績,高考這個統一標準的參考價值已經不大。早在2009年,復旦大學招辦負責人就多次呼籲:讓自主招生的學生免予高考。

  大學“無用”

  同樣是2009年,重慶上萬名農村考生主動放棄參加高考的消息著實讓國人熱議了一番。在昂貴學費和艱難就業的夾擊之下,他們不僅放棄了高考,還放棄了高等教育的機會。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