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走近網絡輿情分析師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04: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插畫:人民圖片

  每天瀏覽成百上千個網頁,對突發公共事件和熱門話題如數家珍,熟知網絡流行語和熱門段子,迅速把握熱點,準確分析輿情,預測輿情走勢,有效化解危機。這是一個網絡輿情分析師的普通一天。

  網絡輿情監測和分析,在中國還是一項嶄新的業務。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後,不斷涌現的網絡輿論熱點,在改變著中國社會輿論格局的同時,也催生了輿情分析師這一嶄新的職業,他們活躍在許多黨政機關、企業以及專業學術機構中。

  據上海交大專家在《2010中國危機管理年度報告》披露,2010年影響較大的危機輿情事件,網絡首發比例67%,33%在事發當天曝光。不少地方黨委宣傳部、地方政府應急辦和一些大中型企業均建立了輿情研判機制和磋商制度,傳統的新聞宣傳工作者同時轉型為輿情監測和危機管理的專業人士。

  朝陽職業

  據了解,國內網絡輿情監測與研究機構在2008年開始大量出現,輿情分析師也開始大規模走進公眾的視野,成為朝陽職業。截至2011年5月26日,在百度中輸入關鍵詞“輿情監測”,相關網頁高達153萬多條。含有“輿情分析師”的網頁也多達70多萬條,“輿情分析師 招聘”網頁42萬條,由此可見,我國輿情分析市場已經大行其道。

  “如果説網絡輿論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溫度計’和‘晴雨錶’,那麼輿情分析師就是‘氣象員’和‘預報員’。”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説。

  在這家國內最早從事輿論監測業務、聲名鵲起的專業機構,根據具體工作對象或專門領域進行網絡輿情的監測、分析和研判,參與策劃、撰寫輿情報告,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的主要日常工作。

  過去,許多政府機關和企業習慣於依靠戰役式、被動式的“臨時工作小組”應對輿情危機。現在,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部門開始設立專門的輿情部門或邀請專業輿情分析師加入應對危機團體。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工作人員介紹,由於輿情業務增長,監測室持續擴大輿情分析師編制。

  在祝華新看來,一位資深輿情分析師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輿情監測入門雖然容易,但需要把握政府和企業發展的脈搏,了解他們在社會轉型期的“痛點”和“癢處”,精確研判網絡輿論的發生、發酵和消解的拐點,及時提供應對建議,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足夠的判斷力”。

  一邊是洶湧的網絡輿論大潮,一邊是熟悉網絡輿情和危機應對專業人才的缺乏,輿情分析師成為政府和企業爭相引進和培養的“香餑餑”就不難理解了。

  “一專多能”的“雜家”

  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幾位輿情分析師正在內網研討“醉駕入刑”輿情報告。主任輿情分析師劉鵬飛介紹説,“‘醉駕入刑’是近期網絡熱點,最高法、公安部、全國人大和最高檢都先後表態,媒體和網友出現爭議,僅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就有近18萬條帖子,需要多人監測。”

  監測室裏,分析師們分別通過百度等公網搜索工具,以及人民網自行研發的輿情監測平臺,反復設置不同的關鍵詞,收集和抽樣媒體評論和網友言論,在EXCEL中歸類和製作圖表,重要言論還收藏在註解和WORD文檔中。

  “輿情分析遵循‘三結合’工作模式,即定性與定量、軟體與人工、分析師與專家會商結合。”劉鵬飛説,“網絡言論的挖掘收集、概括剖析、抽樣統計、報告寫作、走勢預測是輿情分析師的五大基礎技能。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統計學、公共管理學知識最常用。”

  “結論必須建立在充分確鑿的數據基礎上,因此輿情分析師必須熟悉網絡輿情抽樣、統計、分析工具和模型,對社會心理、‘刻板印象’與網絡語言文化有長期觀察研究。”劉鵬飛展示了《輿情分析師手冊》的一些基本要求。

  “輿情分析師可以説是‘一專多能’的‘雜家’,反應快,不僵化,點子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如是總結。“而在特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工作的輿情分析師,就像一位量身聘請的‘私人保健醫生’。”他們針對具體輿情熱點“望聞問切”,根據輿情發展的不同時期,在事件處置和輿論引導兩個方面“開出處方”。如何給輿論漩渦中的政府和企業“消炎止痛”,如何幫助他們在長效機制上“治病除根”、“強身健體”,這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輿情分析師這個新職業群體中,雖然不乏搜索引擎專家、網絡調查專家、統計高手、圖表專家等“高技術”人才,不過,分析師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

  輿情監測軟體和平臺提高了效率,但人工分析仍是重點。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龐胡瑞説:“輿情分析是腦力活,更像體力活,加班加點每天瀏覽成百上千條網頁猶如家常便飯。”

  此外,輿情分析師還是緊跟新媒體發展的觀察家和“時尚”的體驗群體。“我們通常被要求比一般人更熟悉網絡新工具和即時通訊領域,更熟練地使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和軟體。”龐胡瑞説,“只有這樣,才能夠始終處於信息時代發展的前沿,對輿論發展的格局和走向有更精準的把握和預測。”

  獨立的第三方

  互聯網日益成為多元價值觀的表達空間,各方利益的博弈場。這種情況下,輿情分析師能否提供獨立客觀的分析報告?

  單學剛認為:“輿情分析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樹立穩定的價值觀至關重要。目前看來,網絡輿情監測主要還是通過行業自律來進行規範的。”

  堅持理性和建設性是基本的職業準則。“‘聽不聽’和‘用不用’是一回事,但‘説不説’和‘準不準確’則是輿情分析師的職責所在。”

  網絡世界魚龍混雜,這就為輿情分析師的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對未經驗證的網絡言論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在面對社會強勢和弱勢群體之間的衝突時保持平衡?如何排除各種主觀因素的干擾?如何避免被某些網民的“刻板印象”和“標簽”所左右?分析師們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謹慎探索、獨立判斷。

  據介紹,每到季度末輿情會商的時候,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會議室就成了“辯論會”現場。輿情分析師們針對地方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在辯論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討論評估研判結論。不同觀點的碰撞已經成為輿情分析師們工作的極大樂趣,堅持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團隊協作已經成為工作慣例。

  實際上,第三方身份也為分析師的工作帶來了必要的便利。“‘第三方’這個身份可以讓我們更方便地接觸官員、專家、媒體人士和網絡意見領袖、論壇版主等各個群體,這對於了解各方觀點進而做出客觀平衡的結論很必要。”人民網《輿情分析師手冊》中這樣寫道:“資深的輿情分析師,基本都是具有廣泛而相對穩定人際關係的‘網絡社會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