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洪湖不堪調蓄重負 長江中游“水袋子”乾涸見底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7日 09: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乾旱

  洪湖官墩漁場內,乾涸的湖床上,漁民的家石船隨處可見。新快報記者 孟祝斌/攝

  一位漁民正在取用明礬沉澱下來的泥水,旱災後,他們就用這些水作為生活用水。 新快報記者 孟祝斌/攝

  記者多方走訪調查

  江漢平原“水袋子”為何干涸

  本版統籌 新快報記者 肖萍 本版采寫 新快報特派湖北記者 王劍平

  作為中國第七大淡水湖、“千湖之省”湖北最大淡水湖的洪湖,一直以來,這裡就被稱為長江中游的“水袋子”,今年卻遭遇湖幹見底的窘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整個江漢平原,洪湖地勢最低,周圍所有的水都往洪湖流,洪湖是個有名的‘水窩子’,怎麼會旱呢?”當地氣象局一位人士如是説。

  荊州當地一位老記向新快報記者感嘆,以前他幾乎每年夏季都要來洪湖,每次到洪湖都是因為這裡澇,想不到今年來洪湖是因為這裡旱了,這對他來説,還是第一次。

  降水少升溫快洪湖蒸發量大

  曾小東是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通過多年的研究,他發現,洪湖是一個“碟”形湖泊,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湖水淺,“即使湖心也沒有很深的湖溝,最深處不超過1.35米,這個結構使洪湖不僅裝不了多少水,也經受不了乾旱。”

  儘管如此,每年冬季洪湖還是要往長江釋放一些水,以迎接來年雨季的來到,“這已經形成一個慣例”。按照這個慣例,去年冬天,洪湖也曾向長江放水。往年這麼做沒一點問題,但當2011年春季來臨的時候,所有洪湖人都開始為這一行為而糾結。

  洪湖遇到了過去幾乎很難遇到的大旱!洪湖水的來源,主要靠下雨,但今年春節過後,洪湖地區只降了兩場毛毛雨,連地皮都沒濕。直到5月21日,當地才終於下了一次中雨,但這場雨給洪湖唯一的變化是:將乾裂的湖底變成了無邊淤泥。記者了解到,這三次降雨,都屬於人工降雨!

  洪湖市水利局總工程師程剛告訴新快報記者,今年元月至5月20日,洪湖累計降雨量只有144.2毫米,為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少的年份,比洪湖旱情最嚴重的1962年少250毫米。

  降水少,升溫快,導致洪湖濕地蒸發量大,加上4月旱情出現以後洪湖周邊抗旱需要,附近農民搶抽湖水,加速了洪湖水位的下降。

  排水閘外水位低不能引水灌湖

  洪湖與長江過去是連在一起的。

  洪湖管理局主管濕地工作的副局長晏儒洲説,過去長江大堤不堅固,一到洪水季節,洪湖與長江就“融為一體”。建國後,長江大堤修得一天比一天堅固了,洪水衝擊江漢平原的次數大大減少。但“小兄弟”畢竟離不開“大哥”,後來,有關部門在長江沿河堤修建了許多涵閘,到了秋冬季,洪湖水位高,同時也為了迎接來年的降雨,打開閘門,讓過量的洪湖水排入長江;四五月份,為了將長江中豐富的魚類補充進洪湖,提涵閘,江水入湖。

  但到了今年春夏,長江與洪湖的水置換,變得舉步維艱。主要是今年長江的水位較往年相比,明顯下降。洪湖市水利局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今年長江水位比歷年同期偏低2.5米—5.6米。5月21日,在歷經五天長江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流量後,洪湖新堤排水閘外江水位依然只有21.19米,比洪湖水位低2.01米。按照程剛的説法,水面在閘底以下,無法自連通,不可能引長江水灌湖。

  承擔調蓄作用洪湖不堪重負

  江漢平原的水系被稱為四湖流域,由長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四大湖及成百小湖泊組成。四大湖中,長湖處在最上遊,三湖、白露湖居中,洪湖處在最下游。洪湖也因此成為諸水匯歸之地,因而成為具有江南地理特徵的水網地區。

  曾小東告訴新快報記者,4個湖泊承擔著長江中游地區涵養水分的作用,同時,在缺水時,也承擔者釋放水源的作用,對舒緩旱情有著重要作用。每年夏季,湖水蒸發厲害,4個湖互為作用,能産生很多鏈結效應。

  同時,每個湖泊都有著重要的調蓄功能:水多的時候,大小湖泊一起接納;水少的時候,大小湖泊一起出水抗旱。

  然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政府喊出“把水稻插到湖底、把莊稼種到湖心”的口號,導致“四大湖流域”中的三湖、白露湖就此消失,變成了農田。近幾年,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江漢平原眾多小湖泊也先後消失。

  洪湖也在當年修了圍堤,面積由原來的130多萬畝,變成了60萬畝。

  四大湖流域的調蓄能力由此大大降低。由於長湖與洪湖相比要小得多,洪湖在整個流域所起的調蓄作用更大,年復一年,洪湖日益不堪重負。曾小東舉了一個例子,原來一戶人家有4個水缸,現在變成2個,而且水缸也變小了,積聚的水少了,但喝水的人還是那麼多,甚至更多了,問題當然會接踵而至。

  據程剛介紹,由於今年的乾旱導致洪湖這個“水袋子”幹了,而“四湖流域”中的長湖水也幹了,“四湖幹渠”也已經乾涸無水。

  影響

  水利

  自然規律被打破了

  長江“桃花汛”第一次銷聲匿跡

  其實,今年的乾旱已是洪湖地區短期內出現的第二次極端天氣現象:2010年夏季,洪湖地區下了一場有史以來最大的暴雨,據洪湖氣象局昨日向記者介紹,該場暴雨連續降水量平均566毫米,超歷史同期最大值,導致當地出現大面積洪澇災害,連洪湖街頭的水都有1米多深,城鄉百姓和洪湖漁民損失慘重。

  洪湖地區接連出現異常天氣,讓人不由得聯想到目前網上熱議的長江中下游此輪乾旱與三峽大壩的關係,而在洪湖本地的論壇中,這樣的聲音也有出現。

  洪湖氣象臺臺長余傑自稱也很關注網上關於這一話題的爭論,但他告訴記者,洪湖連續兩年的異常天氣應該與三峽大壩的修建無關,他的理由是:“從1998年後,從洪湖當地的氣象記錄上看,災害天氣變化不頻繁,屬於正常值。”他支持“沒有三峽大壩,可能今年會更乾旱”這一説法。不過,他也承認,“可能有些規律我們還沒有掌握到。”

  洪湖市水利局總工程師程剛也認為,三峽工程對防洪是有益處的,“對今年的旱災影響不大,三峽大壩加大下泄流量後,應該説現在的江水要大於往年的自然流量,三峽大壩的調蓄功能顯而易見。”

  唯一令程剛感到遺憾的是,今年的嚴重乾旱,導致每年4月長江都會出現的“桃花汛”銷聲匿跡了。“桃花汛是長江中下游的一個自然規律,對沿江湖泊的魚類補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灌江納魚’説的就是這個。但今年第一次沒有桃花水了,這個自然規律被打破了,這是過去從未出現過的,但願它不會成為一種記憶。”

  農業

  眼巴巴盯著一點水

  沿湖各鎮農民築壩搶抽湖水

  據洪湖市一位政府官員講,當地抗旱主要引用洪湖水源。但隨著洪湖湖幹見底,它已經沒有能力向洪湖市其他內河補水。

  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是:引用長江水!葉家邊提灌站是洪湖市唯一的一個從長江提水的站點,設計流量每小時3.6立方米,原有4台裝機,如果發揮效用,能夠灌溉四五萬畝農田。但長江的低水位,導致該提灌站抽水管夠不著江水。即使到昨天,儘管經當地水利部門努力已有兩台裝機開始從長江抽水,但也是杯水車薪。東荊河是流經洪湖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洪湖水利局提供的資料顯示,5月21日,東荊河淘米埠從漢江入河流量每小時4.08立方米,就這點水,上遊縣市也正眼巴巴地盯著,由於缺乏協調,各流經縣鎮各自築壩搶水,東荊河水位一天內下降0.52米。據程剛透露,目前洪湖從東荊河提取的水都是河槽的存水,如果再無有效降雨,東荊河有可能斷流。

  抗旱水源嚴重缺乏,導致沿洪湖各鎮農民搶抽湖水,“部分村民因為取水問題互相爭鬥,甚至出現攻擊基層幹部的現象。”

  5月,正是中稻搶插的關鍵時期,由於缺水,農民只能讓騰出的土地荒著。據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的資料:截止到5月21日,全市受旱面積90.1萬畝,其中成災面積55萬畝,絕收面積6.8萬畝,中稻無水插秧面積33.7萬畝,直接經濟損失2.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