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湖北欲調長江水緩解旱情 因設備年久失修陷困境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0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武漢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乾旱

  可惜!江水白白流過"渴"湖北 可嘆!只有一座"喝水"大泵站

  尷尬!江邊人"要不來"長江水

  省內河塘湖庫紛紛見底,每天用水缺口1億立方米。日漸嚴峻的旱情,省防指喊出"向長江要水"。但從長江抽水的設備年久失修,面臨"有水也用不了"的困境。

  排澇泵站不少

  抗旱泵站極缺

  "目前流經湖北的長江水,利用率太低,95%以上白白流走。"一位水利專家如此説。長期重防汛輕抗旱的湖北長江沿線,在這次大旱面前吃了大虧。

  湖北長江沿線大型泵站分佈圖上,"排澇泵站"——將水抽排入長江——的圖標密密麻麻。其中緊靠長江邊的排澇泵站,就有55座。但"抗旱泵站"——從長江抽水灌溉——僅有松滋牌坊口一座。即使24小時不停,這座泵站也只能抽水15萬立方米。

  在長江沿線灌溉區,主要通過涵閘從長江裏引水灌溉。與每秒鐘要費3度電的抽水相比,引用涵閘的自流水灌溉顯然更划算。但大旱之下,長江水位偏低,江水根本無法通過涵閘自流進農田。

  5月23日的圖表顯示:長江沿線5座涵閘中,僅兩座還能進水。其中江陵觀音寺閘引水量,不到設計流量的三分之一。同在江陵的萬城閘,水量只到當初設計的五分之一。省水利廳堤防局負責人表示,這一情況短期內難以改善。"要讓長江沿線涵閘正常進水,三峽下泄流量起碼要比現在翻一倍,達到2萬立方米每秒。"這位負責人説。

  涵閘無法正常引水,使用泵站抽提成為主要手段。大型抗旱泵站的短缺,各地紛紛架設臨時泵機抽水。但因長江水位低,普通泵機無力大量抽取江水。

  九成超期服役

  開動問題百齣

  抗旱提灌設備老化,使湖北抗旱情勢更為嚴峻。

  全省現有抗旱灌溉泵站20000多處,大多為中、小型泵站,9成以上建於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一座泵站機組的使用壽命,最多只有25年。湖北絕大多數泵站,眼下實際處於超期服役狀態。

  本已老化的泵站,在罕見的大旱中常常"一觸即潰"。省水利廳人士介紹,天門一座抽水泵站,剛開兩天便損壞。更多的泵站因損壞、零件短缺,根本無法開機。"一座泵站正常運轉效率,應該在60%以上。但現在絕大多數的泵站,能達到30%就不錯了。"省水利廳人士説。

  針對泵站設備老化,省水利部門每年都在盡力維護,但因成本高昂,目前的財力僅能對大型排澇泵站進行改造。用於抗旱的大小泵站,無力改造。水利專家測算,一座中型泵站,進行改造需1800萬元左右。在鉅額的改造成本前,防汛再次壓倒了抗旱。眾多抗旱提灌泵站,只能在等待中繼續老化。

  大旱"逼"沿江各省

  向北方學習

  "在長江流域,長期以來都是重防汛輕抗旱。"長江防總專家王井泉如此説道。

  據王井泉介紹,長江流域氣候濕潤雨量豐富,堪稱"十年九澇"。在沿江各省份,防汛是頭等大事。有限的水利建設資金,必然向防汛建設傾斜。而長江水量豐富,通過涵閘自流引水,通常就可解決灌溉問題。這使得沿江提灌設施的建設,重要性大大降低。

  即使經歷這次的大旱,王井泉認為不會顛覆"重防汛輕抗旱"現狀。他分析稱,類似今年的極端天氣,畢竟不可能經常發生。如果大規模建設抗旱設施,會在多年內造成閒置。有限的資源被分流,甚至會影響正常防汛建設。"此後進行抗旱,仍將以應急形式為主。"王井泉説。

  但上了大旱這一課,長江流域對旱情重視程度將極大提升。王井泉表示,通過整險加固水庫、改造塘堰、河道清淤、整修渠道等手段,可大大提高各省份抗旱能力。而在抗擊大旱時,也將更多借鑒北方抗旱經驗。而北方在抗旱技術、設備等方面準備充分,必要時也將給長江流域更多支持。 記者 匡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