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翁士洪 愛心支教托起希望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0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翁士洪(左)支教時與西藏學生在一起。

  裘旭東攝

  【閱讀提示】

  偶然的邂逅,讓西藏成為他揮之不去的牽掛,並由此有了旨在幫助西藏貧困學生的教育援助。兩年多來,他多方籌款,為西藏林芝地區的學生帶去數萬元的援助資金;他不畏艱險,數次深入墨脫支教;他四處奔走,讓從沒走出過大山的孩子來到了上海參觀。他叫翁士洪,復旦大學的一名博士生。

  【鏡頭一】

  空曠的公路邊,荒廢的院子,破爛的圍墻,到處雜草叢生。空無一人的教室,一塊破舊的塑料布斜斜地擋著窗口,黑板上留著不知什麼時候寫下的“復旦希望小學”,還有黑板中央更醒目的“創教育之新”。這便是幫納小學留給翁士洪的第一印象。

  2009年暑假,在復旦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翁士洪報名參加希望工程志願服務,之後被安排在了西藏林芝地區希望工程辦公室。一天,他在整理各地援藏希望小學的資料時,“幫納復旦希望小學”的名字忽然閃過。幾經跋涉,翁士洪找到這所帶有母校名字的學校。然而,除了石碑邊的黑板上留有“復旦希望小學”的字樣外,已很難找到其他相關的痕跡。

  每到週五放學,幫納村的孩子們會結伴回家。林芝縣完全小學距幫納村有18公里——25分鐘的車程,10塊錢——可孩子們捨不得花這10塊錢。他們寧願説説笑笑走上3個小時。

  但5年前,孩子們不必這樣辛苦趕路。那時幫納村有自己的學校:幫納復旦希望小學,那是復旦大學在西藏唯一援建的學校。由於缺乏後續資金,學校逐漸難以為繼。2005年,幫納復旦希望小學與林芝縣完全小學合併。

  “我要盡力幫助這些孩子。”想到孩子們每週不得不走36公里的崎嶇山路,雨季還得躲避泥石流到學校上學,翁士洪滿是心疼。他和同伴們決定開展教育援助,幫助西藏貧困學生。

  2009年11月,返回學校的翁士洪開始聯絡各方進行募捐。20天后,3萬多元的善款被送到了西藏貧困生手中。同時,貧困生名單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了一個結對人,他們和遠方的哥哥姐姐互相牽掛和猜想。次仁擁措的結對人叫柳吳上,她給次仁擁措寫下了一些文字:“上天在遙遠的西藏給我安排了一個小女孩,和我牽手。也許,我的力量如羽毛一樣輕渺,她會不會還是像其他沒被幫助的西藏孩子一樣堅強地成長?”

  【鏡頭二】

  朦朦朧朧中醒來,翁士洪發現下了一夜的大雨停了,趕緊看手機,時間顯示為“5:00”。此時,他已徹底清醒了,再也沒有睡著。進墨脫的這一夜,只不過從半夜12點到淩晨5點短短5個小時。但對於整個復旦—墨脫支教團來説,卻是恍如隔世。

  在幫助幫納村孩子的過程中,翁士洪漸漸明白,對西藏的教育援助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之後,他在整理援助資料時,又發現了西藏墨脫縣背崩鄉希望小學。

  墨脫,是多少人心中的聖地,又是多少人腳下的畏途。

  海拔4000多米的多雄拉雪山是一道繞不過的天塹,每年只有三四個月季節性通車,亂石灘、原始森林、毒蚊、野獸……很多時候,夢想在此戛然而止。2010年7月,翁士洪帶領復旦—墨脫支教團,踏上尋訪這片神秘土地的征程。

  步行到達背崩鄉希望小學的當天,支教團就安排了課程。英語、數學等基礎課程,孩子們學得很快;音樂、美術等興趣教育,孩子們學得開心。加課、拖堂,這些在城市孩子看來最不情願的事,卻成為墨脫的孩子們最真摯的請求。

  一次課間,空蕩蕩的走廊裏,一個小女孩用粉筆在陽臺上很認真地寫字。待翁士洪走近,害羞的小女孩立刻用小手把粉筆字擦掉。翁士洪從痕跡中依稀辨認出“我愛你,新來的老師”。第二節課結束時,更多不同筆跡的“我愛你,老師”、“老師,謝謝你”出現在陽臺上。翁士洪內心感動,甚至有些想要流淚。這些純真而善良的心,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是多麼的珍貴。這些不畏上學路上艱辛跋涉的純真孩童,用普通話喚一聲老師,相熟以後,用藏語更親切地叫一聲“阿佳”。

  離開墨脫的那個清早,孩子們紛紛趕來送別,眼中充滿了留戀。走遠了,翁士洪回頭遙望,那些前來送行的孩子們仍然站在半山腰上,望著老師們離去的身影。

  每當有人問起翁士洪對墨脫支教的體會,他總是平靜地説:“墨脫歸來不言路,支教回來不談書。”

  【鏡頭三】

  2010年12月25日,西方的聖誕節,疲憊的翁士洪睡到下午5點,室友喊醒了他,遞給他一封信。“索朗仁次”,寄信人的名字給了翁士洪一個驚喜,是來自結對資助孩子的來信。信中,有一張手工製作的聖誕賀卡。這一聲來自西藏學生的聖誕問候,對翁士洪來説,還意味著更多。

  索朗仁次是接受資助的孩子之一。2010年小學畢業,他成為林芝縣小學升初中的狀元,成功考入上海的內地西藏班中學。“我期中考試得了年級第二,但在接下來的月考中因為體育少考了10分,所以落到了年級的並列十七。唉!”信中,索朗仁次有很多新鮮事要向親愛的“翁士洪叔叔”彙報。

  在被稱為“太陽寶座”的西藏林芝,那群黝黑瘦小、臉上永遠紅撲撲的孩子,從沒想過有一天會看見高樓。

  當得知上海團市委少年部計劃每年與西部省份舉辦一次“城鄉少年手拉手暑期夏令營”活動時,翁士洪趕緊聯絡西藏林芝團地委。於是,在2010年7月,墨脫的孩子們登上了拉薩至上海的火車。他們第一次走出墨脫,走出西藏,來到了上海,來到了復旦大學,走進了世博園。

  至此,翁士洪將支教活動發展為長期互動交流項目的想法,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每年組織一批復旦志願者去西藏支教,同時資助一批墨脫師生到上海和復旦大學參觀交流,並長期為西藏有資助需要的學校和孩子提供捐助,是翁士洪更為長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