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清華暨大商業冠名引爭議 自籌經費成高校發展瓶頸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20: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清華暨大商業冠名引發爭議 折射高校發展瓶頸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百年校慶剛過一個月的清華大學因一座教學樓被商業冠名再次成為焦點;不到一週前,即將迎來百年校慶的暨南大學也因同樣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

  富力地産花1400萬元人民幣買下了暨大主教學樓的冠名後,引發學生質疑:富力的捐款僅佔教學樓總建設款約13%,捐資比例最小,憑什麼有冠名權?聰明的真維斯這次選擇了不透露,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其廣告效應。

  暨大校方的回應稱,此舉是“按照暨南大學捐款規定,參照其他高校慣例,捐款佔到該建築物造價一定比例可以獲得冠名權”。清華的回應也是,“為校園建築物命名是國內外學校籌集資金的通行做法”。

  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官網顯示,共有29個項目在籌集資金,其中14個為院所、中心或者博物館、實驗樓等樓宇,冠名捐贈金額超過7.5億元。北大教育基金會的官網上也列出了新物理樓、工學院大樓等籌資項目,雖未像清華一樣明碼標價,但也註明:如果捐贈額度達到建築項目所需資金的一半,可以獲得該建築的命名權。由此可見,這種“慣例”和“通行做法”似乎確為高校默認。

  其實,高校圖書館、教學樓、實驗室等被冠名不是最近才有。在中國高校最多的逸夫樓,即為香港實業家邵逸夫遍撒愛心各處捐建;即便不去掉企業家的姓氏,北大新崛起的李兆基樓、清華的蒙偉民音樂廳都未引起這樣的爭議。再退一步,即使是以企業名字冠名,暨大也還有“合景泰富樓”、“中惠樓”,清華也有“宏盟樓”、“裕元樓”等。

  唯有此次富力、真維斯引發爭議,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不能接受地産、服裝這樣商業氣息濃厚、知名度較高的企業,讓清凈象牙塔變成了廣告賣場。更有調侃者列出了諸多或荒誕不經或不登大雅之堂的行業品牌冠名以示譏諷。

  “真維斯樓”、“富力樓”出現的深層背景是高校生存發展要自籌經費。近年在高校盛行的董事會即起著這方面的作用,工商界董事的資格取得和商業贊助的條件也大多明文標示。在“董事會”這一聚集社會力量辦學的新招牌下,高校建築紛紛被冠名也就不足為怪了。儘管1997年當時的國家教委曾有明確規定:各類學校中,屬國有資産的校(園)舍、教室及其他建築物,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拍賣其冠名權。校(園)內各類教室、各類建築物不得以捐資者名字命名(如遇特殊情況,則需審批)。但當時還沒有高校擴招、教育産業化、大學董事會等等“新鮮事物”。

  眾多中國高校校長們現在頭疼的是:如何在回報捐贈者善意的同時,保持高校的獨立性和聲望。也許,從“真維斯樓”和“富力樓”開始,這個問題有望正式擺上校長們的辦公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