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廣東化州濫採鈦礦 5000畝農田2000余畝林地被毀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11: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村民統計數據顯示,還有2000余畝林地被破壞,數萬村民"失地"生存艱難

  ▲村民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0月,6個管理區超過7000畝農田、林地因濫採鈦礦被毀壞。圖為被淤泥掩埋的農田。

Google截圖能看出平定鎮的羅江成"人工黃河"。

平定鎮的一個收購點正在曬鈦鐵礦。

流經平定的羅江被洗礦的淤泥污染成"黃河"。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湯凱鋒 發自化州 統籌:胡念飛

  ◆據平定鎮村民挨村挨戶統計,截至2009年10月,6個管理區超過5000畝農田、2000畝林地,因濫採鈦礦而徹底毀滅。

  ◆羅江下游逆流而上,河流周圍密布著數十個洗礦場和採礦場,洗礦後留下的淤泥大量排入江中,羅江恰似"黃河"。

  ◆村民統計出的"死亡名單"顯示,10多年來,被廢礦池淹死的婦女兒童就有50多人,大多數是十二三歲以下的兒童。

  平定鎮,位於粵西化州市北部,地處兩廣交匯點,羅江貫穿全境。官方勘探數據顯示,平定鎮鈦礦儲量達到1000萬噸,分佈在馬力、陸贈、新華、旺垌、低坡、積田、那賓等行政村,在廣東素有"鈦礦之鄉"的美稱。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平定鎮的鈦礦陸續被開採。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採礦開始變得機械化和無序化。

  今天,鈦礦已經成為平定重要的經濟支柱。

  近期,南方日報記者深入化州平定鎮各村調查發現,貫穿全鎮的羅江已經儼然成為一條"黃河",據村民不完全統計,超過5000畝農田和2000多畝林地因採礦遭到毀滅性破壞,數萬村民過上了失去農田的生活。更為嚴重的是,採礦留下的大水坑,已經淹死50多人。

  南方日報記者以買礦者的身份,深入探尋化州鈦礦開採的市場暴利以及無序開採背後的深層原因。

  絕望的春耕

  農田被挖空了,有些坑深達五六十米。村民指著被破壞的農田説,村裏的鈦礦大都露天開採,用鉤機採挖後,只剩下深深的大坑,根本無法耕種

  春耕季節已過,但平定鎮陸贈村豐塘小組村民曾步雲的田地卻始終荒蕪。

  "我已經好多年沒有耕過田了。"望著曾經耕種多年的土地,曾步雲有些哽咽,"你看看,我們這個村民小組原本有70多畝土地,現在只剩下五六畝旱地了。"

  據不完全統計,和曾步雲一樣,渴望種地最終陷入絕望的村民,在平定鎮就有數萬人。南方日報記者走訪馬力、陸贈、新華等村發現,大撈、豐塘、河村、新村、官塘坡等數十個村民小組的農田,大面積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

  是誰有那麼大的能耐?村民直指"濫採鈦礦"!

  官方勘探數據顯示,平定鎮鈦礦儲量達到1000多萬噸。礦藏備受外地人青睞。"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有村民用鋤頭挖礦。"陸贈村年紀比較大的村民回憶説,"他們挖礦後,還會把泥土填回去,農田最起碼還可以耕種。"

  然而,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平定涌現出大量的私人"掠礦者",開採進入機械化和規模化時代。也正是在這不到20年的時間裏,各個村的農田因瘋狂挖礦而慘遭毀壞。

  "最明顯的是,農田被挖空了,有些坑深達五六十米。"村民陸先生指著被破壞的農田説,村裏的鈦礦大都露天開採,用鉤機採挖後,只剩下深深的大坑,根本無法耕種。

  此前,儘管當地政府在一些公開的文件中稱,對村民反映的農田問題已經進行了"補救",但南方日報記者的調查卻證實,這些補救措施無法讓農田恢復耕種。

  在官塘坡村民小組一片近百畝農田中,遍地可見鮮紅的"傷疤",記者走近農田發現,填回農田的全是從洗礦池運回的淤泥。

  也就是説,雖有些農田填回了"泥土","但填的都是洗礦後的淤泥,表面上有泥土,實際坑仍然很深!""這個地方有20多米深。"一位正在田裏除草的村民指著鄰近的農田説,沒有人敢在這上面走"一旦走上去,很可能陷進去。"

  儘管有些沒有蘊藏鈦礦的農田得以倖免,但很多農田被洗礦後的淤泥覆蓋,根本無法耕種。由於挖礦嚴重損毀農田水利設施,很多倖存農田根本無法灌溉,只能"望天耕地"。

  而官塘坡村民李信發(化名)則向記者透露説,有些村為了種田,村民只能去"買水",即以灌溉一畝多少錢的方式,向一些山塘和水庫老闆買水。

  "要麼不種地,要麼靠天種地,要麼買水種地,我們只有這幾種選擇。"李信發説。

  除了農田,山林旱地也被掏空。在擔傘塘村道邊上,大片的旱地被挖得坑坑洼洼,土地"傷疤"上只留下一些石頭。

  村民曾某拿著一份有各村村民小組簽字的表格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據他們挨村挨戶統計,截至2009年10月,6個管理區超過5000畝農田、2000畝林地,因濫採鈦礦而徹底毀壞。

  "採礦毀壞農田後,我們再也沒種過水稻。"村民傷心地説,"別看我們是農村人,但我們每個月還要掏一兩百塊去買米吃啊。"

  洗礦造"黃河"

  由於洗礦點向河裏排淤泥,一條羅江上遊的支流從馬力、陸贈、新華等村流過時,十幾公里的河流全被泥漿覆蓋,河床也被厚厚的泥漿抬高

  除了農田被毀外,另一個無法耕種的原因是,挖礦對水利設施的破壞。

  站在平定鎮橋上望去,整條羅江呈黃色,雖然河面水流緩慢,但水下卻淤泥涌動。記者從羅江下游逆流而上發現,在數十公里的河流周圍,密布著數十個採礦場和洗礦場,洗礦後留下的淤泥大量排入江中。

  在麻塘村民小組附近,就有兩個大型洗礦點,洗礦後流出的淤泥不僅覆蓋了農田的香蕉樹,而且填埋了附近的魚塘。"看著魚塘越來越小,我們也十分無奈。"附近的村民説。

  由於流經路線上有洗礦點向河裏排入淤泥,一條羅江上遊的支流從馬力、陸贈、新華等村流過時,十幾公里的河流全被泥漿覆蓋,河床也被厚厚的泥漿抬高。

  "你們看,這水能灌溉嗎?"3月初,在新村村民小組和江啟村民小組交界處附近,正在為春耕灌溉發愁的林先生有些激動。他順手拿起一根樹枝,插入水渠中又拔了出來,"泥漿起碼有1.5米深。"他指著樹枝上留下的黃泥印跡痛心地説。

  "別説灌溉,一到下大雨的時候,水渠裏面的泥漿還會倒灌進農田。"林先生説,"原本一條清澈的江,就因為採礦被毀了。"

  記者調查發現,羅江上遊的這條支流境內,河流的淤泥主要來自大大小小的採礦點,而在支流中下游地段,大部分淤泥則是從洗礦點流出的。

  知情人士説:"在洗礦的過程中,有很多沒有用的黃泥要淘汰,這些被洗掉的黃泥成為淤泥流入江中。"

  在平定居民的記憶裏,羅江原來可不是這樣的。"這條河變成這個樣子,至少有4年時間了。"平定鎮居民林友民(化名)向南方日報記者透露説,由於常年渾濁不堪,羅江也被當地人習慣地稱為人工"黃河"。

  在Google地圖上,這條人工"黃河"赫然可見。記者輸入"平定鎮"後,查詢結果顯示,被污染的支流經過平定鎮時,和從另一側流入的羅江匯合,兩江將平定鎮圍在其中,匯合後呈"Y"字形流向下游。但令人震撼的是,兩條河流所經過的平定地段,左側的江水一片黃色,右側的江水則呈綠色,二者匯合之後,流向下游的羅江也變成了一條"黃河"。

  "黃河"破壞生態,廢礦池還"吃人"。南方日報記者在村民統計的一份死亡名單中看到,10多年來,被廢礦池淹死的婦女兒童就有50多人,大部分都是兒童,有部分是年紀較大的婦女。

  逐利與失序

  "買一個小礦場要十幾萬,但10多天就可回本。"知情人士稱,在遍地開花的採礦點中,雖然有些有開採證,但多數均屬無證偷採

  不過,在當地村民看來,"寶藏"並沒有給本地人帶來太多財富,"真正發財的是外來承包礦區的老闆。"

  鈦礦市場行情如何?如何才能承包到礦場?南方日報記者以買礦者的身份,試圖探尋鈦礦市場的利益空間以及濫採背後的管理問題。

  "真正致富的是一些外地老闆。"某知名採礦公司一名礦場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説,老闆拿下礦場後,一般雇請當地人負責看管,"有些老闆甚至擁有七八個礦點。"

  實際上,始發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採礦並沒有讓當地村民反感,"當時只是小規模,還會把泥土填回去。"但到了90年代中後期,大大小小的私人礦主不斷涌現,且對礦場的爭搶變得越來越激烈。

  "到今天,大部分老闆都以註冊公司的形式,去獲得開採證,有些公司有六七個採礦點。"知情人士拿出某家公司2007年辦理的開採證告訴記者,儘管開採證上註明了礦點的範圍,"但開採證上註明的地理坐標與實際開採的範圍不符。"

  "現在有很多小礦點是沒有開採證的,買一個小礦場要10多萬元,但10多天就可以回本。"上述這位礦場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説。

  "一般情況下,12噸泥土裏面能洗出1噸粗礦。"這名負責人説,一個小礦場,一天能挖600多噸泥土,拉到洗礦場清洗後大概可獲50噸粗礦。

  粗礦主要含鈦礦、鐵粉和白砂,一般來説,粗礦的價格主要參照鈦礦的純度,一成純度55元,"比如純度能達到六成,每噸的價格就是330元;如果是七成,每噸的價格就是385元。"

  這名負責人給記者仔細算了一筆賬:一個小礦場需要八九個員工,每人一天的工資是六七十元,一天需要500元左右;大型鉤機每小時要160元,工作一天需要1600元左右……而一個小礦區一天就可以生産50—60噸粗礦,"除去成本,每天賺1萬左右沒問題。"

  粗礦賣給精細加工廠後,價格更加可觀。據知情人士透露,加工廠從粗礦裏每提取出一噸鈦礦,價格就有650元左右。同時,提取出來的鐵粉每噸也有650元左右。此外,白砂裏面還可以提取少量的鋯英石,價格為3000多元一噸。

  不過,在採礦之前,老闆需要請人探測所選礦區的儲存量和礦的純度。

  沒有開採證的礦場不會被查嗎?一位在礦區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每次執法部門前去檢查的時候,老闆都要有所"準備"。因此,儘管採礦對當地的農業和環境造成重大影響,但一直都沒停下。

  這在上述礦場負責人中得到證實,他還透露説,很多礦點以前都沒有合法採礦證,但開礦賺錢後,慢慢就搞到了開採證。

  實際上,2005年前後,飽受濫採鈦礦危害的村民,就不斷向上級部門反映。隨後,在有關部門的督促下,情況有所好轉。

  "當時所有正在開採的礦點都暫時停止開採,也抓了一些人。"官塘坡村民小組村民楊海斌(化名)告訴記者,他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一個和他同一個村小組的村民,因無證開採兩個礦點,不得不丟礦潛逃,直到前年才回家。

  2008年10月,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在《關於同意委託出讓化州市平定鈦礦採礦權的批復》(粵國土資礦管函〔2008〕1516號)中稱,同意茂名市國土資源局以拍賣方式出讓化州市平定鈦礦採礦權。

  不過,該文件同時也提出,要深入整頓化州市平定鈦礦資源開發秩序,妥善解決好現有鈦礦採礦權的處置問題,並確保礦山安全、環保和土地復墾等工作落實到位。

  儘管當地有關部門在公開的文件中稱,平定鈦礦已進入了依法開採的良性軌道,實現了從零星開採向集約開採、從無序開採到協調開採的轉變。但當地村民卻質疑:"如果已經依法有序開採,那為什麼我們的污染依然嚴重,水利設施依然被毀滅?"

  "如果礦都挖完了,村民該怎麼辦?"記者問。

  "挖完了就種田嘛。"這名礦區負責人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