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重慶5月氣溫起伏大 氣象局:高溫與三峽工程無關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10: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20日,重慶拉響高溫橙色預警,市民用手遮擋刺眼的陽光。 記者 徐元賓 攝

5月21日,氣溫下降,市民穿上了長袖。 記者 張永波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資料圖片)

  本月有36個區縣氣溫曾攀升到37℃,20日萬盛區最高氣溫達到40.3℃,更是成為全國最熱的地方。一天后,伴隨著大風大雨,主城溫度直降17℃。

  進入5月,重慶已出現幾次這樣反復無常的天氣,這是否正常?是否跟三峽工程有關?今夏重慶是不是要比往年更熱?會不會有旱災出現?昨日,市氣象局局長王銀民和市氣象臺臺長劉德做客人民網重慶視窗,就市民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

  今年夏天可能比往年熱

  回顧5月以來,萬盛連續兩天衝破40℃,主城也連續三次刷新紀錄,這是否代表今夏會出現異常炎熱的天氣呢?對此,王銀民表示,今年5月的氣溫起伏比較大,有36個區縣攀升到37℃,20日萬盛以40.3℃的高溫位居全國榜首。不過並不能就此引申出今夏天氣就很異常,畢竟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年份在5月中,某些區縣的最高溫達到40℃。

  王銀民説,5月出現高溫和今夏是不是有高溫沒有必然的聯絡,在氣象資料的統計中,1969年、1985年和2007年的5月份氣溫也很高,平均氣溫比歷年同期都偏高1.5℃左右,但整個夏天還是比較正常的。

  據市氣候中心預測,根據前期大氣海洋的影響因子分析,預計今年夏天重慶的溫度可能偏高,預計大於35℃的高溫天氣要比常年同期多3~5天。長江、嘉陵江、烏江這些地方,大於40℃的高溫天氣比常年同期多1~3天。不過從整體來看,今年夏天重慶的高溫天氣同去年相比,基本相近。

  5月高溫與三峽關係不大

  "5月份就感覺重慶的天氣像盛夏一樣炎熱,這是不是和三峽工程有關係呢?"對此,王銀民表示,2006年重慶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當時有很多網友就提出一個問題,説重慶乾旱是不是與三峽工程有關?其實這兩者沒有直接的關係。這是因為三峽工程從內陸來講是比較大的一個水體,但是相對全球來講是一個很小的水體,真正能左右大氣變化的是海洋,海洋的溫度變化對大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對全球大氣的變化,三峽工程的作用就顯得非常小。

  王銀民説,像5月份的高溫也不只是重慶,四川這一段時間溫度也比較高,只是重慶特別高一點,但是這與三峽工程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按照一般原理,水體冬天對周邊的溫度有一定影響。夏天吸收了很多熱量,冬天就會釋放出來,這樣大氣的溫度就會高一點。而夏天水體的溫度本就比陸地低,按説影響的結果應該是夏天水體周邊的溫度比往年要低一些。所以,影響重慶氣溫的主要原因還是受海洋的影響比較大,是整個大氣環流裏綜合作用的結果,並不是三峽一個水庫的影響。

  汛期有3~4場區域性暴雨

  從5月開始,我市就進入了汛期,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雷電、冰雹、暴雨等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會逐漸增高。那麼在未來幾個月內,重慶的天氣走勢怎樣呢?有哪些是需要注意和防範的呢?對此,劉德表示,汛期(5~9月)最容易出現暴雨、雷電、暴風、高溫、乾旱等氣象災害。

  據市氣象臺的預測:今年汛期我市將會出現旱澇交錯的特點,高溫伏旱比較明顯,同時汛期降水總體上是偏少的,但是汛期有3~4場區域性的暴雨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6、7月和8月的下半月。因此在防災減災方面,應該注意這樣幾方面:一方面要積極應對高溫、伏旱和森林火災;另一方面要防範暴雨及其強降雨引發的山洪災害;同時還要防止雷電等強對流天氣。

  不能把長江中下游問題

  歸結于三峽工程

  最近,湖北、江西等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嚴重乾旱,僅湖北就有50萬人飲水困難、千萬畝農田受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域面積創下有衛星觀測以來的最小。和近幾年三峽及周邊頻發的泥石流、地震、水災等一樣,又有聲音將這次大旱歸結為三峽大壩所致。

  這些災難真的和三峽有關係嗎?三峽後續工程要注意些什麼?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工程專家盧耀如。

  記者:説到地質災害,宜昌等地有關部門稱,庫區面臨著一個"庫岸再造"的過程,這一般需要多長時間?主要會給當地帶來怎樣的影響?

  盧耀如:庫水主要影響一般有幾年到10年時間,不會很長。我們應知道,地質災害是不可避免的,三峽在建壩前,滑坡、泥石流就較多。修建水庫後,國家關注地質災害防治,在三峽庫區還是取得很好的進展。重慶地區由於監測預警起了作用,去年雖然有不少地質災害發生,但卻是零傷亡。今後,不能高枕無憂,仍要密切注意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並繼續進行防治。

  記者:當初説,三峽工程的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會成為調節四川盆地氣候的空調,可為什麼近幾年極端天氣那麼多?

  盧耀如:這種極端天氣全都歸因于三峽工程,肯定是欠科學的,也不可能。

  當然,在長江中游三峽大壩攔腰一截,必然改變著原先平衡的狀態,使長江流域這一個自然系統一分為二,不僅一切地質作用都要産生調整演化,空氣中水氣流動也會有相應變化。但是,這和大片地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相比,應當説是不可等同的。去年福建、海南等許多地區也發生大水災,這肯定不是與三峽有關。

  記者: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些年來關於三峽的利弊之爭呢?

  盧耀如:客觀上講,任何一個工程的修建都會對自然界有所影響,只是程度問題。比如我們建設大都市、對海域的開發利用等,對大自然也有不利影響,所以不僅是一個三峽存在利弊之爭。我們要做的是將影響降至最低,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和諧自然。所以,我們要對三峽工程作綜合評價。不能把長江中下游現在的很多問題都歸結到是因為三峽引起的。長江流域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災害鏈,沒有三峽,洪水也會引起滑坡、泥石流,各地都可能發生。據東方早報

  焦點釋疑

  ●泥石流

  我們不可能讓地殼不發生滑坡、泥石流災害,但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完全有能力將滑坡、泥石流的損傷降至最低,重慶庫區去年零傷亡就是一例。

  ●電荒

  中國目前火力發電佔發電量78%左右。水力發電只有百分之十幾,其中三峽的電量目前又只有水力發電的十分之一,為什麼還有電荒?主要還是跟火力發電有關。

  ●乾旱

  那長江中下游出現乾旱,洞庭湖、鄱陽湖水位連年下降,很大程度上與人工圍湖有關。自然界中,經常有旱澇災害。今年洞庭湖等旱災不應歸因于三峽。

  ●洪水

  長江泥沙含量在增大,大量泥沙勢必會造成湖泊淤積,減低有效的分洪蓄洪作用,增大了洪水的隱患。長江流域的洪水災害不容忽視。

  相關新聞

  "千湖之省"湖北989萬人遭受旱災

  據新華社電 塘堰乾涸,水庫"無水",長江漢江告急,中小河流斷流,成千上萬畝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龜裂……湖北,這個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譽的水鄉澤國,正承受著乾旱巨痛,持續乾旱已造成989萬人受災。

  氣象預報未來10天內仍將無有效降雨,災情有可能繼續發展,湖北省民政廳昨日啟動了全省自然災害救助三級應急響應。調查稱湖北水利建設投入不足成抗旱難重要因素。

  氣候監測顯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長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少。降水持續偏少導致江河、湖泊水位異常偏低,水體面積減少明顯,農業生産受到影響,部分地區出現飲水困難。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未來一週長江中下游氣象乾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旱區的缺水狀況仍將持續。氣象部門將抓住有利條件全力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