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哈藥集團“傳銷”調查:北海傳銷人員千里投奔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哈藥直銷産業調查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崔曉林 馬玉忠I哈爾濱報道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執著申報,哈藥集團終於獲得了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牌照。2009年12月1日,哈藥直銷業務開始試運行。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投資3億元資金啟動的直銷産業,起步于“10年創收100億”的宏偉夢想,卻意外地陷入了令人尷尬的“被傳銷”現實。

  2010年3月某日,傍晚。這個時節的哈爾濱沒那麼冷。

  某建築公司女老闆李麗娜(化名),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説有一個千載難逢的大生意,“不做可惜”。

  聽説有“大生意”,正因公司不景氣而發愁的李麗娜一下來了精神,她馬上和朋友見了面。

  朋友説,這個“大生意”,就是哈藥集團的直銷産業。在了解了哈藥直銷的運行模式和獎金分配製度後,李麗娜快速做出了決定:加入哈藥直銷。

  在李麗娜看來,哈藥直銷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這不僅由於“哈藥集團”這一金字招牌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哈藥直銷還是個巨大的財富誘惑。李麗娜按哈藥直銷的模式推算了一下,如果做得好,一年可以掙500萬。

  躊躇滿志的李麗娜,自己先在哈藥直銷管理中心辦卡買産品成為了哈藥直銷會員,然後在親朋好友中物色合格的人選,組建了自己的運營團隊。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李麗娜的哈藥直銷業務做得紅紅火火,有模有樣。

  然而,正在全力開創新事業的李麗娜,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裏,漸漸發現自己竟陷入了“傳銷”的陷阱。

  鬱悶的不止李麗娜一個人。採訪中,記者直接接觸或間接通過直銷會員提供的以“退單申請書”、上訪信函等方式要求退單或者希望改善經營制度和市場環境的人員不在少數。“哈藥直銷是傳銷”的傳言更是經常聽到。

  也許,哈藥集團才是最大的鬱悶者,這位中國醫藥企業的大佬,投資3億元啟動的直銷産業,起步于“10年創收100億”的宏偉夢想,卻意外遭遇了令人驚訝的“被傳銷”。

  哈藥進軍直銷業

  目標:10年創收100億

  事情要從5年前説起。

  2006年8月,哈藥集團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上發表了申牌聲明;2008年11月,哈藥集團正式獲得商務部批准,拿到了醫藥界首張直銷牌照,這也是國內首家A股上市公司進軍直銷領域。

  2009年12月1日,在經過了一年的準備之後,哈藥集團宣佈其直銷業務開始試運行。

  當日,哈藥集團在哈爾濱萬達假日酒店召開了《哈藥健康産業新産品暨哈藥直銷試運營媒體溝通會》。“儘管到會的媒體不算多,省內及國家級駐黑龍江的新聞機構加起來也就十幾家,但場面還是很隆重的。”2011年4月中旬,當時曾參會的一位當地媒體記者表示,當時,“哈藥進軍直銷業”這一新聞在省內引起的震動不小,很多市民對此十分關注。

  “那場面,就好像企業要上市,而你恰巧可以搞到原始股一樣。尤其直銷業,此前做安利、天獅、完美等直銷品牌的人,成幫結隊投到哈藥直銷旗下,場面相當壯觀。”該記者介紹,哈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巍也出席會議併發表了講話。“發言中,劉巍代表集團表達了對哈藥直銷給予的厚望。”

  隨著“媒體溝通會”的召開,備受業界關注的哈藥直銷領導班子走上前臺,其中劉宏宇出任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另有三位副總經理。

  在領導小組中,一把手劉宏宇是位資深哈藥人。1970年出生的劉宏宇,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此前曾任哈藥旗下的人民同泰連鎖藥店的總經理。據介紹,劉宏宇曾深入研究過安利的營銷模式及企業文化,對直銷業非常熟悉。

  而領導小組中最大的亮點,應屬副總經理蔣順蓮。作為原天獅集團中國區市場總監,蔣順蓮曾帶領天獅集團銷售團隊,創造出銷售額每年遞增20%以上的業績。

  除了領導核心,還有一個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就是鄭鳳強。鄭鳳強先後擔任安利(中國)高級業務營運經理、天獅集團中國區總裁、百亮超市(國際)集團全球副總裁、三生大中華區執行總裁以及富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顧問等職務,被媒體評價為“中國直銷行業最具潛力的CEO”。2009年12月,鄭鳳強受聘擔任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顧問一職。

  在業界,鄭鳳強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人氣,他的加盟,在“頭三腳難踢”的哈藥直銷開業之初,顯得尤其重要。“中國直銷業現狀”、“國際直銷行業發展趨勢”、“哈藥進軍直銷業的優勢和未來”……在哈藥直銷做顧問的一年時間裏,鄭鳳強在各個場合的演講,總是會迎來最為熱烈的掌聲。

  作為國內藥業的龍頭企業,據睿富資訊評估,哈藥集團的品牌價值超過140億元,且每年有近10%的增長,這樣一家如日中天的大集團,進軍直銷領域出於何種構想?

  對此,劉宏宇在2010年5月召開的一次直銷新會員業務交流會上曾表示:從資金上,集團為哈藥直銷項目準備的第一批資金是2000萬的現金,哈藥獲牌後,集團第一期投入了3億元資金,並在2009年4月正式升級為哈藥集團全資子公司(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總公司提出,三年內對直銷公司沒有任何利潤要求,建立直銷項目主要是為了達到集團利潤飛躍性突破。在哈藥直銷起步初期,其主要任務是擴大直銷區域和建立服務網點。

  “我也了解了國內的大部分直銷企業,我們在資金準備上是排在前幾名的。另外,哈藥集團還會利用充分的社會資源,對直銷項目保駕護航。直銷項目畢竟在國內的推廣過程中間還有一定的市場阻礙,但哈藥集團無論從項目的立項還是前期的準備上,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劉宏宇在交流會上説。

  2009年12月,鄭鳳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哈藥集團已經制定了未來8~10年直銷業務銷售100億元的目標。

  2010年3月,前文提到的李麗娜成為了哈藥直銷的一名會員。2010年5月22日,她和眾多會員一起,參加了“哈藥集團健康産業市場戰略研討暨經驗交流會”。

  根據參會人員提供的視頻資料,記者看到,顧問鄭鳳強在作大會發言時表示,作為國有大型股份制公司,哈藥集團在2006年實現了年銷售額達百億元的目標,在經過一番研究後,生物工程、疫苗和直銷被確定為三大支柱産業。

  “隨著近幾年直銷行業的規範,國家政策的支持,直銷將成為哈藥業績增長的突破口。”鄭鳳強在大會上説。

  “3億元啟動資金比2005年安利的2000萬美元還要多。”鄭鳳強説,3年內不作利潤要求更顯示了哈藥的長遠打算:前3~5年的時間,進入到內資企業的排頭兵序列;後3~5年的時間,成為國內企業的排頭兵,實現銷售額100億元的目標。

  “目前除了安利公司以200億元銷售額一枝獨秀外,其他直銷企業離100億元還有很遠的距離,像天獅也才只有二三十億元的銷售額,實現100億元的目標意味著穩居國內市場三甲。”鄭鳳強表示。

  這意味著,哈藥借3億元的啟動資金,將要打造一個醫藥界的直銷領軍者。

  被追逐的哈藥直銷

  北海傳銷人員千里投奔哈爾濱

  從2010年6月至今,《中國經濟週刊》數次趕往哈爾濱,對哈藥直銷現狀進行採訪。哈藥品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令記者印象深刻。

  “我們是衝著哈藥的品牌來的。”很多哈藥直銷的會員向記者表示,哈藥是國企,要實力有實力,要政策有政策,跟著哈藥幹,準沒錯。

  在這些會員中,有普通職工、大學老師、機關幹部,還有不少的離退休人員,及從事過其他品牌直銷的業務人員。

  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混跡其中:來自廣西等地的曾經從事非法傳銷的人員。也許正是他們,讓哈藥直銷,開始變得“像傳銷”。

  據知情人透露,在一名叫汪慶(音)的“大團隊領導人”帶領下,這些人員曾在哈藥直銷業務創辦之初,參與過哈藥直銷培訓班的創建及管理。

  為何傳銷人員會看中哈藥直銷?

  “這群人看中的,就是哈藥直銷誘人的獎金制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汪慶的手下,有兩個二號人物,一個叫路平(音),一個叫高武(音)。此二人分別掌控一個“超級團隊”,二人手下的三號人物群體中,有些人就是從廣西而來。三號人物群體的下面,則是蜘蛛網一樣的會員分支網絡。

  而無論在網絡的哪個節點上,其最主要、也是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首先要成為哈藥直銷的會員,然後才可以去發展團隊。

  辛某化名,女,30歲左右,黑龍江人。2006年開始,辛某一直在廣西北海從事一種叫做“純資本運作”的傳銷活動。

  5年來,辛某在北海的日子可謂充滿辛酸。2010年春天,辛某得知哈藥開始做直銷,就從北海回到了老家黑龍江,在哈爾濱住下來,並開始對哈藥直銷進行深入了解。

  “我覺得哈藥的這個項目非常值得做。這有點像廣西的‘資本運作’,只是‘資本運作’需要你發展三條線,哈藥直銷只要發展兩條線就可以,而且,最主要的,哈藥是國企,可信。”辛某對記者説。

  成為哈藥直銷會員之後,辛某迅速把業務發展到了自己熟悉的北海。她在北海租了房子,建立了“哈藥直銷駐北海工作室”,購置了電腦及必要的辦公用品,開始在北海發展業務。

  “加入哈藥直銷,路平是我的介紹人,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團隊大領導,為了支持我工作,路平還遠赴北海,去我的‘哈藥直銷北海工作室’指導工作,並對我的工作表示讚許。我現在的團隊已經有30多人,他們絕大多數是原來做‘資本運作’的,來自甘肅、江西、山東、河南等十多個省。我的下線們個個經驗豐富,所以業績上升很快。”辛某坦言,做哈藥直銷,沒人在意到底銷售多少産品及産品的質量到底好不好,大家在意的,是如何發展下線,把鉅額獎金揣入懷中。

  辛某表示,從廣西來加入哈藥直銷的這些人,大都做得很“成功”。“這些人有經驗,知道如何發展下線,半年多的時間裏,我的團隊中,有好幾個人都在外地建立了自己的團隊。”辛某向記者表示。

  據記者調查了解,哈藥直銷團隊的&&人,被下屬稱為“網頭”,在哈藥直銷的體系中,一共有三大團隊,每個團隊的“網頭”下面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網絡,來自廣西的人員,幾乎個個都是網絡中的骨幹力量。

  “目前,我已經在全國擁有三個工作室了,如果不是公司出了狀況,我的業務會非常好。”辛某告訴記者,由於近期公司業務發生了變動,“違背了當初的承諾”,“所以我們堅決退單,現在每天去找他們(哈藥健康産業)負責人,但沒人給解決。”2010年底開始,辛某帶領自己的團隊開始“上訪”。

  除了“上訪”,還有很多會員選擇了退單。

  哈藥集團的直銷業務究竟採用的是何種運營模式和獎金分配製度?為什麼會讓傳銷人員如魚得水?而造成會員“上訪”、退單的原因又是什麼?

  突如其來的整頓

  “一本好經念歪了”?

  2009年底,哈藥集團旗下的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作為哈藥直銷的主體運營公司,在哈爾濱市道裏區友誼路420號,挂出了“哈藥集團直銷管理中心”的牌子。

  今年4月中旬,記者在哈爾濱採訪時發現“哈藥集團直銷管理中心”已經搬遷到了偏遠的城鄉接合部,“直銷管理中心”也被“哈藥健康産業”的巨大招牌所取代。記者發現儘管名稱變了,但管理團隊等“直銷業務”卻一如從前。

  “當時,前去諮詢的人絡繹不絕,很多人都想知道,哈藥直銷和安利、雅芳等外國品牌直銷有哪些不同?加入哈藥直銷真能快速致富嗎?”回憶當時的情景,一位哈爾濱市民告訴記者,當時有很多哈爾濱人,包括不少機關幹部和公務員都加入哈藥直銷了。“外界傳得很玄乎,説加入哈藥直銷就等於搭上了致富的快車,所以我也買了一份,還用兒子的身份證也買了一份。”

  “和其他直銷品牌相比,哈藥直銷最誘人的,除了獎金制度,還有‘哈藥’這兩個字的‘價值’。”2010年10月16日,記者在哈爾濱採訪期間,曾做過6年完美保健品直銷、現加入哈藥直銷的王女士向記者表示,當時,很多原來做過安利、完美、天獅直銷的人,都放棄了原來的業務,加入了哈藥直銷的隊伍,“和那些外國品牌比,哈藥當然最有競爭力,做安利、天獅,家人和親屬會反對,做哈藥,所有人都贊成,因為哈藥是國企,是誠信企業,我們大家相信它。”

  哈藥集團從2006年申牌,到2009年底試運營,這中間經過了3年多的前期準備。試運營期間,公司潛心研究制定了一套複雜的營銷模式和獎金分配製度。但直銷業務在試運行了半年後,卻于2010年6月開始進行規範整頓。

  “2010年6月10日上午,我們接到通知説,行業進入規範調整期,從當天的半夜,也就是11日零時開始,暫時停辦新會員加盟手續,規範調整期暫定截止為2010年6月30日零時止。”哈藥直銷會員孫小姐向記者表示,當時正在她大力發展團隊,業績即將登上一個新臺階的時候。

  “這對我們的業務影響很大,而且,20天期限到了,原以為可以繼續發展業務,可是,期限又延長了一個月時間,到了7月底,公司解除禁令,可我的團隊也散了。”4月15日,孫小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覺得公司不信守承諾。

  今年5月14日,記者在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官網查到一篇發表于2010年6月10日的題目為“規範業務行為,夯實業務基礎,全面推進正式營業啟動進程”的通告。

  通告中有這樣的文字:“我們是一家大型國有上市公司,是國家批准的合法拿牌企業。越是大企業,我們就越有責任守法經營;越是在陽光下,我們就越要嚴謹規範,做行業規範經營的典範。但部分人不按公司要求規範進行宣講,不經公司審核授權私自印刷製作宣傳資料和網站,向市場釋放虛假信息和所謂不實利好消息,干擾市場一線。這些嚴重影響了營銷人員的正面形象,是我們所不能容許的……”

  “市場中部分人不去認真學習和研究基本業務制度和基本商業模式,一味強調事業導向,片面誇大事業機會,甚至刻意宣揚暴富和不勞而獲的思想,這是對我們基本業務制度的曲解和歪曲……”

  整頓,讓很多人選擇了退出。

  今年4月3日,前哈藥直銷會員、哈爾濱市退休幹部老王向記者表示,他已經“退出來”了。

  “很多人都打算退單。保健品這東西,價格太貴,一小盒都一百多元。按照制度,不管你吃不吃,吃多少,拿不拿去賣,反正你每月都要進貨。還有,要想靠自己吃保健品吃出效益來,那是天方夜譚,你只有不斷拉來下線,靠拉人頭才能賺錢。我們這麼大歲數的人了,可不能厚著臉皮去幹那事。”

  “老王們”退出了。但是夢想靠哈藥直銷實現富豪夢的人卻仍在勇往直前。尤其那些團隊裏的“領導級人物”。

  “哈藥集團決定進軍直銷業,這不但沒有錯,而且還是個大膽而智慧的選擇。可問題的關鍵是,由於缺乏市場經驗,缺乏專業素養,‘一本好經被念歪了’,如果有人説哈藥直銷是傳銷,那也是‘被傳銷’。”今年4月18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家某行業協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負責人曾深度介入哈藥直銷,其妻子即是哈藥直銷的直銷會員。

  顯然,市場出現的問題引起哈藥集團的高度警覺,並及時出手予以整頓。但情況似乎並沒有得到根本好轉。於是,一個新的決定出臺了。

  2010年10月16日,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與寧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三生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書。協議書籤署當日,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與三生公司發佈了共同聲明,包括如下內容:

  “哈藥與三生的戰略合作是兩個民族企業之間打破所有制界限,不同於市場中企業兼併、不存在誰吞併誰,是在保持和尊重雙方企業獨立法人實體基礎之上,共同探索市場開發新思路新方式的重要嘗試”;

  “哈藥與三生戰略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營銷渠道合作、營銷人員合作、銷售産品合作、生産研發合作四個方面”;

  “為推進戰略合作,哈藥集團健康産業與三生公司要求廣大營銷人員,根據公司發佈的標準文件和統一口徑,認真學習、正確理解、準確傳達本次合作信息,共同促進戰略合作成功”。

  與三生公司的合作,幾乎遭到哈藥直銷隊伍的集體抵制。

  “本來哈藥直銷的大多數産品就不是哈藥下屬企業生産的,而是南方一些藥企貼牌加工的,這已經違背了當初的承諾,現在,又出了個合作模式,讓我們同時賣哈藥和三生兩家公司的産品,這我們不同意。”一位直銷會員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抵觸情緒。

  “不説要10年創收100億嗎?和三生公司這樣的小公司合作會有前景嗎?一時間,質疑聲不斷,開始有人提出‘集體退單’,還有很多人去上訪,大家都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李麗娜向記者表示。

  其實三生公司也並非“小公司”,其屬港資企業,註冊資金折合人民幣超億元,且已發展多年。只不過與哈藥集團這樣的”巨無霸“相比,確實體量較小。

  今年4月16日晚,哈藥直銷會員王某、孫某等人向記者出示了一份由30名會員聯合簽名的“要求哈藥集團退單申請書”,在這份申請書中,30位會員向哈藥集團提出了如下質疑:“産品單一的現象沒有改觀,産品短缺,且大多數産品並非哈藥生産,常常報單産品一兩個月不能到位”;“健康産業中心違背了三年不改變制度的承諾,隨後提高了門檻損害了經銷商的利益”。

  為了進一步證明哈藥“違約”,王某還向記者出示了一款商標名為“貝興”牌的紅景天軟膠囊。記者在該産品的外包裝上看到,儘管包裝上印有哈藥的標誌,但其生産廠家卻是“廣東長興科技保健品有限公司”,其生産地址為“廣東省潮州市橋東東山路神農工業園”。“我們知道這不是哈藥旗下的企業,我們賣的是哈藥的産品,給我們貼牌産品,這就是違約。”王某氣憤地説。

  “很多人都在要求退單,但哈藥健康産業的楊總要求我們和自己團隊的領導協商;我們找到團隊領導,團隊領導説讓我們去找公司負責人,就這樣,我們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王某向記者抱怨。

  與此同時,一些“團隊領導”也給出了顯得不那麼“官方”的解決方案。“團隊的網頭説了,只有我們拉來一個新的下線,才有可能退回我們自己的錢。”2011年4月中旬,一位多次“上訪”要求退款的哈藥直銷會員向記者表示,“很多人都説哈藥直銷是傳銷,我現在越來越信了。”

  沉默的哈藥

  經營範圍只限省內,“産品説明會”全國開花?

  哈藥直銷的業務仍在繼續,只是看上去變得敏感而低調。

  今年4月26日,記者致電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全國免費客服電話進行諮詢,接線員表示:如果對哈藥直銷感興趣就留下聯絡方式,相關部門會主動聯絡。

  記者問能否提供招商部門電話,接線員回答“這個不方便告訴”。

  記者在百度中輸入“哈藥直銷報單加盟電話”,結果顯示均為個人手機號及QQ號,區域涵蓋全國大部分省市。

  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加盟哈藥直銷基本都是由熟人介紹的,“如果找到我的話,最多領你到報單中心,你把錢往櫃臺一交,就完事了,頂多給你開個收據。然後你選擇産品,在電腦打印機上打出你的名字和訂購的産品,給你一個卡號,就是會員號,你也就成了我的團隊成員了。”該知情人士説,“目前哈爾濱3個報單中心都設在團隊領導人處,他們本身也是哈藥直銷會員,就是‘網頭’。”

  對於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客服人員要求諮詢者“留下聯絡方式,不提供公司招商電話”的疑問,上述知情人士解釋説,“新加盟人員不能直接對接哈藥健康産業,因為沒有報單中心,他們自己不(直接)收錢的。客服人員看你的資料離哪個團隊領導人近,他就找這個人和你聯絡”,“打個比喻,你是公司前臺人員,和我關係比較好,有人想了解哈藥,那就把這個人的聯絡方式給我,這個人就算是我的團隊一員了。”

  今年4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哈爾濱機場路838號的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辦公大樓。對於記者的採訪請求,該公司副總經理楊兆峰説:“公司一把手外出開會,我不好代表公司對媒體發表聲音。”

  楊兆峰還表示,從哈藥直銷試運作開始至今,直銷會員共有200人左右。

  “200人?怎麼可能?我們很多人都參加過2010年5月22日的那次‘千人大會’。光我認識的會員,就超過300人,一個團隊,枝枝蔓蔓地就得超過1000人,還有散在全國各地的大量會員呢。”提起直銷會員的人數,一位曾多次參加哈藥健康産業高管會議的人士表示。

  一位哈藥直銷員向記者表示,自哈藥直銷業務開盤以來,陸續有200人左右通過參加哈藥直銷業務培訓,獲得了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直銷員證書”,“但更多的人加入哈藥直銷網絡,卻沒有得到哈藥的‘官方’認可。”這些人只能得到一個“會員”的身份。

  該直銷員告訴記者,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在“龍江團隊”的三個團隊中分別設立了“報單中心”,新加盟會員只需提供身份證複印件及銀行卡的卡號,並將入會錢款(購買直銷産品款項)打入指定賬號,就算加入了哈藥直銷。而匯款人在把錢匯入指定卡號後,哈藥方面並沒有出具任何發票、收據和其他書面證明,新加盟會員的“哈藥直銷員”身份認證,除了團隊領導(網頭)的口頭“認可”,剩下的,就只有打款人手裏的銀行存款憑條了。

  “現在,很多人要求退單,但卻苦於手裏沒有任何與‘哈藥直銷’有關的直接證據。”該直銷員向記者透露,“在數以萬計的加盟會員眼裏,團隊的領導者,就是哈藥直銷的決策者和‘代言人’,無論你做到了哪個級別,無論你的團隊有多龐大,你團隊的成員(包括你自己)的獎金及利潤,都由‘報單中心’,也就是大團隊的網頭負責核算並打到你的銀行卡裏。”

  “表面上看,是哈藥健康産業為了業務的開展,而把‘報單中心’設在了基層團隊,但實質上,銷售額、獎金髮放及所有業務的開展,都掌握在‘網頭’手裏,哈藥集團對自己的直銷業務,從一開始就已經‘失控’了。”該直銷員向記者表示,自己獲得的“直銷員證書”,其所蓋公章,既不是哈藥直銷公司,也不是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而是“哈藥集團黑龍江銷售分公司”,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這個證書根本不能保障我的個人利益,所以,我現在也要求退出哈藥直銷。”該直銷員向記者表示。

  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個 “中國直銷航母,哈藥直銷各城市領導人聯絡方式”的通訊錄,該份通訊錄共有20個聯絡人及電話號碼,其涉及的省份包括浙江、四川、雲南、山東、內蒙古、江蘇、甘肅、吉林、湖北、貴州、福建等。據哈爾濱當地一位直銷員介紹,這些人,都是團隊的成員。

  但這一説法,並沒有得到來自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方面的官方承認。

  4月27日,記者在北京見到了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全國市場總監尹璐,據尹璐介紹,她此次來京,主要是去商務部申請增加直銷運營區域的,“我們2008年獲得直銷牌照,但經營範圍卻只限于黑龍江省,我已經來北京好幾次了,我們正在申報增加經營區域項目,目前還沒有得到商務部的批准。”

  而4月25日,記者百度“哈藥集團健康産業”,找到相關結果約245000個,其中包括多個在北京、天津、廈門、杭州、安徽阜陽等地召開的“哈藥健康産業産品説明會”的信息。

  既然商務部劃定的哈藥直銷經營範圍,只包括黑龍江省內的12個城市及大興安嶺地區等82個區/縣(縣級市),那麼,在全國各地召開的産品説明會又是怎麼回事呢?

  對於記者的疑問,尹璐聲稱自己並不知情。

  談到哈藥集團直銷産業“退單”和“上訪”現象,尹璐表示,這不是她的工作範圍,對此情況亦不太了解。

  如果全部會員加起來是楊兆峰所説的“200人左右”的話,那試運營一年來,其銷售情況如何呢?對於這個問題,身為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全國市場總監的尹璐向記者表示,公司每個月都開司務會,但從來不通報具體銷售金額,而只是通報完成集團下達經營任務的比例,“在我的印象裏,從試運營開始,絕大多數月份都能100%完成總公司營銷計劃。”

  但對“總公司的營銷計劃”的具體指標,尹璐表示自己不太清楚。

  今年4月17日下午,記者曾前往哈藥集團總部,希望就哈藥直銷業務情況對哈藥集團有關部門進行採訪。哈藥集團宣傳部部長高也向記者表示,將會通過書面和電子郵件方式,對記者的採訪進行回復。但截至記者發稿,並沒有收到哈藥方面發來的任何信函和郵件。

  5月18日上午,記者致電哈藥集團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宏宇,希望了解哈藥直銷業務的試運營期間的經營情況,對此劉宏宇並沒有做出正面的答覆。

  哈藥直銷,“一本好經”念好沒?是非究竟,依然難解。

  直銷與傳銷

  差別在哪兒?

  2005年9月,中國《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兩部直銷行業監管法規問世。這兩部法律的出臺,標誌著中國直銷業由此告別了無法無序狀態,進入了法制化時代。

  《直銷管理條例》,對相關概念作了如下認定: “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産品的經銷方式;“直銷企業”,是指依照《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經批准採取直銷方式銷售産品的企業;“直銷員”,是指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將産品直接推銷給消費者的人員。

  這一界定劃分了非法傳銷和直銷的區別。依條例,“傳銷”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通俗地説,直銷主要靠銷售産品的業績獲得報酬;而傳銷靠的是“拉人頭”。

  “獎金制度”?“拉人頭”?

  直銷團隊眼中的“哈藥直銷模式”

  “哈藥直銷的營銷模式和獎勵制度複雜得讓人頭痛,可是,一旦搞清楚,你卻會發現,這是一個發大財的好機會。”曾作為“哈藥直銷培訓學校”負責人之一的田某向記者表示。

  據一位哈藥直銷會員介紹,哈藥直銷屬於“消費型直銷”,且硬性消費指標很小,即每位加入哈藥直銷的會員,最低月度消費為100元。“也就是説,就你個人而言,成為哈藥直銷會員,你主要以消費産品為主,而且只要不低於每月消費100元,你即算完成任務。”

  這樣的話,加入哈藥直銷,如何獲得高額回報?對此,田某表示:“奧妙就在哈藥直銷的六大獎金項目上。”田某(化名)所説的六大獎金類別,主要是指“零售利潤(組織銷售獎)”、“市場推廣補貼(代數培育獎)”、“批發利潤(級差獎)”、“市場管理津貼(領導獎)”、“實體專賣店補貼”和“福利基金”。

  那麼,你每月最少只需消費100元即算完成任務,這六大獎金的數額又是多少?獎金從哪來呢?

  “你所獲得的獎金和你發展的下線會員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説,你發展的下線會員越多,你的獎金也就越高。”田某向記者解釋,表面上看,哈藥直銷的銷售獎金是靠會員的消費業績而定的,但實質上,你發展一個會員,這個會員會根據哈藥直銷設定的“報單級別”,進行購貨,就憑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你的業績就體現出來了。你的下線購貨,這業績同樣算在你的名下,你拉的下線越多,你的“銷售業績”也就越突出,各種獎金加起來,數目就非常可觀。

  “成為哈藥直銷會員,級別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説,一共四個級別,分別是普卡1250元、銀卡3750元、金卡6500元、鑽卡12500元。會員有權決定購買何種卡,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的卡別越高,回報也就越高。”李麗娜告訴記者,哈藥直銷的各項獎金都是按照pv值(積分)來計算的,1pv值(積分)=1元人民幣。

  按照田某和李麗娜的測算,如果你是哈藥直銷的鑽卡會員,你每週最多可得各類獎金加起來能達到10萬元人民幣。“這樣算下來,每年收入500萬元就成為可能。”

  哈藥直銷人員提供的、名為《哈藥獎金制度詳解》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相對於“直銷”這一概念,哈藥直銷的營銷重點顯然更側重於如何發展下線。

  根據這份“內部資料”,記者發現,一個重要的獎項——市場推廣補貼,也就是周薪的來源,直接導致的結果,是所有會員會把工作的重點放到拉人頭上來。這項獎金被業內人士稱為“直推八代”。“這就是從你的下線會員中,直推八代會員零售利潤(組織銷售獎)收入的5%或10%(銀、金、鑽卡會員拿10%,普卡會員只拿5%)。”為了進一步讓記者明白什麼叫“直推八代”,田某向記者展示了內部資料中的“八代圖”(如下圖)。

  “每週僅從拉人頭上就可以賺得5萬元,加上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種獎勵,月收入40萬元以上應該不是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推八代但不限于八代,你可以終生受益,可以世襲。”田某向記者表示。

  田某的説法是否屬實?截至發稿,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方面未予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