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剩女婚戀觀調查:不願因“剩”而放低擇偶標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1日 1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昆明5月21日電 (胡遠航) 從婚戀交友網站的蓬勃興起,到面對億萬觀眾的電視互動相親,再到“隨手拍解救大齡女青年”微博的迅速躥紅,不知從何時起,婚戀交友這件原本羞澀而私密的事,在中國變得越來越公開和高調。然而,外表的躁動並沒有讓更多的人找到合適的交往對象。

  21日在此間召開的當代中國婚姻家庭文化變遷之“剩男剩女”學術研討會上,組委會專家公佈了一份“剩男剩女”婚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目前適婚未婚的單身人群有1.6億人,被婚戀困擾人群達2.8億人。調查顯示,相對經濟窘迫的“剩男”,“剩女”多為高智商、高學歷、高收入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而在經歷過剛被叫“剩女”時的急躁和擔憂後,現在有很多大齡女青年對於“被剩下”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坦然。

  日前,記者隨機抽選了30位昆明“剩女”進行調查,調查中,一位30歲的高級白領張麗萍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她認為,未來的丈夫要有梁朝偉的外貌加蔡康永的口才;要能夠顧及到削蘋果、剝蝦殼這類小事來照顧她;不一定要有肌肉,但要愛運動;要有學問,最好對某種東西有深度研究以便讓她産生持久的崇拜感。另外,她認為好男人還要適當有點“壞”。

  儘管張麗萍目前還沒遇到這樣的男性,但她沒打算放低自己的擇偶標準。在中國,和張麗萍一樣想法的女性為數不少,而曾經對於兒女個人問題心急火燎的父母們也開始逐漸接受事實。

  華中師範大學兩性學博導祝平燕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如今,中國女性更加注重婚姻的質量以及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剩女之所以有能力徘徊在婚姻的圍城之外,與她們擺脫了對男性的經濟依附並由此産生的婚姻需求有著密切的關係。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性別與參與式工作室主任趙捷説,儘管“剩女”有能力“剩”,但“剩男剩女”從來不是僅僅關乎這一個群體的自身問題,他們涉及到一個時代、一個社會。

  “自由是發展的本質,‘剩’意味著現有空間不夠,意味著現有標準的桎梏,‘剩男剩女’某種程度也是當事人對社會文化的抗擊,這也指引著我們國家的公權力要以人為本,建構一套社會機制去慢慢適應這個社會現象,而不是單純的讓人去適應機制。”趙捷説。

  基於不同的價值觀念、社會信仰,中國各個時期出現了不同的擇偶標準。改革開放前,嫁給軍人是當年女性的理想。改革開放以後,女性擇偶時把知識分子擺到了較高的位置。到了上世紀90年代,功利主義漸行,女性擇偶觀中的實用主義傾向愈演愈烈,“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成為一部分女性的共識。進入21世紀,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80後一代進入適婚年齡,作為中國最早一代的獨生子女,他們對感情的表現尤為渴望,形成“閃婚”與“杯水夫妻”等現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