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倪方六解讀著名“撼”字:“避暑山莊”匾額多一橫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1日 14: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故宮醜聞頻發

  一個“撼”字,讓最有文化象徵的故宮陷入了“錯字門”風波,這確實是件很遺憾的事情。不過,“撼”字從古至今並不鮮見。近日,著名作家倪方六在他的博客中,就列出了在古跡景區內五個“著名錯字”。即:天下第一錯字——承德“避暑山莊”匾額中的“避”字,“辛”下多了一橫;最有説法的錯字——杭州西湖“花港觀魚”碑中的繁體“魚”字,下面四點變三點;出現最多的錯字——南京“明孝陵保護碑”的“明”字,以“目”代“日”;最具哲理的錯字——揚州平山堂“風流宛在”匾額中的“流”字,上面少了一點;最令人叫絕的錯字——曲阜孔府大門對聯中的“富”字,變成禿寶蓋……今天,我們特邀了遠在南京的倪方六先生就此現象專門為晚報讀者寫來一篇曬古代著名“撼”字的文章——

  我在博文裏只列舉了五個“著名錯字”,其實類似的“錯字”在中國不少地方都能發現,遠遠不止這五個字。下面這三個著名的錯字同樣很有意思。

  “峰”字少一橫——

  康熙順治父子緣薄?

  在中國皇帝中,寫錯字最出名的當是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大家常説的康熙皇帝,天下第一錯字“避”,就是他老人家寫的。但因為皇帝是金口玉言,不要説寫錯字,對一個大活人都有生殺大權,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錯了也是對的。杭州西湖“花港觀魚”碑中的繁體“魚”字少一點,也是康熙一時心血來潮寫的。據説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四個點不吉利,因為在過去四點為“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美麗的西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康熙與乾隆皇帝一樣,生前在國內不少地方都留下了墨寶聖跡,自然留下的錯字亦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兩處錯字外,還有多處。其中最有真情的一個錯字是——“峰”字,是康熙在山西五台山上留下的。

  “避暑山莊”中的“避”字多一橫,而“峰”字則少一橫。這是為什麼呢?如果説康熙“避”字不會寫,一時筆誤,難道“峰”有多少筆畫,這位從小習書的皇帝爺也搞不清?非也。

  説起來這個字與一段重大的歷史事件有關聯,這就是清宮三大懸案之一——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順治是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六歲登基,是清朝第一位小皇帝,但在24歲那年便駕崩了。宮裏傳出的説法是死於天花,而坊間則另有説法,傳説順治是為情所困,出家為僧。為何情所困?原來他深愛的妃子董鄂氏病死了,傷心欲絕,萬念俱滅,最後連江山也不要了,走入空門,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當了和尚。

  這樣,皇位傳給了時年只有8歲的玄燁,年號康熙。玄燁當皇帝時還小,父皇之死成了他最重的心事之一。長大後,玄燁便想弄個水落石出。聽説父皇出家在五台山,他便借來此拜佛為名,悄悄打聽父皇的下落。行到山上靈鷲峰菩薩頂寺附近時,剛好遇到一儀錶非常的僧人。康熙便與僧人打招呼,僧人自稱“八乂”。康熙查聽不到父皇的下落、行蹤,心裏很是失落,下山後他反復念叨“八乂”、“八乂”,猛然醒悟,原來自己曾見到了父皇,就是那個僧人。

  這怎麼説?“父”字上下拆開,不就是“八乂”麼。玄燁趕緊帶上隨從上山尋找,但“八乂”已找不到了。玄燁為粗心而後悔,覺得自己的父子緣分太薄。在題字時,便有意將“靈峰勝境”中“峰”字下的“豐”,少寫了一橫,寓意“父子緣薄不相識,人生有憾難圓滿”。這當然只是一個傳説,但這傳説中卻包含了康熙對父皇順治的深深思念之情。此聖跡如今遊人都能看到,此四字後被刻在菩薩頂寺山門外的牌樓上,是五台山著名的景點之一。

  “院”字少一橫——

  咸豐寓意恩多難報?

  清朝皇帝寫錯字是有傳統的。有康熙&&示範,後來的皇帝也常在題字時玩弄點小聰明,也許這就是書法家常挂在嘴邊的“書法藝術”吧。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曾留下了一個錯字——“院”,“元”上只有一橫。清文宗就是咸豐皇帝,晚清著名女人慈禧太后的老公。這個錯字可能很少有人看到過,因為它在一個小地方——以前河北、今天天津轄管的薊縣獨樂寺內。

  咸豐為什麼在這個寺題字,而且是個錯字?這裡也有故事。

  清代關內皇家陵寢,以北京為中心,共有東西兩處,即東陵和西陵,分別位於河北遵化和易縣兩縣境內。別看薊縣小,地理位置卻頗特別,處於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清代皇帝去東陵祭祀,必經薊縣。過去從北京到東陵,不像現在有高速公路,快速便捷,所以朝廷在薊縣設了個行宮,專供皇帝休息。

  薊縣不只地理位置特別,還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最有名的古跡是獨樂寺,此寺當地人俗稱“大佛寺”,寺名的由來,相傳與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不明不白的安祿山有關係,當年安祿山反唐,便曾在此誓師起兵。安祿山一心想做皇帝,“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古寺因此得名。

  寺內墨寶聖跡多多。觀音閣上的匾額“觀音之閣”,據説出自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美譽的李白之手;高高山門正中匾額上的“獨樂寺”三個字,傳説是大明王朝權臣嚴嵩所題。

  但獨樂寺最出名、最有價值的題字,既非李白的“觀音之閣”,也不是嚴嵩的“獨樂寺”。而是大清皇帝留下的墨寶,乾隆、咸豐等都曾在這裡揮過毫,乾隆手書帖尚存28塊;咸豐的題字也有兩處,一是觀音閣上的“具足圓成”,一是“報恩院”。別看咸豐留下的墨寶沒有乾隆多,字也沒有乾隆寫得有氣勢,但卻因為“院”字少寫了一橫,一錯成名,名重乾隆。

  據説,當年咸豐駕臨獨樂寺,當家的大和尚便想沾個榮耀,請咸豐為寺內四合院題寫個院名。咸豐也未客氣,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但字寫好後,咸豐才發現自己“獻醜”了,最後一個“院”少寫了一橫。

  大家都看出來了,但皇帝寫的字誰敢説是錯字?咸豐明知寫錯,又不好承認錯了,那樣太失面子了。正在眾人疑惑時,咸豐開了金口,説人啊要知恩圖報,佛家説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畫不能寫全。

  “碑”字少一撇——

  林則徐自寓丟“烏紗”?

  我寫了《五個著名錯字》博文後,在網友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許多網友頗不服氣我的觀點,認為書法中的多一點少一點,添一橫去一橫,都是藝術,過激者甚至指責我不懂書法,沒有文化。有幾位可能是練書法出身吧,還在線與我探討這些字到底算不算錯字,認為我如果“習書”就不會寫這樣的文章。

  我不以為然,可以肯定地説,從文字規範角度來説,這些“藝術字”是100%的錯字,這是沒有必要商榷的。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看,這些錯字背後,或許都各有各的故事。

  陜西的西安碑林就有很多錯字。碑林是一座藝術寶庫,書法聖地,它始建於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清代始稱“碑林”,是習書者都想朝拜的地方,我今年四月也曾專門去了一趟。

  在碑林,學生習書時常用字帖的原碑,大都收藏在這裡。如在碑林的第二展室,便陳列了一批唐代書法家親書碑石:歐陽詢的《皇甫誕碑》、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懷仁和尚的《千金貼》等等。在碑林內,可以找出很多缺胳膊少腿的“錯字”,而最大的錯字則是“碑林”中的“碑”字,上面竟然少寫了一撇。

  這個字同樣出自名人之手,乃清代著名愛國將領、禁煙英雄林則徐手書。當時,我對“碑林”二字凝視良久,難道這位嘉慶十六年的進士也犯昏了?轉而一想,肯定不會。那是為什麼?

  林則徐成名于禁煙,也因禁煙而惹禍,遭到了怕戰派的誣陷,結果被昏庸的道光皇帝革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則徐在赴伊犁、途經西安時,寫下了被朱鎔基、溫家寶兩任共和國總理引用過的著名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就在寫下這詩句前,林則徐來到碑林,希望從前人的墨跡中尋找點人生的安慰和前進的動力,並認真寫下了“碑林”二字。

  林則徐為什麼有意把碑字寫錯?有人認為這是他當時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頭上的一撇沒有了,寓意自己丟了烏紗帽。林則徐當時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已無從考證。不過有一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從書法藝術上來看,“碑”字少一撇,結構勻稱,字體更穩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