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56歲未婚女子先後收養32名棄兒 孩子大多患病(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4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張菲的孩子們需要更多心靈的溝通。

  在普寧市,年已56歲的張菲仍頑強地支撐著一個特殊的十人大家庭———她自己和收養的9個孩子。這9個孩子都是她從橋下、路邊、垃圾堆等處撿回來的棄嬰,這些孩子大多患有白化病、心臟病、兔唇等疾病。

  從未結過婚的張菲從30年前開始收養第一個棄嬰至今,前後共收養過32名棄兒。

  張菲本人也曾是一名棄嬰,56年前在山東的街頭被一位姓吳的大媽撿到,養育至十幾歲,好心的吳大媽辭世後,她開始靠做短工、保姆維持生計。從小被拋棄的經歷給她留下極大的心靈陰影,成年後她害怕婚姻,一直不敢成家。

  而相同的命運讓她對棄嬰格外同情,從26歲開始,她收養了第一個棄嬰,並決心要給棄嬰們一個溫暖的家。20多年前,她帶著撿來的兩個孩子,從山東一路靠撿垃圾南下,來到廣東普寧後便在此定居下來,她建立在木棚中的“棄嬰之家”也不斷壯大,高峰時家庭成員達到二十多個。5年前,普寧市政府用多方籌措來的錢款,為張菲和她的孩子們買下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張菲感到她的家更加堅實溫暖。

  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個由棄兒組成的特殊家庭就更是如此,這裡不僅只有人間真情的故事,更有實實在在的煩惱。隨著自己年齡漸老,張菲的困惑也越來越多。她對記者表示,簡單地養活這些孩子不是她的目標,她希望這些孩子長大後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然而從目前來看,由於身心的缺陷和被棄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在成長和融入社會方面並不順利,其中還有一個女孩受到挫折後自殺。她可以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但對如何教育卻無能為力。

  困惑一  孩子長大離開後很少與家聯絡

  張菲養大的孩子中最大的已有31歲,孩子們成年後都前後離家外出打工,而出去的孩子大都很少再與她聯絡,給她留下無盡牽掛。

  為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她往往需要多方打聽,發現他們在社會上都不太順利。有時打聽到孩子們在外面上當受騙、辛苦打工又沒有錢賺,張菲就會難受好多天。偶爾接到孩子們打來的電話,她就會對他們説:“不行就回家吧,家裏有飯吃。”但孩子們都是一口回絕。

  最讓張菲受到打擊的是1992年的一天,早已出去打工的二女兒回來偷偷帶走了5個十幾歲的弟妹,張菲當時瘋了一樣地到處尋找。後來,她聽説出走的一個女孩被別人騙了錢還差點被賣掉,孩子情急之下選擇了自殺,讓張菲心痛至極。

  她檢討自己,認為過去對孩子管理過松,於是開始對留下來的孩子們進行嚴格管教,但效果也不明顯,孩子們還是不愛學習,總想著儘早出去打工,而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她説話的語氣如果重點,他們就會馬上收拾包袱離家出走,這讓張菲感到非常迷茫。

  困惑二  孩子們不愛讀書性格內向

  張菲很愛她的孩子們,她擔心孩子們知道自己的身世後會痛苦,所以從來不提及孩子的身世,也不允許他們隨便接觸外面的人,生怕他們受到半點傷害。她常告誡孩子們“社會很複雜,千萬別上人家的當”,她努力想把孩子們保護起來。但同時,過度的保護又讓孩子們過於靦腆,少言寡語,顯得不夠活潑開朗,她擔心他們將來難以融入社會,“走哥姐們的老路,找不到好工作生活不穩定,沒臉回家。”

  張菲把改變孩子們命運的希望寄託在讀書上,但孩子們偏偏大多不愛讀書,一放了學就喜歡看電視,直到她生氣地拿起棍子要打人,他們才不情願地拿起書。後來她想出一個辦法:讓孩子中學習成績好的芳芳(化名)監督輔導弟妹們學習,但芳芳性子急,弟妹們不聽話她就會生氣地打他們。後來,芳芳到普寧一中讀書,一週才回家一次,孩子們就基本上沒有了監督。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張菲的孩子們在性格上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膽怯、自卑,但又倔強、佔有欲強等弱點,張菲雖然也感到孩子們性格有缺點,卻不知如何與孩子們進行溝通。孩子們有心事也不告訴媽媽,張菲對此理解為“小孩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張菲的孩子們學習用具也比較缺乏。

  困惑三  病孩們急需的醫療費哪來?

  張菲正在養育的9個孩子中,有7個是病孩,一個患有白化病、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個眼睛斜視,還有四個唇裂,其中只有兩個唇裂的孩子已經動過第一期手術,其他的病孩還沒有接受過治療。但要給這些病孩治病,張菲那點微薄的收入肯定無力支撐。

  張菲全家每月的固定收入是政府發放的五六百元低保金,而全家每月僅基本的生活支出就要3000元左右,主要靠社會熱心人士長期的資助維持,孩子們的學費都是全免。由於目前病孩、幼兒多,張菲已經沒有精力出去撿垃圾賣錢,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照料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由於人口眾多收入不穩定,孩子們幾天才吃一次肉。

  現在,張菲最著急的是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她告訴記者:“醫生説先天性心臟病的最佳治療時間為2周歲,而現在這個孩子已經4歲,如果不及時治療,年齡越大,孩子的命就越難保住。”

  好在近日此事已有了一些眉目,最近,廣東省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負責人走訪張菲家,看見兩個月大的嬰兒吃的是米湯,便立刻買來一箱奶粉送給孩子,同時還送上一萬元生活費。回廣州後,該會便開始為生病的孩子們聯絡醫院。5月5日,張菲帶著三個患病的孩子來到廣州武警醫院住院檢查,預計在醫院盡力減免後,三個孩子的治療費還有幾萬元缺口,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正積極組織愛心人士為孩子治病捐款。記者發稿前獲悉,一位熱心人士準備捐助九萬元給孩子們治病。

  困惑四  女兒上大學費用怎麼辦?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張菲收養棄嬰的好心相比,她養育孩子的實際能力卻比較弱,張菲最喜歡的女兒芳芳認識到這一問題,因此極力反對媽媽再收養棄嬰。

  芳芳是張菲18年前在普寧當地撿回來的女兒。她學習成績好,在家也很聽話。但這幾年她特別反對張菲再收養棄嬰,她問媽媽:“你撿這麼多孩子來,有能力帶好嗎?”

  芳芳2009年考上普寧最好的高中,記者在她的房間裏看到這樣幾行鼓勵自己的話:“關門學習,我夢幻般的校園,我願意為你而奮鬥,開始吧!別氣餒,努力努力再努力!”芳芳的書架整理得很整齊,上面擺放著30來本作文集、故事集、練習題集。

  芳芳的班主任告訴記者,學校了解到芳芳的情況後,主動免收了她的學費、住宿費,芳芳是一個安靜、內向、自尊心特別強的學生,目前在學校800多名文科生中成績中上,她經常在周記裏面記錄自己的成績波動情況。退步了要求自己一定要趕上去,進步了則鼓勵自己繼續加油。學校很關心芳芳的心理健康,對她的身世向全校保密,還有意安排一位性格開朗的學生做她的同桌,以期在心理上給她以正面的影響。學校相信芳芳能夠順利考上大學。

  然而,芳芳上大學的費用如何解決?張菲説她一想到這個問題,就會感到揪心。

  暨南大學從事應用心理學研究的葉教授認為,張菲的大愛精神值得大力弘揚,但從幫助孩子們們健康成長的角度來看,張菲的能力確實不夠。他建議讓張菲的孩子們接受專業的兒童心理導師的指導,從而幫助孩子們改變膽怯、自卑的性格。葉教授倡議,大學生志願者們應積極參與幫助孤貧兒童健康成長的行動,因為大學生在學業上可以幫助孩子,同時可以通過一些互動遊戲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與關係,讓這些孩子們變得更開朗。

  廣東省恤孤助學促進會的王頌湯會長認為:“張菲的孩子們亟待社會熱心人士提供物質和心靈兩方面的幫助。孩子們從小缺少父愛、沒有完整的家庭教育,扭曲的社會觀念使他們在有意與無意間受到歧視,逐漸産生不健康心理。

  王會長還表示,恤孤助學會除了給孩子做手術募款外,還會繼續組織志願者與孩子進行通信交流,贈送勵志書籍,對孩子進行跟蹤關懷。通過愛心夏令營、廣州遊等活動,請專業人士給孩子進行心理、科學等方面知識的普及,給他們打開一扇認識社會的窗口。(文/圖 記者 章梅 實習生 張明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