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晚報西部:話説天祝天堂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12: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蘭州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堂寺周圍群山擁繞,形成八寶形狀,與《噶當寶典》中預言的觀音聖地完全相符,在這殊聖的吉祥寶地,建造了許多的殿堂,也留下了許多殊聖的奇蹟。

  宗喀巴大殿——又稱見解脫大殿、千佛殿,為使宗大師智慧之光永照人間,在多識仁波切發心主持下,修建了高為35米的宗喀巴大殿,其中有堪為世界之最的高23米、寬9.52米的木雕鍍金宗喀巴大佛像,此像在雕刻過程中,曾出現放光等奇蹟。殿中還有4000尊銅佛及21尊木像,蔚為壯觀。

  時輪學院——由一生歷任道、鹹、同、光四代清朝國師的九世東科呼圖克圖於1840年創建,每年農曆三月中旬舉行建壇修供時輪大法會,除此之外,還有農曆六月密集修供法會,七月普明壇超度法會,八月勝樂修供法會等。

  釋迦牟尼殿——始建於十八世紀初,由五世東科活佛主持建造。殿中主佛釋迦牟尼身高五米多,是用香泥所塑鍍金像,工藝精湛,栩栩如生,胸間藏有雞蛋大一顆迦葉佛舍利。十九世紀中葉西康仁波切在佛祖像上加上金冠,改成報身佛,藏語稱"覺"。

  傳 説

  具有悠久歷史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名寺——天堂寺,此處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海拔2200米,氣候宜人,是甘青罕見地風景區之一,俗稱"天祝的江南"。

  天堂寺是藏傳佛教北方五大名剎之一,天祝十四寺院著名的寺院之一,是天祝建築規模宏大、文化底蘊最為厚重的一座寺院,也是天祝文明史上影響最深和最具誘惑力的寺院之一。這座金碧輝煌的古代名剎,歷經八朝沉浮,閱盡人間滄桑,既侵潤五千年華夏文化之靈氣,也領略了改革開放之風騷。

  關於天堂寺的來歷,當地民間也有一些傳説。據《天祝史話》記載,為了使藏傳佛教的思想在這裡有一個正統的發展理由,傳教者為它披上了一層更為神秘的面紗。據傳説,在公元1360年,也就是元朝至正二十年,期間大通河裏生有一條惡龍,經常興風作浪,危害四方,生靈涂炭,民不聊生。恰好藏傳佛教第四世噶瑪巴若貝多傑路經此地,當地民眾就請求活佛為民除害,降伏惡龍。活佛作法降妖后,在大通河旁的扎西灘修建108座鎮龍塔。此地遂得名"卻典堂",意為寶塔灘。從此,藏傳佛教格魯派逐漸在這裡興盛起來,古老的苯教寺院遂變為格魯派寺院。

  奇 石

  2007年4月10日,在天堂寺附近,老百姓發現了一塊似"龜馱寶盆"、又似"龍護寶盆"的巨大奇石,一時間在當地引起轟動,並被藏學專家初步認定為古老佛經中記載的由大通河河神供奉佛祖、天堂寺佑寺山神阿彌熱高保護的"聚寶盆"。此奇石石質為花崗岩,從河中當時的位置南側看去,形似一烏龜背負一蓮花狀寶盆,盆內注水,酷似一巨型硯臺;從西側看去,似一臥牛;從北側看,似一神龍守護着一朵蓮花。其蓮花狀的凹槽內,有兩顆圓形石頭,群眾稱作"龍眼石",被當地一群眾抱回家中。這塊奇石周圍有兩塊與之匹配相合的石頭拱衛,一塊屬於"靠背石",另一塊是與其頸部非常吻合的凹槽,被稱作"枕頭石",視之令人驚嘆其天工巧奪。據藏人文化網的報道,這塊奇石表面直徑長5.1米,寬4.9米,側高1.9米,重40.9噸。

  據佛經記載,天堂寺有一奇寶,即由大通河河神供奉給佛祖的"美玉聚寶盆",該寺高僧世代相傳此聚寶盆由大通河沿岸十三位佑寺山神之一——阿彌熱高山神護衛。歷史上每逢枯水季節,阿彌熱高神山下的大通河段水面就會有壽龜馱寶盆的奇石顯現,僧俗群眾無不頂禮膜拜,認為是地方興盛祥瑞之兆。據説,為了將這塊"奇石"從河底運出,參與挖撈者想了許多辦法。首先用推土機在大通河邊開拓了一條道路至奇石旁,然後在河邊支起一個支架,用滑鏈將巨石慢慢挪動,但最終沒能成功。後調用一輛65噸起重機嘗試抓撈,也沒能成功。後又從蘭州調用一輛100噸的起重機。歷經9晝夜奮戰,才將奇石從大通河中起出,並順利運達天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