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晚報西部:話説天祝天堂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12: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蘭州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祝一詞來源於天祝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天堂寺和古老的祝貢派寺院祝貢寺的第一個字,合稱"天祝"。源於藏語,卻叫響于漢語。據《天祝縣誌》記載:1936年,原永登縣政府決定在所轄藏族地區建立鄉級政權,採納藏族上層人士祝貢寺總管羅好學的建議,將天堂寺和祝貢寺的首字合在一起,命名為天祝鄉。"天祝"由此而來,沿用至今。然在藏語中仍把天祝呼作"華銳"。

  據天祝縣文化局胡局長介紹,早在唐憲宗(公元806-821)年間,此處有一座原始苯教寺院,稱永中寺。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第四世噶瑪巴若貝多傑奉命進京途經此地,為消除鱷魚之害,建鎮龍塔108座,從此,此地稱"朝天堂"(藏語"佛塔灘"之意),後來"朝天堂"變成了"天堂"。從這時開始,此地興起了噶瑪巴教派,並修建了一座噶瑪派寺院"瓊察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在瓊察寺遺址還有一座殘缺的佛塔。明朝中期,一代宗師宗喀巴創立的格魯派在青藏高原興起,強大的格魯派勢力像旋風一樣,也刮到了華銳藏區,格魯派逐步又替代了噶舉教派,成為這裡當然的正統宗教。清順治四年,青海湟源東科寺第四世活佛多居嘉措呼圖科圖,應寺院和華銳莫科、加室、朵倉等部落的邀請,來此擔任了寺主,對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修建了大經堂等一些基礎設施,寺院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明朝末年噶瑪派寺院衰落,格魯派證空高僧丹瑪次成嘉措,在此地修建了一些禪房,並帶領弟子學修,稱"禪林"——這就是天堂寺的前身。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格魯派大德四世東科呼圖克圖多居喜措,將禪林改為聞思學院,號稱天堂寺。清順治九年五世達賴進京途中經過該寺時又命名為"吉祥增長洲"。公元1652年,五世達賴羅桑嘉措進京路過金強川時,為寺院賜名"卻典堂扎西達吉瑯",意為寶塔灘吉祥振興洲。漢譯音為"朝天堂"寺,後來就演變為"天堂寺"了。

  繁 榮

  據史料記載,天堂寺是歷史上號稱"黃河北部地區五大古寺"的寺院之一,盛世常住僧人800多名,號稱"天堂八百僧"。據天祝縣文化局胡局長介紹,在極盛時期,天堂寺有佛殿10座,經堂40座,活佛府邸17座、莊院600多處、僧舍4000余間,寺院面積1000余畝,僧眾最多時有1000多人,一直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修學並舉的格魯派寺院。內設顯宗學院,就是參尼扎倉和時輪學院,分別開設般若、中觀、釋量、戒律、俱舍顯宗五部和密宗學科,具有修業、升級、考核、學位職稱等一整套完整的修學制度。

  天堂寺是學修五部四續經學的學院式大寺,主體是聞思學院,下分時輪和密宗兩個學院,共有經堂佛殿十三座,裝有一顆紅棗大的古迦葉佛佛骨裝的釋迦牟尼佛像和裝有舍利佛指骨的菩提寶塔等許多世間稀有的法物和數萬函經典。寺內有大量的塑像、雕刻、壁畫、經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經典和歷史資料。寺院存在的後期,常有不少雲遊僧人駐足學經,清末有兩位西德人在此地研讀佛學,可見該寺當時在國外也有影響。

  據《天祝縣誌》記載,歷史上天堂寺曾出過許多高僧,如清朝乾隆時期的國師章嘉若貝多吉和土觀卻吉尼瑪,都曾在此寺受啟蒙教育。甘青地區藏傳佛教的大部分寺院在歷史上多次遭到戰亂的破壞,但由於天堂寺的地理位置險要,加之章嘉國師和清代四朝國師東科活佛的直接保護,天堂寺是建寺三百餘年唯一未遭兵劫和地震破壞的古寺之一。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的歷史劫難中該寺遭到徹底破壞,變成了一片廢墟。改革開放後於1981年,獲准重新開放恢復,天堂寺漸漸恢復了舊時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