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山西應縣釋迦塔申遺 千年古塔將續寫傳奇(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拉開申遺序幕

  昨天上午,釋迦塔佛教文化研討會在應縣隆重舉辦。

  釋迦塔是佛祖的宮殿、釋迦牟尼的塔,它蘊含著精妙無雙的建築文化、歷史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應縣,這座塞外一隅的小縣,同時擁有著"木塔"與"佛牙舍利"這兩件而不只是一件稀世國寶。

  一場作為佛教界盛事的研討會,因其"將釋迦塔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大背景,顯出超越宗教與學術領域的、更為寬泛的涵蓋。

  這座靜靜佇立於應縣縣城西北一隅的巍峨木塔,以無可超越的建築水準,歷經千載(建於遼清寧二年即公元1056年)而震撼當世。它比意大利比薩斜塔年長118歲,比法國埃菲爾鐵塔早生833年,312根千年不朽的木柱托起7430噸重的塔身,無一釘一鐵的榫卯架構成奇絕的鬥拱飛檐。六次大地震不倒、二百餘流彈不毀、千番洪水朔風不摧。梁思成親手測量出它67.31米的高度,七位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關注它的安危與修繕。為世界三大奇塔之首。國內最古老最高大最完整的純木結構……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始終放射著建築藝術耀眼的光華。而在已為世界所熟知的建築價值之外,這座珍塔其實也擁有著人所不識的佛教文化與歷史價值。

  佛界聖物驚現世

  在佛教界,佛牙舍利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聖物。有佛教典籍記載,公元486年,釋迦牟尼涅槃,滅度後留下七顆佛牙舍利,其中兩顆被捷疾羅剎隱身盜走。而被盜去的那一雙佛牙舍利,後來由哪吒授予唐高僧道宣律師保存供奉,道宣在遊歷山西時將它們贈予了雁門關外的軍事重鎮應州(應縣古稱)——因佛陀聖物"上應天道,下應群萌,實為應地"。是應州因佛牙而得名?還是佛牙因應州而托存?反正應縣與佛陀的因緣自古流傳。明代《應州志》記載的《木塔》詩説:"木作浮圖控大荒,疑從東極涉扶桑……而今舍利猶存否?只與騷人壯錦囊。"應縣當地也傳説托塔李天王手中托的就是釋迦塔。但舍利存否始終不確,給釋迦塔蒙上一層深厚駁雜的面紗。"文革"浩劫之初,塔內珍貴精美的佛像均遭破壞。1966年秋,一位遊客從三層佛壇座下發現一隻銀盒,內裝七珍八寶與佛牙舍利,這是應縣釋迦塔佛牙舍利的首次現身。這是有人在四層主佛像胸部凹槽內掏出、移藏于三層佛座下而未能取走的。

  1974年7月,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來實施搶險加固工程,兩個月後,發現二層主佛像被人撬開,銀盒及珍寶全部被盜。參與修復工作的木匠成為重大嫌疑對象。兩天后逃跑的木匠被抓獲,公安局追回全部被盜文物,可惜的是銀盒已被砸扁賣給當地一家銀行。追回的文物,被安放在一隻簡陋的木箱中,放置在當時文管所所長的床下,他夜夜守著箱子睡。

  前後數年間五次清理,從釋迦塔中發現大批珍寶,共計佛牙舍利兩顆,佛經75卷,佛畫四幅,佛教七珍68件,殘卷15包,手抄本4包。但在那個年月,這重大消息卻並不為世人所知所解。

  1977年春夏之交,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來到應縣。據當地陪同者回憶,趙老曾問大家:"你們知道應縣為什麼叫應縣嗎?"無人作答,趙老亦沉默。進入塔內,趙老在佛像前久久佇立,參拜佛牙舍利後更是肅靜無語,眼噙淚花,在塔下繞行一週又一週。回京後他抄錄下"千里來尋故地"的毛澤東詩句贈給釋迦塔文管所。5年後釋迦塔一批文物在國家博物館展出,趙老欣然題詩:"塔開多寶再神通,木德參天未有終。遼藏千年哀滅盡,不期麟爪示金龍。"1999年,病中的趙老已不能提筆,但當應縣同志來請他為佛宮寺山門題寫牌匾時,他還是破例提筆。由此可見趙老對應縣釋迦塔的深情。

  舍利情結日益深

  2006年9月5日,應縣釋迦塔建成950週年盛大法會慶典舉行。一雙佛牙舍利被移入新建的一所偏殿,以珍寶明燈香花專門供養——某種意義上講,這該算是它的首次亮相。

  自此,"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原來供養著舉世之珍佛牙舍利一雙"的消息,漸次遍傳四海,參拜者絡繹不絕。2007年"五一"黃金周,應縣迎來了史上人數最多的遊客,較一年前猛增142.2%。其中一千多名台灣佛教信眾,是萬里迢迢專程來瞻禮釋迦塔佛牙舍利的。"釋迦塔與佛牙舍利",而不僅是"應縣木塔"——"一縣兩國寶"已成應縣旅遊文化品牌的新概念。這一年,釋迦塔的門票收入是930萬元。2006年應縣召開第一屆釋迦塔佛教文化研討會時,主題是"釋迦牟尼與中國佛教的關係"。2011年研討會的主題則是"應縣釋迦塔與中國舍利文化"。

  著名佛教學者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寫來賀信稱:"佛牙是佛法僧三寶中佛寶之表徵,應縣有佛宮寺釋迦塔佛牙舍利,是三寶俱足的佛喜道場。"一張1979年7月國內業界泰斗對佛牙舍利的鑒定證書,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應縣擁有'舉世無雙卻有雙'的真正佛牙舍利"的有力明證之一。

  而與會的16位專家則一致闡明:舍利無"真偽"。在尊重歷史事實、尊重宗教情感、尊重佛教文化的前提下,關注更多的,應該是舍利的教化功能。而應縣開發文化旅遊的著眼點,更完全可以從更為蘊藉深廣的角度去拓展。

  發展大計共綢繆

  2009年,政府聘請資深旅遊專家啟動了應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並先後與權威影視媒體合拍電視專題片11集,其中《釋迦塔密碼》獲得了國際紅金龍紀錄片大獎。縣裏還出版了釋迦塔系列文化叢書,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應縣釋迦塔國際文化旅遊節。以木塔雕刻模型為主的木雕業也方興未艾,漸成規模……而應縣不滿足於此。五台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那麼應縣這座千古絕塔,同樣有著足夠的理由成為山西第四處世界文化遺産。

  2010年11月,由朔州市政府邀請的美國規劃協會專家組一行8人蒞臨應縣調研,對釋迦塔、博物館、凈土寺等處開展實地考察並指導申遺工作,這標誌著釋迦塔申遺工程的正式啟動。

  在昨日的研討會上,16位專家學者也都對應縣旅遊文化發展前景熱誠支招並寄予厚望:這裡是雁門文化的集中傳承地之一,亦是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交接域。如此密集而完整的遼金文化留存極為罕見。加之高山草甸跑馬梁等自然山水生態景觀,五代時三位皇帝、遼代時九位皇后、歷代五位宰相、明清81位舉人進士的人文資源……資源無限。應借大同與五台山這兩處世遺之勢,加充分挖掘"釋迦塔是佛教信仰的象徵"的文化內涵;建設"遼金文化基地";打造大同——應縣——五台山這一佛教文化金三角的聯接點;開創以舍利文化為核心的生態公墓産業……

  今年春節後,大運高速應縣出口通車。遠遠地從高速路上便可望見塔影,絲毫不曾被鋼筋水泥的叢林所淹沒。駛下高速路不到兩公里便來到釋迦塔前。塔前一條寬60米長400米的遼代風格古建大街,塔週一座佔地2萬多平方米的塔影公園,與千年古塔相諧相宜,渾然一體——今日這份存留完好的安詳背後,有著複雜艱難的拆遷與重建:不僅是有形的建築,也是觀念與意識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