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白領赴美生子5個月花25萬 孩子出生即為美國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1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部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些華裔孩子都有一張美國出生證明

  一個在美國華人開辦的“月子中心”服務下出生的“美國娃娃”,旁邊是一本美國護照

  1月24日,幾個孕婦在美國一個“月子中心”,這家“月子中心”專為中國大陸的家庭服務,它的廣告語這樣説:給您一個健康美國寶寶

  1868年,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通過,修正案第一款即規定:“凡在美國出生或歸化美國的人,均為合眾國和他們所居住州的公民。”2006年4月,美國駐華使館宣佈,中國公民可以以旅遊目的申請赴美簽證,這一政策的敞開,打開了許多中國收入不菲家庭國外生子的夢想,對一些中國人來説,一齣生就能成為外國人,比成人後千方百計成為外國移民要一勞永逸得多。比起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生子,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選擇在美國生個“洋寶寶”。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剛下飛機的36歲的白領陳露(化名)心情異常舒暢。儘管從首都機場轉機之前,陳露已經在太平洋上空飛了十幾個小時,但比起此刻正躺在她懷中恬靜熟睡的“洋寶寶”帶給她的喜悅,旅途的疲倦早已被沖淡。

  和陳露一樣興奮的還有她的家人,機場的迎接顯得很隆重,雙方家人全部到場,大人們爭先恐後一睹“洋寶寶”的風采,唯有陳露5歲的大女兒瑤瑤(化名)一臉困惑,她搞不清母親懷中,這個和她一樣,有著黑眼睛黑頭髮的妹妹究竟有何不同。

  瑤瑤當然不明白,母親懷中的妹妹從出生起已經是一位美國公民,妹妹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外國人。

  目前,在國內,像陳露這樣選擇在美國生子的白領越來越多,這些人群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一年前,在西安高新區擁有自己公司的陳露就開始籌劃在國外生子事宜。對比一下幾個比較理想的國家,陳露首選的就是美國。

  “成為美國人,享受180多個邦交國入境免簽證、享有各項社會福利措施、住低價高品質的老人公寓,甚至在其他國家政局動蕩時,即使航空封鎖亦享有優先搭機離開的權利。”陳露説,比起上述條件,她最看重的是未來孩子的教育,戶籍在美國,就能享受美國13年義務教育,進入美國大學,學費可以節省上百萬人民幣,“僅此一項,值!”

  陳露出生於地地道道的普通工人家庭,她的父母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海南,“從我這一代,就想改變孩子的命運,讓她們長大後去國外讀書,我現在能辦得到。”陳露説。

  去美國生子,五個月大概花去陳露25萬元人民幣,對於這筆費用,她在赴美之前早已清楚,“還好,預算沒有超乎我的想象。”一開始陳露並沒有在國外生孩子的打算,她已經有一個五歲大的女兒,按照中國目前的法律規定,申請二胎政策會很麻煩。而恰在此,陳露一個北京的朋友在電話中透露,孩子可以在美國生,而且落地就是美國公民。

  這讓陳露很動心,以她目前的經濟收入錢不是問題,問題是,孩子怎麼去生。

  去國外生孩子的計劃,一開始受到了丈夫和雙方家人的反對,中國人的習俗,生孩子是大事,去國外生個孩子有點天方夜譚。

  家人的工作很好做,當年要不是家庭狀況陳露或許會選擇去國外打拼,現在有了這麼好的機會,孩子落地就能成為外國公民,何樂而不為呢。“還有,在正常情況下生二胎,大環境還是不允許,孩子如果從出生就是外國國籍,就不存在超生的問題。”陳露説,當然逃避二胎超生並不是主要的原因,關鍵是孩子的身份,“因為這個身份,孩子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可能一開始就會贏在起跑線上”。

  談到去國外生子,陳露會不由自主引用這句話,因為當初北京那家總部在洛杉磯的月子中心,在鼓動包括陳露在內的準媽媽們去美國生子時,經常用的就是這句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月子中心搭建赴美生子橋梁

  懷孕三個月起,陳露就要開始為出國生子做準備,除了需要自己辦好簽證,其他事宜,都由月子中心代勞。

  這些月子中心,就是專為陳露這樣的選擇國外生子的準媽媽們服務的仲介機構,這些機構最先出現在廣州,之後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在朋友的推介下,陳露通過北京一家月子中心開始籌劃自己跨越大洋的生子夢想。

  回頭看自己的生子經歷,陳露感覺還是相對簡單,“只要籌備和預算好足夠的錢,在美國生子並不像想象中那麼複雜。”陳露説。

  以前中國公民去美國,獲批簽證的以探親居多,但直系親屬必須為美國公民。2006年4月,隨著美國對中國旅遊政策的開放,赴美可以以旅遊為目的申請簽證,最長時間為6個月,像陳露這樣沒有親屬在美國的,只能申請去美國旅遊的簽證。

  大多數的準媽媽會選擇在臨産前兩個月去美國的月子中心,在美國待的時間越長費用也會越多。與她們相比,陳露選擇在臨産前四個月去美國。“以前很想去美國旅遊,這次生孩子是個機會,多待一陣,就當旅遊。”陳露説。

  陳露在懷孕三個月時開始去北京辦理簽證手續,一般的月子中心會建議準媽媽在剛懷孕時就去辦旅遊簽證,“剛懷孕看不出有異常情況,準媽媽如果肚子太明顯,辦理簽證會有影響。”

  陳露説,這幾年美國政府也知道華人去美國生孩子,但因為美國憲法“落地即公民”的不可更改性,目前美國政府還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只能在辦理簽證時格外留意,如果是孕婦,一般旅遊簽證很難通過。

  除此之外,陳露還要和自己選定的月子中心簽訂赴美生子協議並交納1萬元人民幣定金。

  把生孩子的事做到全世界

  去年11月,陳露和其他兩位準媽媽如願以償奔赴美國生子,在登機安檢口,陳露和另外兩位準媽媽脫下孕婦裝,換上寬大的襯衫,為了保險起見,月子中心還讓準媽媽們斜背一個大揹包,擋住肚子。

  飛機剛落地,陳露腦海中就閃現出早些年那部《北京人在紐約》中的一個場景,“落地時很興奮,畢竟是第一次出國。”陳露説。

  在洛杉磯機場,負責生孩子的月子中心專門派人接機。因為是熟人介紹,陳露對於服務自己的這家月子中心還是很放心。來之前,按照協議,陳露必須在到達美國的一週內一次性給月子中心付清剩餘的19萬元人民幣。

  陳露入住的,是由一位北京人開辦的月子中心。每天早八點起床、晚十點睡覺,每週三次産檢,有興趣還可以到附近的語言學校上課。此外還可以享受一週兩次外出購物的樂趣。

  陳露所住的是帶有獨立衛生間的小套雅房,與另一位準媽媽共用客廳、陽臺與廚房。每月租金兩萬多元人民幣,坐月子時,另外加收一萬五千元人民幣。

  “這些費用都包含在那19萬人民幣之中,當然生孩子的費用還要另外支付。”陳露説。

  在月子中心,陳露選擇的是中檔的住房條件,一般月子中心會為你提供不同檔次的住宿,最少15萬,還有更貴的。臨産時,月子中心會提供至少3家以上的美國醫院供産婦自選,但生産的費用自理。“一般順産在2萬元人民幣,剖腹産在4萬元人民幣左右,”陳露説,“這是單獨的費用,月子中心會在來美國之前就告訴孕婦。”

  到了紐約之後,陳露才發現,在華人區,類似于自己選的這家月子中心有二十幾家,規模都不一樣,大多由台灣人經營,有一部分是北京和上海人。

  洛杉磯的陽光很讓陳露享受,四個月後,陳露在條件完善的美國公立醫院生下自己的孩子,月子中心用醫院出示的孩子出生證明和父母相關資料,去當地政府民政機構,輕而易舉就能拿到孩子的公民身份證明,其實就是一個社會保險號和一個5年更換一次的旅行證。

  “在美國生子已經形成了一個産業鏈,”陳露説,“幾年前只知道在香港生孩子很紅火,到了美國才發現,華人把生孩子的事做到了全世界。”

  出境生子也有風險

  陳露所説的在香港生孩子,2009年期間非常火爆,花十幾萬港幣在香港生個孩子,對大多數內地人來説還是一筆為數不少的錢,但對另一些人來説,成為香港人在某種意義上還是與內地人大不一樣。

  赴港生子迅速成為香港的社會問題,赴港生子的內地孕婦讓香港的醫院幾乎飽和,香港政府不得不採取各種限制措施杜絕內地孕婦在港生子熱潮,在此情況下,在美國生子成為內地孕婦的又一個選擇。

  在洛杉磯,出於職業習慣,陳露還了解到很多關於這個行業的內幕。“內地華人在美國生子,真正掀起熱潮是在2007年以後,”陳露説,“這之前主要是日本人和台灣地區人。”

  原來在2007年年底之前,美國大多數月子中心只接待台灣地區、日本的孕婦,但主要是台灣人居多,除了台灣的孕婦來源充裕,主要原因是這些月子中心覺得內地的孕婦“素質差”而不願接待。“隨便扔垃圾、不節約用電、吃飯浪費、脾氣大,這些都讓已經被‘美國化’的台灣人受不了。”陳露説,最要命的是內地孕婦喜歡相互打聽別人的職業與收入,搞小團夥有意孤立某一位準媽媽最讓月子中心頭疼。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台灣準媽媽赴美數量銳減,月子中心猛然間失去了穩定客源,除了打價格戰,危機中,這些月子中心開始重視大陸內地的客源。

  2007年左右,大陸赴美生子的孕婦數量開始持續增長,在國內,隨著回國後的媽媽通過博客宣傳、或為親朋好友諮詢代辦,“仲介”群體持續壯大,加上赴港生子政策收縮、國內媒體開始報道等因素,2009年,中國內地孕婦赴美生子現象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潮。

  不過,陳露坦言,在美國生孩子看起來很時髦,但選擇之前還是要慎重,孩子落地前女人要受苦,孩子落地後還要面臨一大堆的問題。

  “生孩子是牽動幾個家庭的事,在中國生你周圍有一大群人圍著你轉,關心你,可去了美國,你只能自己照顧自己,”陳露説,“除了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還要做好應對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出現。”

  去了之後,陳露才發現很多生活細節上的事並非像來之前月子中心協議上寫的那麼好。“首先是一日三餐,每天基本是老三樣,做餐的師傅説是專業廚師,實際上是從內地請來的歲數比較大的女人,如果請求另外加餐還得付小費。”陳露説,最讓人感覺遺憾的是水果,“在內地你可以挑著揀著,吃最好最新鮮的水果,可在月子中心,這樣的要求幾乎無法滿足!”

  吃還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在異鄉的孤獨感。“經濟不是很寬裕,你就得一個人待在美國,畢竟,再去一個人就得再出費用。”陳露説,內地的孕婦大多數還是很節約的,尤其像陳露這樣來自國內二線城市的白領。“臨産前自己挺著個大肚子,身邊沒有老公和親人的關懷,心裏還是很難受的。”

  還有,來之前,從簽證到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到入關時的忐忑不安,再到月子中心的選擇入住,包括在醫院生産的過程,“對孕婦們來説,時刻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

  其次,在美國文化中沒有“坐月子”一説,所有美國的華人月子中心沒有一家是得到政府商業註冊的,當地政府並不承認華人的月子機構,被華人認可的月子中心,只以家庭式或私人經營的模式默默存在著,一旦發生糾紛,人生地不熟的孕婦們很難有法律保障。

  “所以去之前一定要選擇可靠的月子中心,”陳露説,“另外心理上還要做好應對各種事件發生的準備。”

  無法抵禦的産業鏈

  2011年4月的一個週末,在北京朝陽區SOHO西區的一所寫字樓內,一場赴美生子的説明會在這裡的一家月子中心悄悄進行,幾十位從各地趕來的準媽媽,被主講人“讓孩子一齣生就贏在起跑線”這樣的主題所打動。

  已經從事這個生意多年的這家月子中心的負責人JAMES(英文名)告訴記者,目前全國這樣的月子中心大約有二三十家,“但大多是仲介服務機構,直營機構不會超過三家”。

  JAMES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為了方便起見,他對外工作全用英文名。

  面對記者的到來,JAMES顯得很謹慎,一方面他希望通過宣傳來增加客源,另一方,這宣傳又必須是低調的。“我們的業務主要靠的是口碑和介紹,JAMES説,因為大多數赴美生子回來的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事不被張揚,“但我們保證自己的機構掙錢靠的是服務和信賴”。

  JAMES告訴記者,市場的需求帶動的是産業的發展,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國外的月子機構已經不僅限于在家門口等待客源,相互間的競爭成了必然的事情。

  據國內媒體報道,洛杉磯華人區的月子中心在2007年之後竟然出現互相拆臺、挖客源挖員工及同業者報警,以“虐待兒童、販賣人口、房屋改建、環境不整、民宅經商、噪聲過大”等為由,引來警察搜查封殺的惡性競爭。

  華人業內都知道這種産業在美國不合法,是一種機會主義,屬灰色行業。所以只要證據充足,被美國當地政府封殺就會顯得輕而易舉。“但有需求就有市場,我們保證自己賺的是良心錢,每一位從美國生完孩子歸來的媽媽,都會覺得這個錢花得很值。”JAMES説。

  JAMES所在的月子中心也算是國內最早從事這項産業的華人公司之一,此前國內一家媒體詳細報道過這種行業産生的由來。

  二三十年前,一些台灣地區居民因躲避兵役等原因移民美國,聚居於洛杉磯一帶。之後,為台灣媽媽服務的月子民宿應運而生。

  “不過真正有月子中心一説也就是最近10年的事,”JAMES説,“是內地人把這個事當成了産業來做。”

  消費需求刺激了月子中心的完善,一些有投資目光的華人開始意識到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月子中心開始逐漸走上制度化管理,餐飲、看護和住宿標準有規可循,一些媽媽生産回去後,用自己的體驗為周圍人講述赴美生産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當然美國旅遊簽證的開放,是實現這個産業規模化的第一步。”JAMES坦言。

  在這個過程中,內地一些生産回去的媽媽也開始做起了仲介,因為赴美生子的大多數媽媽都是行業白領,對商業機遇有無時不在的敏感度。

  2009年,大陸地區從事赴美生子的仲介機構與個人突增。主要分為三類:由美國月子中心直接投資的大陸公司;同時為多家月子中心服務的仲介公司以及個人。“我們建議,有這個需求的人群最好找直營的機構,因為直營機構是和媽媽直接簽協議,出現問題直營機構會全權負責。”

  JAMES所説的直營機構是指由美國月子中心在大陸直設的機構,機構代表月子中心和孕婦簽協議。“可是仲介和個人服務商,只是代簽合同,出現問題月子中心不會承擔相應責任。”JAMES稱,一些仲介公司和個人會過分誇大宣傳,騙取高額的服務費用不説,孕婦如果真在美國出了事,月子中心會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當然一些月子機構為了拓展客源會多條腿走路,比如會和在自己中心生産回國後的媽媽達成轉介業務協議,其中的轉介費可達一個人3萬-5萬元人民幣。

  儘管美國有諸多優越條件,但JAMES坦言,未來這些孩子大多還是要在中國生活發展。JAMES稱自己多年前就已經是美國移民,但他自己的事業還在中國。目前像他這樣的中國人其實很多。

  成為美國公民又能怎樣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作出斷言,中國經濟總量將在未來5年超過美國,儘管這種斷言引來一片喧囂,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未來中國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這意味著,那些國籍在外國的華人,免不了還會在中國生活發展。在這種趨勢下,要不要把孩子生在國外仍然是個需要慎重的問題。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樸光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赴美生子”現象有其出現的必然性,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公民對其所屬國家公共服務與社會環境的評價,比如教育、安全、環境和財産保護等方面的比對。

  樸光星説,除去對權力社會精英分子以及公眾人物在國外生子動機的質疑,普通民眾選擇赴美生子無可厚非,因為“僑民集團對一個國家,有利的一面遠遠大於其負面影響”。

  當然,赴美生子畢竟屬於社會少數人群的選擇,即使是那些有條件的家庭也並非都會選擇赴美生子。

  “不僅僅是成為美國公民那麼簡單,”教育部生命教育委員會教研中心主任蔣慧芳女士在談到這個話題時説,“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你是中國人,你未來可能還要生活在中國,可是你卻是美國國籍,首先是孩子會在歸屬感上存在混亂,其次等孩子上了學,他周圍的同學怎麼看待他的身份!”

  蔣慧芳稱,如果是這種情況的孩子,其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一定要有一定常識,孩子未來在中國學校上學時,可能遭遇的心理的衝突是家庭要面臨的問題,“畢竟在中國這個國度,共性的東西更容易讓大家接受”。

  曾在美生活多年的張先生則對這種赴美生子的盲目性表示擔憂:如果孩子只有一個美國國籍,不在美國讀書、生活,那麼這個身份意義不大,只是擁有一個社會福利號碼而已;設想一下,一個孩子在中國上學成長,成年後回到美國,語言生活習俗甚至價值觀差異都很大,這個孩子怎麼適應,儘管從身份上説他是一個美國人,可這種人為安排的身份對孩子來説有實際意義嗎?

  家住西安朱雀門內的早已退休的報人老李,其家庭是典型的“中西混雜”,老李和小兒子李恒在多年前就移民美國,所有的孩子也都出生在美國,而大兒子李聰卻選擇生活在西安,有直系親屬在美國的條件,大兒子李聰在美國生子輕而易舉,可他沒選擇在國外生子,自己的孩子都是中國國籍,老李基本是和大兒子生活在西安。

  “比較古老的城墻和美國的自由女神像,老大更愛看城墻!”對於大兒子的“執拗”,老李還是很欣賞。